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傳聞: 8千億元! 中國補貼世界的瘋狂三「內參」

【ICXO.com編者按】中國的實質利率比美國低5%,16萬億元人民幣乘以5%,為8千億元人民幣。

為什麼中資概念的股票在境外會如此瘋狂?中資企業真的具有投資價值嗎?工商銀行為什麼可以享受比滙豐銀行高得多的本益比?以美國為首的國際金融機構近年來不斷增持中資概念股票,而且是在一個比較高的價格上增持。一向精明的國際投資專家們是怎樣思考的呢?

  在分析這個問題前,我們必須回到西方國家近年來作為投資指南的兩大理論:價值投資理論和資產定價理論。實際上,價值評估始終是西方投資者的核心理念,價值評估的基礎是資產的增值潛力和資產的盈利能力。

  任何一個了解中國的投資者對於中資企業的管理水平都不陌生,他們真的擁有強大地創造價值的能力嗎?答案是否定的。那麼答案在哪裡呢?

  中資企業境外IPO將中國國民提供的巨額補貼與全世界分享

  第一,是利率。美國在扣除通貨膨脹之後的實質存款利率在3%左右,中國在扣除通貨膨脹之後的實質存款利率在-2%左右(使用世界銀行通貨膨脹標準),以此利率差異計算,中國的實質利率比美國低5%,16萬億元人民幣乘以5%,為8千億元人民幣。

  這就是說,中國每年從居民儲蓄之中抽出8千億元,用於補貼那些使用貸款的法人和自然人。一般企業在中國獲取貸款是困難的,這是一種稀缺資源,成為犯罪多發領域。但是,中資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得天獨厚,成為中國獨特的金融補貼的受益者。要知道,這項補貼的規模是極其龐大的,高達中國全年稅收的30%左右。

  尤其嚴重的是,在中國國民並不富裕而且收入增長相對緩慢的情況之下,再由中國國民手中抽出8千億元人民幣,用於補貼從事商業活動的企業。企業雖然獲得經營之外的贈予收益,卻極大地削弱了國民的購買力,反覆增強內需不足的問題。

  同時,由此導致企業形成嚴重的政策依賴,進一步忽視提高經營和管理水平。中資企業的境外IPO將中國的國民提供的巨額補貼與全世界分享。請記住,不是分享利潤,而是分享補貼。

  由於人民幣升值可以預期,引起群狼環伺

  第二,是匯率。畸形的經濟結構,導致近萬億美元的外匯存底;未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導致16萬億元人民幣居民存款。內需不足,外需殷切,形成外匯貶值。高外匯存底和高儲蓄率導致人民幣匯率不斷上升。

  人民幣匯率的不斷上升,導致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的相應增值。當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的時候,對於人民幣資產的增值預期就更加強烈,購買人民幣資產成為境外投資者的盈利模式和投資模式,在資本市場甚至表達為一種投機模式。

  中國的匯率政策缺乏必要的科學依據,即非依據市場,亦非依據經營策略,權且稱之為妥協型匯率政策。實際上,是在出口、就業和西方國家政府壓力之下妥協的結果。同時,中國的匯率政策,缺乏必要的彈性。由於人民幣升值可以預期,引起群狼環伺。

來源: 天下財經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6/1127/21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