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大勢已定 2008中華民國總統大選 馬謝對決

     

民進黨三項初選黨員投票結果6日晚揭曉,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大贏行政院長蘇貞昌15855票。蘇貞昌宣布退出初選,民進黨主席游錫堃也宣布停止一切競選活動等於退出初選;雖然呂秀蓮將走完全程,但懸殊的差距大勢底定,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國民黨、民進黨兩黨將是馬英九謝長廷對決。

  謝長廷人氣暫不如馬英九但聲勢看漲

  根據台灣媒體6日晚最新民意調查發現,2008總統大選若由謝長廷與馬英九對決,謝長廷的人氣雖然暫不如馬英九,但落後幅度由一周前31%大幅縮小為15%,聲勢看漲。同家媒體4月底調查,2008總統大選若由國民黨馬英九和民進黨謝長廷對決,馬英九以五成二支持率大幅領先謝長廷的二成一,二成七民眾未決定。

  謝長廷贏得初選後,參選聲勢急速拉抬。最新調查顯示,二成八民眾力挺謝長廷參選總統,比一周前多了七個百分點;馬英九獲得四成三民眾支持,比一周前少了九個百分點。

  贏十七縣市 謝葉配呼之欲出

  《中國時報》報導,黨員投票的投票率為56%,得票率謝長廷44.66%,蘇貞昌33.4%,游錫堃15.78%,呂秀蓮6.16%。黨員投票占總統初選計分三成,第二階段民調占七成,蘇貞昌必須在民調贏謝4.83%才能和謝打平,但先前一般民調顯示,謝領先蘇5%左右。在蘇游宣布退選後,呂秀蓮表示願意接受社會檢驗,要繼續進行民調,但她坦承,黨員投票後會有「西瓜效應」。呂必須在民調贏謝16.5%才能打平,但近來民調顯示,謝為呂的二倍以上。

  蘇貞昌6日呼籲民進黨支持者全力支持初選勝出者,謝長廷則強調將誠懇整合裂痕,並重申「沒有不可合作的人」。在初選過程,「謝葉(葉菊蘭)配」已呼之欲出,民進黨的後續整合值得觀察。

  依照民進黨提名條例施行細則規定,除非經中執會協調,登記截止後不得退選,但民調或黨員投票展開後不得進行協調,換言之,雖然蘇游退選,但除非中執會修改該規定,民進黨總統初選仍將走完全程,5月9至11日第二階段民調將如期進行。

  蘇謝陣營原都評估蘇將在黨員投票領先,投票結果蘇只在大本營台北縣、屏東縣,縣長陳明文力挺的嘉義縣,以及新竹縣、苗栗縣、台東縣等六縣市領先;游錫堃只在故鄉宜蘭縣領先;其餘十七縣市謝長廷都領先,北高兩直轄市謝得票更是蘇的二倍多。

------------------------------------------------

資料:謝長廷兩岸論述:

「現在憲法體制,我認為全文的確有一中架構,有一個國家架構。我稱對方大陸地區,台灣是自由地區,憲法全文有這樣架構」。


「在憲法沒有改之前還是要遵守憲法。憲法有很多不合身、不適合台灣的地方,但在沒有改之前,政府都要遵守憲法」;因為「如果今天執政黨可以不遵守憲法,將來即使修憲、制憲過了,在野黨也可以不遵守。」

「新任行政院長謝長廷要求台灣回歸『憲法一中』這個事實」。

謝長廷反對政府強制在台灣推行「去中國化正名運動」。

2005年2月3日謝長廷分別接受東森電視台、日本《產經新聞》專訪。他表示,...對於敏感的『一中』、『正名』問題,謝長廷說,中華民國『憲法一中』是說明事實。

「謝長廷指出,「兩岸所追求的不應是『一國』,而是『一致』,如果兩岸能分享民主政治的成果,兩岸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憲法一中」是謝長廷持之一貫的立場:

2000年民進黨第一次贏得總統大選時,謝長廷公開表示:「依據憲法及有關法律,台灣與大陸同屬一個國家的法律基礎並未改變」。

高雄市長謝長廷又說,「高雄與廈門的關係是一個國家的兩個城市的關係。」

2003年,《中國時報》報導李遠哲與民進黨內各派系領袖舉行會晤時,披露:

「民進黨主席謝長廷表示,民進黨需要遵守以一個中國為框架的中華民國憲法。」「謝長廷表示,台灣現行的憲法中華民國憲法本身就是一個中國的架構,而民進黨當年參與了這部憲法的修正,就代表民進黨接受這部憲法。」

法新社報導說,「謝長廷表示,回歸中華民國憲法,可以避免因為爭執一個中國的問題浪費時間。但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在中華民國憲法一個中國這個架構下詮釋一個中國。」。報導繼續說,「但是,參加星期六聚餐會晤的多數民進黨派系領袖對謝長廷的上述說法表示反對。」...

 

謝長廷:根據憲法回應一中 就是憲法一中
 

(中央社記者曹宇帆台北十二日電)前行政院長謝長廷今天表示,台灣是民主法治國家,依據台灣實踐憲法的民主經驗,當然可闡述對「一個中國」意涵的理念,他才會提出「根據憲法回應一中就是憲法一中」的主張,如此就法論法中國既不能片面曲解一中定義,台灣也不會吃虧。


謝長廷倡議憲法一中,曾引發各界正反兩極評價,下午他參加中華民國哈佛校友會主辦的「哈佛公益論壇」,再度闡述憲法一中的概念。

他說,不論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提議的「兩岸一中」,或是爭論多時的「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均容易被中國曲解為北京觀點的一個中國原則。

謝長廷表示,中國有憲法、台灣也有憲法,就法論法,台灣當然可以依據五十多年來,憲法藉民主制度實踐的經驗,闡述對於一個中國意涵的觀點。

他說,自提出憲法一中主張後,中方始終沒有正面回應,即可知北京了解憲法一中很厲害,不敢隨便接招,否則就形同北京承認台灣也有一部憲法。

謝長廷指出,很可惜認同自己這番理念的人不多,即使在民進黨內也遭受嚴厲批判,但該面對的問題總要面對,不能一直僵持無解。

他說,也有人批評修憲難度高,需要四分之三以上立委同意,以致無法降低罷免總統門檻,但就因修憲門檻高,迫使朝野政黨必須經協商達成共識,才有助於政局穩定。

—————————————————————————————

馬英九兩岸論述

中國國民黨主席、台北市市長馬英九在訪問紐約時強調,國民黨願重回「九二共識」。
    
     美國東部時間2006年3月20日下午2時,在紐約曼哈頓中城的「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f Foreign Relations),台北市長馬英九接受了數位美國學者的提問。

「國民黨願意重回『九二共識』。」馬英九在發言中指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提法絕對不是挑戰一個中國,也因為有了「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才會有隨後舉行的辜汪會談。
    
    馬英九說,在這樣的共識下, 國民黨連戰的「和平之旅」非常成功,但是陳水扁不願意分享成果,因為他不願承認一個中國。
    
    「現在主張『獨立』的人要改變台灣的名稱,這在『憲法』內是不可能做到的。」馬英九接受中文媒體的記者採訪時說。
    
    談到陳水扁修改「憲法」的問題,馬英九表示,自1991年以後,台灣就已經「修憲」多次了。他認為,可以做內部的「修憲」,可以修改「五權分立」的部分,但是不能修改「國號」。國民黨贊成「修憲」,但是不能修改對中國的定義。
    
    在將近一個小時的問答中,馬英九從歷史的角度回答了台灣地位的問題。從清朝談到中華民國成立,從「開羅宣言」談到日本歸還台灣,從國共內戰談到朝鮮戰爭,最後談到美國與台灣的關係,他認為台灣的現狀是中國內戰的結果。馬英九引用國際法非常堅定地指出,「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但不是台灣。

 除了歷史淵源,馬英九認為,台灣經濟也和大陸密不可分。台灣在東亞已經被邊緣化,而且未來台灣的產業可能會被空洞化,所以國民黨的立場是強調以民生為基礎和大陸對談。他提到,希望大陸到台灣的包機不僅僅是春節直航,而是每周都能有包機直航。
    
    因此,「我們是反對『台獨』的,也在教育台灣的民眾如果選擇『台獨』的話,很可能給台灣帶來很大的災難。」馬英九說。
    
    馬英九解釋說,如果追求「台獨」是為要自己選擇「總統」和「政府」,現在台灣已經做到了,而如果是尋求更多的國際活動空間,「台獨」只能適得其反。
    
    比如現在,台灣無論以什麼名義申請進入聯合國都是不會被接受的。「你在這裡拼命搞『獨立』,搞得所有的國家都認為你是麻煩的製造者,只會使台灣的國際空間越來越萎縮。」馬英九說。
    
    據他介紹,近日在與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的一次會談中,李光耀曾就台灣在經貿關係中對名稱過於重視表示不能接受。
    
    因此馬英九認為,很多問題必須和大陸通過對話和談判來解決,「恢復商談可能是最實際的路。」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馬英九:兩岸應重拾對話 否則陷對抗 《聯合早報網》,2006-03-21 

http://www.zaobao.com/special/realtime/2006/03/060321_02.html

馬英九: 支持九二共識恢復對話,《大公網》,2006-3-21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6/03/21/ZM-541296.htm

責任編輯: 鄭浩中  來源:本站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0507/39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