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歷史的真實:高爾基之死,捧不住則殺的範本

提起俄國作家高爾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高爾基出身貧苦,幼年喪父,從11歲起便為生計奔波,貧民窟、麵包房、碼頭,是他早年的人生大課堂。面對如此艱難的生活重壓,高爾基從未放棄文化學習與精神追求。對於現實的嚴肅批判和對於理想的不懈追求,使他登上了俄國文壇,成為一顆奪目的新星。


正是基於批判現實和嚮往美好,高爾基受到了列寧等革命者的讚揚和重視。可以說,在改造現實社會這點上,高爾基與俄國革命者們不謀而合。高爾基本人也為即將來臨的革命高潮大唱讚歌,在當時,我相信這是高爾基心甘情願的選擇。但是,在對於政治的認識上,高爾基浪漫多餘冷靜,這也是釀成了他最終死於非命慘劇的誘因。

對於一個生於社會底層,有著廣泛影響力的作家,蘇聯的政治家看到了高爾基巨大的工具性價值。換言之,可以利用他說自己想說又不便說的話,做自己想做而不便作的事。他們採取的手段,是把高爾基「捧」起來。

1928 年,在蘇共核心層的授意下,一系列精巧的運作開始上演:蘇聯作協、社會團體、少先隊員相繼「自發」地給旅居義大利的高爾基寫信,請他回國幫助提高蘇聯人民的文化水平,請他回到衷心愛戴他的蘇聯人民中間。最後,蘇聯政府「迫於」社會輿論的壓力,向高爾基發出熱情誠摯的邀請信,其中還信誓旦旦地承諾:如果高爾基不喜歡蘇聯冬天的寒冷,可以自由地再去義大利過冬,而費用全由蘇聯政府資助。

高爾基之所以去義大利定居,是聽了列寧生前的勸告。我至今仍無法推測出列寧這個勸告的真實用心,更無法推測列寧是否早就為高爾基的命運擔憂;如果真是如此,則我更加欽佩列寧。無論如何,在蘇聯政府和人民的強大邀請攻勢下,高爾基踏上了返蘇的歸程。

蘇聯政府和社會各界為高爾基的回國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並由史達林親自批示,撥給高爾基一幢寬敞的花園洋房和兩幢度假休閒別墅。高爾基本人,享受著與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相當的待遇;家中所有生活用品,均由政府內務部門全部保障供給。就連高爾基抽的煙,也是專門從埃及進口的。史達林還親自出馬,經常到高爾基家中做客,喝酒,討論,朗誦詩歌;與此同時,以高爾基名字命名的街道、建築、社區、行政區也相繼出籠。這時的高爾基,已經被精心部署的造神運動抬舉到了任何同時代作家都難以企及的位置。對此,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在他的訪蘇見聞中也有過描述,據羅曼﹒羅蘭的回憶,僅為高爾基一個人服務的工作人員就多達30 餘人。

我常常想起廟宇中那一尊尊菩薩的建造,最終被製造出來的偶像,是要接受頂禮膜拜的,而這些菩薩,則由更大的神掌握著命運。於是很自然地,被16管卡丘莎 「糖衣炮彈」命中的高爾基,開始回報恩人,回報「國家」和「人民」。從1929年起,史達林以高爾基為工具,完成了一系列剪除異己、粉飾現實的更大的造神運動。對於高爾基這段恥辱的經歷,我不想更多更詳細地展示,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讀讀關於高爾基的傳記。我只想舉出一個例子:當時,曾有一名人犯從蘇聯索洛夫勞改營成功越獄,這人逃到英國後,向輿論公開講述了勞改營虐待犯人的無恥暴行,弄得蘇聯政府十分難堪。於是,當局想出了一條妙計,指派高爾基去「調查核實」,平息國際輿論。1929年6月20--22日,高爾基核查了該勞改營,其間,他為犯人遭受虐待的慘狀流下了同情的淚水。隨後,高爾基公開發表文章,說該勞改營「情況是美好的」。

如果高爾基就此沉淪下去,其結果必然就是「御用文人」,那麼高爾基也就不成其為高爾基。作為一個來自社會底層的優秀作家,高爾基的內心深處,仍埋藏著良知與理性,儘管被暫時催眠,但尚未徹底死去。所以,高爾基開始掙扎,開始以自己的方式抗爭。然而,關進籠子的雄鷹,要飛回湛藍的天空,又談何容易。高爾基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拒絕做事。因為拒絕,儘管不能說真話,但至少可以不說假話,不昧良心。在被他拒絕的事情之中,最重要的一件是給史達林寫傳記的命令。這是非常艱難的選擇,也是危險的舉動。對此,史達林十分不滿,但不便立即發作。

1934年 12月,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因被誣陷策劃了對基洛夫的謀殺而遭到當局逮捕。稍後,高爾基接到蘇共中央指示:為《真理報》撰寫署名文章譴責個人恐怖。因為在史達林看來,高爾基的這篇文章,將成為人民作家反對「季諾維也夫分子」的宣言和檄文。高爾基對此十分清醒,他當面予以拒絕。並說:「我不僅要譴責個人恐怖,更要譴責國家恐怖!」不久,高爾基再次正式提出申請,要求政府兌現承諾發給出國護照,放他去義大利。自然地,他的請求又一次遭到無情的拒絕。

經過將近兩年的考驗和觀察,史達林清楚地認識到高爾基已經不願繼續充當他的工具。換言之,高爾基已經失去了作為偶像作家的利用價值。更為可怕的是,以高爾基的影響,稍不留意讓他在人民中間或者輿論面前公開發表言論,後果不堪設想。對於捧不住而又極具威脅之人,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咔嚓!於是,1936年6 月18日,高爾基被巧妙地謀殺在醫院裡,並安排給高爾基治療的3名醫生背上黑鍋做了替罪羊。

這樣的結局,真可謂一石(死)三鳥(了):史達林了卻心病,高爾基了卻痛苦,輿論了卻壓力。「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歷史的真實,潛藏於熱血和人心,在某一個適當的時候,總是會昭然於天地。縱觀高爾基一生,既有大紅大紫,也有大苦大悲,儘管犯過糊塗,最後仍然清醒。與他命運相似的同時代文人,還有來自俄羅斯白樺林的抒情王子葉賽寧。高爾基之死,是極端政治環境中有良知的思想者的共同宿命;儘管宿命,依然可歌可泣。高爾基,一條偉大的俄羅斯漢子!

責任編輯: 陳柏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0711/47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