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港台娛樂 > 正文

熱貼:揭密鳳凰衛視很多不可思議的怪事



  在鳳凰十周年的台慶晚會上,演皇上的專業戶張鐵林說,當年在鳳凰當主持人,心裡沒譜,可一看連竇文濤這樣的都可以當主持人,還有誰不能?


  竇文濤,如今是鳳凰一寶貝,當年算是一個「澀青」(不是「糞青」),打扮有點兒土,長相有點兒苦,行事有點兒楞,說話有點兒魯。嘿,偏偏就這么一「澀青」,敢玩敢耍敢固執敢放棄,能莊能諧而且能夠忽莊忽諧,可以是慷慨激昂,可以是七葷八素,真正叫做「昆亂不擋隨心所欲」,是華人電視圈裡難得的一個「千面人」。鳳凰的許多老牌節目,主持人評論員進進出出你方唱罷我登場,唯一就是他的那個《鏘鏘三人行》,從開播到現在,一直是他一人玩到底。

  然後就是蔚為奇觀的白髮一族。曹景行,阮次山,石齊平,何亮亮,楊錦麟,……這些人跟文字打了半輩子交道,突然就變成了電視明星,操著各種奇怪的口音(包括管理當局深惡痛絕的所謂「港台」口音),有人甚至還帶點兒結巴,就敢在鳳凰衛視的屏幕上大耍「脫口秀」。糟糕的吐字發聲,把我廣播學院的許多校友氣得吐血;不過,觀眾喜歡,所以我只好勸慰我的那些校友想開些。

  對於觀眾來說,最慘的是碰上了《時事辯論會》的這班主持人。

  其一,全是業餘選手。兄弟我是學電視攝影的,呂寧思是行伍出身,後來在上海雪梨等地讀過碩士博士(均與主持專業無關),劉慶東曾經是公共汽車公司的勤雜人員,黃海波學的是英語和日語,反正沒有一個是「主持播音專業」的科班生。曾經還有一位,石寧寧,乾脆是個經貿財會方面的人才。這樣的一群人,敢在衛星電視上忽悠,當主持人,全賴這個衛星電視台的領導人比較「葛」。(採編部前副總監陳越小姐說過這麼一件事:資訊台安排新同事跟張妙揚學習播音。王院長知道後,不以為然地說,鳳凰有一個張妙揚就夠了,哪能個個都那么說話?這件事說明,鳳凰衛視的領導人在主持播音方面完全不是要求不嚴格的問題,而是存心要顛覆「正統」的問題。既然公司領導人給了這么一根竿,大家就都順竿爬了。)

  其二,全是節目的行政管理人員。老夫是副台長,呂寧思當時是採編部總監(現在升官了,是副總編了),劉慶東是國際營運副總裁兼副台長,黃海波是專題部總監。由節目的行政管理人員兼任主持人,好處是節省人力,但壞處是全都不專業不專心。公司里流傳著一個段子,說王院長正召集大家開會,程鶴麟舉手說話:「對不起,我要去化妝了。」這個段子曾分別安在程鶴麟、呂寧思、劉慶東、黃海波身上。這個節目的主編最慘,一仆對三主,一女事三男。主編就一個,鍾麗瓊小姐,目前主持人有三位,老夫和劉慶東黃海波三位先生。三個主持人,三個老爺們,一人一個脾氣。老夫感興趣的,到黃海波那兒就未必然了;老夫喜歡這麼玩,劉慶東喜歡那麼玩,鍾麗瓊小姐無所適從。別的節目,遇上主編跟主持人看法不一致時,主編還可以跟主持人逗一逗鬥一斗,可以向上級長官投訴,讓長官做個仲裁;而《時事辯論會》的主編鐘麗瓊唯一的出路是放棄抵抗「任君所為」,因為每個主持人都是「長官」,她是投訴無門說理沒處,用馬俊仁的話說,比竇娥還冤。

  其三,全是男的,而且個個是色男。辯論會難得有個把女嘉賓出席,一旦出席但見那主持人,連兄弟我程鶴麟這樣有定力的主持人在內,個個眉飛色舞神采飛揚,更不用說黃海波那樣的年輕人,身強力壯曾經還有兩年時間老婆不在身邊。

  其四,大多長得不怎么樣。就一黃海波長得差強人意,人稱「師奶(粵語,意同主婦)殺手」。劉慶東的鼻子太大,呂寧思顯得憂鬱,俺老程背有點兒駝頭有點兒禿衣有點兒土。有過一個大帥哥,就是俺前面提到過的那個「曾經還有一位」的石寧寧,石老總,鳳凰衛視的副總裁,管人事行政財務的副總裁,標準的國字臉,臉上是濃眉大眼,大眼裡炯炯有神。可惜,這位大帥哥僅短暫地做了一個星期的辯論會主持人就腳底抹油溜了(那一星期里還有一天是兄弟我替的班),理由是,他日常的工作跟新聞時事挨不上,白天為人事行政財務殫精竭慮,晚上為辯論會傷腦筋,腦子不停地換頻道,受不了。

  有一回,《鳳凰太空站》節目來採訪《時事辯論會》節目,現任的三個會議主持人分別接受訪問。其中一個問題是,辯論會的主持人在節目中的作用是什麼。我回答說,沒有什嘛作用。採訪的記者說,好奇怪,你們三人都是同樣看法。訪問我之前,《鳳凰太空站》已經訪問過劉慶東和黃海波。

  老夫覺得,是人都能主持辯論會,開個場,說明一下辯題背景,然後交給各位辯手,到了中場去廣告的時候,示意他們暫停,廣告之後,再開個場,讀幾個觀眾回復,就OK了。上述這一切,完全可以由直播導演控制,辯題背景可以改由新聞片段介紹,觀眾意見可以外科手術方式插入。劉老闆一直不用他喜愛的專職主持人如胡一虎之類來主持辯論會,道理就在這裡——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辯論會的關鍵有兩個:選題;辯手。中國人說:"題好一半文"。2006年台灣政壇很熱鬧,我們常常辯論台灣問題,辯論會的收視率噌噌地往上躥,竟然曾經躥到資訊台第三名,可見選題的決定性作用。然後就是辯手。本來辯手最好是當事人,這樣雖不能保證辯論會的質量(因為有些當事人口才不好),但最有利於提升收視率。但是香港這個地方,放在全球範圍里看實在太小,能夠吸引全球華人觀眾眼球的本港話題不多,話題當事人也就出產得少,只能大量邀請辯手——事實證明他們能夠勝任,他們肯於學習,勤於思考,這就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他們不是當事人的不足。

責任編輯: 柳亦安  來源:網易論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0723/49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