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亂:78歲百萬富翁娶28歲少妻 惹惱兒子

】「不行不行,我這兒確實住不下……」2月20日晚,蓮桂南街居民文某站在開了一線的家門口,說什麼也不同意讓82歲的父親文俊成進門。

文大爺此前住在錦江區福利院,近來患了重病,不料3個兒子都不聞不問。無奈之下,福利院和社區工作人員只有把文大爺抬到了大兒子文某家。然而,工作人員們磨破了嘴皮,也沒能讓文大爺跨進那道門檻。

兒子的「冷漠」激起了公憤,圍觀群眾中傳出陣陣罵聲,兩名衝動的群眾甚至衝上前去揮動拳頭,文某被打倒在地,肋部受傷。

面對眾人的指責,3個兒子都覺得委屈。大兒子的理由是「房子太小,只有10餘平方米,家中還有老婆孩子」;老二和老三的理由是「錢少,沒有時間。打工一個月只有400來元,還沒有休息日」。

1個小時後,文某和福利院的工作人員一同把父親送到了攀成鋼總醫院,然後就悄悄離開了。直到昨日中午,文大爺一直在孤獨中忍受著病痛的折磨。3個兒子4個孫輩,一個也沒來探望他。

由於無人為文大爺繳納相關費用,福利院和醫院都深感頭疼。

昨日上午,在看了新聞媒體的相關報導後,一位姓趙的女士主動將文大爺接往了四川朝陽集團旗下的新華人民醫院。趙女士是朝陽集團的負責人,與文大爺素昧平生。「我也有父親,我不忍心看到老人落到如此境地。」趙女士表示,如果文大爺的3個兒子都不願管他的話,她願贍養文大爺,幫他另外聯?福利院,並支付相關費用。

沒能享受天倫之樂的文大爺,受到了不少眾多陌生後輩的關愛。西南科技大學成教院的3位老師特意趕到醫院,捐出了500元現金。

昨日下午,文大爺的3個兒子終於當著社區負責人和媒體記者的面,作出承諾:將承擔起贍養老人的義務。(記者李亞玲 實習記者簡強)

新聞背後的故事

情破緣於「黃昏戀」?

如今窮困潦倒的文大爺,曾經是一位「百萬富翁」。

上世紀70年代末,老人開始在現在的南大街做起了小百貨生意,到了80年代,百貨生意愈發紅火,文大爺的經營項目也從家用品擴展到了瓷器古玩。據大兒子和二兒子回憶,父親在最鼎盛時期,手中資產可達近百萬元,當時南大街上幾乎無人不知他的名字。

「他從70年代開始做生意時,思想就變了。」文大爺最疼愛的老三如是說。3個兒子都認為,老人在開始經商後,性格變得冷漠了。?管3人的事業均不順利,?管3人境遇困難,?管他們的父親曾家產百萬,可3個兒子卻沒從父親處得到過足夠的扶持,「給錢?當時的他不趕你走都算好的了!」

文大爺經歷過3次婚姻,家庭關?的複雜,更增加了父子相處的難度:原配夫人於1956年去世,給她留下了兩個兒子;第二位夫人於1959年入嫁,生下了第三個兒子。兩人感情很好。但1996年,在收留了23歲、有過兩次不幸婚姻的大邑姑娘周某後,兩人的感情發生了變化。2001年,已攜手共度了42年人生的老兩口離了婚;同年10月,78歲的他舉行了自己的第三次婚禮,新娘就是28歲的周某。那年,他最小的兒子已36歲,大孫子也快滿20歲了。

這一場「老少配」當時轟動了成都。周某的經歷也很複雜:16歲時被拐賣到江津;逃回大邑老家後,她草率地將自己嫁了出去,並生育一女。但夫妻關?一直緊張。1996年6月,周某隻身從大邑來到成都找工作。幾天後,身無分文、餓得兩眼昏花的她在九眼橋勞務市場遇到了文大爺。文大爺把她領回了家,接下來的幾年裡,她一直在文家做著一個保姆做的活,並領取工資。在與文大爺結婚時,周某曾對媒體公開表示,她很感激文大爺,不僅在她走投無路時收留了她,而且教她為人處世,成了一名生意好手。文大爺對她的關懷體貼,也讓她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溫暖。

「簡直太荒誕了!父親居然娶個比自己小50歲的姑娘,人家都可以當她孫女了!」文大爺和3個兒子的關?由於財產方面的原因,本已有些「微妙」,這段「黃昏戀」更是讓父子關?降到冰點。

文大爺的第三次婚姻維持了兩年時間。這期間,各種輿論一直如影隨形。最終,就連夫妻倆也受不了這種無形的壓力,於2003年8月,前往民政部門協議離婚。

據當時的媒體報導,周某在民政人員面前陳述的離婚理由是「壓力太大了,別人都說我是為了錢才嫁給他的。我不知道怎樣?明我的清白,離婚是我惟一的選擇」。她還提到,由於無法過夫妻生活,婚後文大爺對她漸有猜疑之心,脾氣變得非常暴躁,甚至有時會動手打她。

離婚後,文大爺的事業也迅速走上了下坡路。兒子們認為這是他咎由自取,誰也不願意捕手沒有了經濟來源的父親。

去年8月,3個兒子經協商後,將文大爺送到了錦江區福利院。

據錦江區福利院的一位負責人稱,3個兒子極少來看望,經常打電話也沒人接。20日晚上,文大爺呼吸不暢的老毛病又犯了,福利院在聯?不到3個兒子的情況下,只好直接將老人抬到了大兒子門前,沒想到卻吃了個閉門羹。(記者李亞玲 實習記者簡強)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成都商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0811/50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