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婦女終年戴孝:探秘中國最原始的山寨

給你戴孝一萬年,這是何等的承諾?當我重走中國西北角,經過羌族聚居地川西北茂縣的時候,聽說了這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大山深處羌族的一支部落,至今還為他們祖先幾百年前許下的一個承諾而日復一日地戴著重孝。

  


  那裡的婦女人人頭上戴著「白孝」,被稱為「萬年孝」,歷經數百年而未改,今後也不會改,以至於這支羌人也因此被稱為「白頭羌」。

  


  對於這支部落,我充滿了尊敬,也充滿了好奇。許下承諾的人讓人尊敬,他們說到了做到了,他們的後人也追隨他們做到了,歷經幾百年,經歷幾十代人,他們的堅持讓人尊敬。

  


  那麼,究竟是誰讓他們如此堅持的祭奠,每一天都不放鬆,要持續萬年?這個人是否就是他們堅持萬年的精神源泉?這是個怎樣了不起的人,做了怎樣了不起的事情,才會讓人們這樣紀念?

  


  頭戴「萬年孝」的羌族婦女。

  


  帶著這些問題,帶著一種讓人血脈膨脹的力量,我在一名羌族嚮導的帶領下進山了,去尋找那段往事發生的地方——修在懸崖上的、人跡罕至、原始壯觀的黑虎羌寨。

  


  我們從茂縣縣城出發,沿九環線向南大約27公里就到了黑虎小河與岷江的交匯處,過飛虹橋再向山谷深處前行,沿途都是峽谷峭壁,大約7公里山路之後,就到了黑虎鄉政府所在地。

  


  這一是一處河谷較開敞的垻子,海拔大約2000米,周圍都是連綿起伏的山地。黑虎鄉現有人口2000多人,其中99%為羌族,包括4個村和12個居民組。

  


  幾乎所有居民都散落在周圍的山上和懸崖峭壁間,遠遠望去,碉樓林立,有碉樓的地方就有人居住,據說峽谷兩岸共有88座碉樓。

  


  高聳的碉樓,像英勇的戰將,像忠誠的衛士,無聲地訴說著歷史。

  


  黑虎羌寨有三個組成部分,細細數來,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山地上,有31座碉樓, 可以想像當年全寨羌人付出的勞力是多麼巨大:鷹嘴河山樑上共有7座好碉,12座殘碉,3座還有牆基的破碉;河谷台地上有3座好碉,4座殘;黑虎將軍寨有2座四方殘碉。

  


  現在正是花椒收成季節,黑虎羌寨里的婦女們忙著摘花椒

  


  其中最壯觀就是距離山下2公里的鷹嘴河懸崖上的碉樓群。群碉如蒼松般植根於鷹嘴河山樑上,背靠懸崖峭壁,在從河谷上望,直入雲天。據當地老人回憶,過去這裡曾有近百座碉樓,大多毀於文化大革命和近年來的建設中,讓人唏噓不已。

  


  這些碉樓都是用石頭與泥土建成的多層建築,下大上小、高大雄偉,睹其外觀有四角、八角、十二角等多種結構,各層備有射擊孔與瞭望孔,和平時能為百姓棲息之地,戰時則自成軍事單元。這些碉樓最高的12層,高36米;

  


  最低的5層,也有15米高。最多有12角,有12面牆,各層都有窗口,窗口外小里大,每層用方木向四周交錯輻射支撐,每層上下都用獨木梯,一直上到碉樓頂部。

  


  住在碉樓里的羌族人家

  


  碉樓的正面對著懸岩萬丈的鷹嘴河谷,背面對著羌寨和農家田園,右側對山崗,左側對鷹嘴河山樑。站在鷹嘴河的峭壁上向外望,周圍山坡上還散落著多處居民點,如哨兵般守衛著山谷。

  


  在碉樓群中,我遇到了很多羌族婦女,他們的頭頂無一例外地都帶著白帕,這就是萬年孝。這裡是黑虎羌寨,萬年孝紀念的就是「黑虎將軍」。在今天的黑虎羌寨,流傳著很多有關黑虎將軍的故事

  


  事實上,黑虎羌寨最早並不叫這個名字,而叫「黑貓寨」,漢代時這裡僅是一支小部落,「依山居止,壘石為室」,以狩獵為生。唐代以後,農牧並舉。

  


  他們與其它族系少有往來,居占懸崖峭壁,常與來犯之敵強爭,並多次擊敗敵人的攻擊。唐代中期,吐番常擾,以土酋居所為中心築起了「邛籠」(石砌碉樓)。到了明朝,族爭日益加劇,更多的碉樓林立於河東與河西,起著禦敵的作用。

  


  相傳明末清初的時候,寨中出了位大英雄。他就是「黑虎將軍」,羌名格魯叢寶,漢名楊文武。他是當時唯一能領導「黑貓寨」羌人英勇抗敵的英雄,其事跡被廣為傳頌,寨名後來也改稱「黑虎寨」。

  


  在那黑虎羌寨戰事連連、血雨腥風的年代,英勇善戰的格魯叢寶16歲時就組建了一支羌威民防團,製作了滾木、雷石、駑刀、毒箭及殺傷力極強的火器,並在黑虎鷹嘴河台建造了異形多角群碉,共計88座。

  


  格魯叢寶利用機智的頭腦,帶領羌民戰勝了不斷進犯的清兵,保衛著黑虎峽谷鄉民們的生命安全。由于格魯叢寶以黑色虎頭帕為標誌,故被當地的父老鄉親尊稱為「黑虎將軍」,那年他才19歲。

  


  黑虎將軍有勇有謀,流傳了很多故事。一次,他在鐵油桶內放鞭炮(當地人叫「火炮子」)趕走了兵分四路的一支強大軍隊。還有一次,他打造出一雙一尺二寸長用椴木皮做的草鞋,將麥麩皮擠壓成人糞的形狀,虛構出一位巨人,活生生將來犯之敵嚇得倉惶出逃。

  


  但是,在黑虎將軍22歲那年,四月初八的深夜,他被清兵買通的歹徒的毒箭暗算,倒在了他親手播種的蘭花煙地里。

  


  噩耗傳來,黑虎山寨的鄉民們異常悲痛。按照羌人風俗,如果死者屬非正常死亡,其屍體不能進屋,且必須進行火葬。但黑虎將軍犧牲後,黑虎寨的兒女懷著敬仰的心情,含淚把他埋葬在了黑虎山寨主碉邊那片茂盛的蘭花煙地里,讓他與青山相伴。

  


  自那之後,黑虎七族在不同的寨子修建了七座廟,廟裡塑有格魯叢寶將軍的泥胎金像。

  


  黑虎七族所有女性自生至死,都要頭戴一頂用白布做成的留有兩端尾翼(形如兩片蘭花菸葉)的虎頭孝帕,成年男子則頭裹青紗。族人議定,這種孝儀萬年不改,如有不戴者會受到眾人的議論和譴責。

  


  幾百年過去了,沒有人違背當年的約定。「萬年孝」已經成為風俗。

  


  在山崖上一處林地里,嚮導帶我找到了「黑虎將軍之墓」。據考古專家考證,其實從墓刻上看,這裡應該並不是「黑虎將軍」之墓。但是黑虎將軍已經成為當地的羌民們的精神信仰,他們依然寧可相信這就是黑虎將軍之墓,依然每年來這裡祭拜。

  


  這是什麼樣的精神?為什麼他們會如此執著?如此有信念?終於,我從他們祖先親手建造的碉樓上找到了答案。在每個碉樓上,都有「凸起的直線」,從底部一直到頂部,這就是碉樓的「脊樑」。

  


  「做人必須要像黑虎羌寨的碉樓那樣,要有脊樑。」 從小,他們就接受了這種「脊樑」的觀念,在他們心目中,黑虎將軍其實和碉樓一樣,早已是脊樑的象徵。而他們自己,作為有脊樑人的後人,也要同樣具有脊樑。(村口樹立的是古老的生殖崇拜)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0901/53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