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戰國柳葉青銅劍仍鋒利:重慶考古新出土

重慶市昨日首次在主城區發現新石器時代文物,包括石斧、石錛等。同時發現的柳葉青銅劍刀刃仍非常鋒利,上面有清晰的虎紋斑。專家認為此發現有助於研究巴人尚武的習俗。
    
柳葉青銅劍:重慶主城區首次發現新石器時代文物
    
    昨日,江北區魚嘴鎮大壩村,考古人員正在研究才出土的戰國柳葉青銅劍。記者 陳誠 攝
    柳葉青銅劍:重慶主城區首次發現新石器時代文物


    
    江北區魚嘴鎮大壩村,考古人員展示新石器時代石斧。記者 陳誠 攝
    
    重慶商報報導,昨日,江北區魚嘴鎮大壩村,考古人員正在研究才出土的戰國柳葉青銅劍。記者陳誠攝
    
    12月15日報導 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主城及周邊活動!昨日,市文物考古所在江北區魚嘴鎮大壩村有重大考古發現,石斧、石錛等新石器時代人類工具現身,這是我市主城區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物。該所專家汪偉推斷,大約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在主城定居,把古人在主城區域生活的時間提前了約2000年。
    
    
    
    菜地下挖出四千年前石器
    
    
    
    魚嘴鎮大壩村位於長江北岸,本月,市文物考古所專家在該地的朝陽河嘴遺址發掘出7座漢墓,墓主可能為富貴人家,裡面有銀簪、陶盆、陶豬、陶爐等常見的隨葬品,還有上百枚漢代「五銖」錢幣,保存完好。而更讓專家驚喜的是,在挖掘地附近的菜地下深處,發現了具有新石器時代陶片的地層,夾帶有當時的石器用品,專家推測這裡屬於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遺存。
    
    目前發現的陶片儘管數量不多,但從燒制的火候來看,應該是新石器時代的器物,約有4000多年歷史。
    
    
    
    石斧上有「省力」設計
    
    
    
    同時還發現了石制的「刮削器」,據推測,這也是新石器時代至東周期間的器物,邊緣被打磨得光滑且堅韌,適合切肉、剝樹皮。
    
    在一把石斧的一側,還能看到特製的凹槽,「古人的設計很巧妙,使用時把手握在凹槽處,就能節省不少力!」據推測,這把凹槽設計在左邊的斧子有可能是專供「左撇子」使用。
    
    而一個陶製的網墜也十分精巧,網墜呈暗紅色,長約5厘米,中間有一小孔,「魚網就是從孔中穿過,依靠它撒入水中後仍能浮起來。」汪偉表示,網墜的發現,說明朝陽河嘴上的先民對於漁獵非常重視,而遺址又正好靠在長江邊上,對研究當時人類的生活狀態有重要意義。
    
    同時,還發現了用於伐木、掘土的石錛、石鏟,專家說,從目前的情況看,估計還會有更多的文物出土。
    
    
    
    特別關注
    
    主城首現新石器時代遺存
    
    人類活動時間提前2000年
    
    
    
    據考古所專家汪偉介紹,這些陶片有可能是新石器時代碗或水壺的殘片。「此前,我市主城區出土的文物多是漢代以後的,這是首次發現新石器時代的遺存!」他說,以前對於我市主城區先秦人類的記錄大都來自於史料記載,而這次首次用實物證明了在主城地區確實有人類活動的跡象,而且據推斷,在主城其他地方很有可能還能找出新石器時代的遺蹟。汪偉推斷說,這意味著大約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在主城定居,把古人在主城區域生活的時間提前了約2000年。
    
    
    
    戰國青銅劍仍鋒利
    
    有助於研究巴人尚武習俗
    
    
    
    考古專家在距離新石器遺存約1公里外,還發現了做工精美的柳葉青銅劍和矛,都是戰國時期巴人所使用的兵器。柳葉青銅劍雖然已不太完整,只剩下10多厘米,但刀刃仍比較鋒利。據推測,完整的一把劍大約長60厘米,墨綠色的劍柄形似柳葉,上面有清晰的虎紋斑。「當時巴人都以白虎作為圖騰,因此這些虎紋斑是他們所特有的符號!」而具有規則的虎紋斑是怎樣印製在劍上的呢?現在還是一個謎。
    
    而另外一支巴人矛保存完整,上面還帶有巴文化所獨有的弓耳環。
    
    文物專家介紹說,巴人在戰國時期主要就使用戈、矛、劍和鉞四種武器,「短小的巴人劍主要用於遠距離投擲或近距離格鬥,巴人矛用於遠距離攻擊!」專家認為,這兩件巴人武器的發現對深入研究巴人崇尚習武的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1216/67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