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生態 > 正文

中美專家紐約舉行三峽大壩問題研討會

—中國三峽水壩及其對全球影響的討論會

作者:

在美國,1月26號,在紐約的自然歷史博物館舉辦中國三峽水壩及其對全球影響的討論會,邀請<河水變黑了>一書的作者伊里莎白-依科奈米,以及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學者,討論中國水利工程帶來的問題和民間的努力。下面是本台特約記者紫荊發自紐約的報導。

圖片:圖為一艘船正在長江三峽上行駛(法新社)

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水資源組組長凱西-布朗分析了長江水系面臨的問題。他說:中國象世界其他地方一樣,高緯度地區出現暖化,在長江源頭的雪山上,如果下雪還好,一下雨,發生洪水的機會就很高。

另外,污水處理不夠,長江上游建水壩,使水流變緩慢,造成下游沉積物增加,減少了湖泊蓄水能力,洪水就會在下游造成災害。沉積物在上游和沿途累積,進入東海的營養物質減少,也影響了東海的魚類生態。

哈佛大學亞洲研究所執行主任戴德勒-凱薩姆在三峽大壩蓄水前曾經沿江旅行多次,她分析了三峽的人文特點,修建水壩造成的經濟和文化損失。庫區70%的工廠關閉,1500 多村鎮搬遷,中共政府估計移民1百40萬人,實際數字遠高於此。還出成屋子被毀,補償不公,與當地幹部的矛盾等各種問題。重慶和成都還要實行試點,今後12年, 將安排2百萬到4百萬三峽人口遷移到重慶城郊。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亞洲研究部主任伊里莎白-依科奈米從南水北調工程和環保人士阻止建設虎跳峽水壩來說明中國的水利政策問題。

南水北調要調走一個黃河的水量。東線原本應該已經完工,但是發現水污染嚴重,作為目的城市的天津說: 我不要。 而且當地也沒有建成污水處理廠。現在已經比預定日期晚了兩年。 項目推遲,要遷移安置的人就等著,因為不允許他們建工廠和其他項目。這些人生活停滯,非常不滿。

還有地質問題,一些地方需要在黃河以下15米打隧道,原計劃從7月開始每天推進10米,從去年7月至今只前進了3米,因為要處理防地震和加固問題。

這個600億美元的項目要不要做,水資源部已經有人悄悄發出反對的聲音。一位四川的地質學家自己組隊,沿長江考查, 發現政府公布的水文數據和實際有很大出入。 在一個地方要調水80億立方,而在低水期,那裡實際只有70億立方的水。

伊里莎白-依科奈米說,反對的聲音很低,儘管有點晚,但是並沒有被壓制。不象三峽那時的反對聲音完全被壓制。

而中國的環保人士在阻止虎跳峽修建水壩的問題上體現了民間的力量。雲南境內900條河,政府計劃在800條上修建水壩。雲南和北京的非政府組織,請媒體寫文章,教育村民,並得到北京環保局的支持。中國雲南省「綠色流域」民間環保組織主任於曉剛,因為教育村民被軟禁,但同時獲世界環保最高獎。

上個月中共政府已經宣布不會建虎跳峽大壩, 但是仍然會修建計劃中的13個水壩中的6個。

修建三峽水壩的時候,中國還沒有從事環保的非政府機構,現在已經有3000個。 伊里莎白-依科奈米認為,虎跳峽大壩的停建是中國環保運動的勝利, 但中國的環保人士認為離自己的目標還很遠。

她說,儘管中國依然是破壞環境的在發展,但是來自基層的環保努力和媒體逐漸覺醒,新聞記者想報真相的願望,使中共政府不能無所顧忌的一味推動這些計劃而不考慮周圍百姓的生活形態。

討論會邀請中國人權執行主任譚競嫦主持,她說,中國當局仍以掌握權力為優先考慮,中國環保局需要控制哪些有關環境的諮詢是需要保密的。

譚競嫦:「如果你控制信息太廣泛,就會影響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因為解決問題必須要有信息。而且不能有封鎖的。」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記者紫荊發自紐約的報導。

責任編輯: 李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129/72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