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王維洛:狼來了!?

—----先是油漲價,再是電,現在該輪到水了

作者:

國務院紅頭文件說∶「中國是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在充分考慮節水的情況下,到2030年中國可用水資源可能耗盡。」其目的就是為水費漲價作輿論準備。

「中國是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在充分考慮節水的情況下,到2030年中國可用水資源可能耗盡。」這是去年12月國務院紅頭文件中的結論。中國媒介中廣泛傳播的另外一個結論是中國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十三個國家之一。

什麼是水資源?如何計算和評價一個地區的水資源?張光鬥先生在「我國水資源的問題極其解決途徑」(和陳志愷合作)一文中,將水資源定義為該地區降水所形成的地表徑流和地下水的總和。根據這個定義,中國的水資源為281 00億立方米,總量占世界第六。但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23 50立方米,是世界的四分之一。

筆者可以不費力氣地數出三十多個國家,它們人均水資源量遠遠低於中國的水平∶

巴林(人均0立方米);
科威特(人均0立方米);
埃及(人均30立方米);
卡特爾(人均40立方米);
馬爾他(人均80立方米);
阿拉伯酋長國(人均120立方米);
沙烏地阿拉伯(人均140立方米);
利比亞(人均160立方米);
巴貝多(人均170立方米);
茅利塔尼亞(人均190立方米);
約旦(人均190立方米);
新加坡(人均210立方米);
葉門(人均240立方米);
以色列(人均330立方米);
突尼西亞(人均450立方米);
維德角群島(人均500立方米);
敘利亞(人均550立方米);。
肯亞(人均560立方米);
匈牙利(人均580立方米);
蒲隆地(人均620立方米);
荷蘭(人均660立方米);
波札那(人均710立方米);
阿爾及利亞(人均730立方米);
吉布地(人均750立方米);
盧安達(人均820立方米);
比利時(人均840立方米);
馬拉威(人均1030立方米);
蘇丹(人均1130立方米);
摩洛哥(人均1150立方米);
南非(人均1200立方米);
阿曼(人均1250立方米);
索馬利亞(人均1390立方米);
黎巴嫩(人均1410立方米);
尼日(人均1690立方米);

一反「中國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十三個國家之一」的觀點,黃萬里教授在「增進我國水資源利用的途徑」和「論降雨、川流和水資源的關係」中提出了∶

「我國是全世界水資源最豐富的大國,其時空分布也較合適。這可以從水文氣象原理、實測有效雨量和引用川流,及人口實用水量統計幾方面來證明。我國在各地區耕地上無霜期內所利用的有效雨量與引用川流量所合成的水資源總和,在全球為第一,所謂第六位是指剩餘的川流。」

黃萬里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了水資源定義的三大錯誤∶

第一∶只計算地表徑流和地表徑流形成的地下水,而忽略降水的作用;第二∶忽略水和熱、光、土壤等條件的空間和時間的組合;第三∶忽略客水的作用。

中國的平均年降水為61889億立方米,而只有其中的27115億立方米被計算成為水資源。由於中國水熱時空分布合適,大部分降雨是有效降雨,對於農作物生長意義重大,是農業用水的最主要來源,它們當然是水資源的一部分。

黃萬里教授在「增進我國水資源利用的途徑」一文中通過中國和歐美的對比,給讀者一副清晰的圖像∶

「我國東部平原是廣闊的可耕地,在北緯20度到45度之間近海降水量自2 000毫米向北遞降至500毫米。北京北緯40度多,年平均降水量有60 0毫米左右,對比西歐北緯50度上下的西歐各國首都,巴黎600毫米,倫敦、柏林、華沙、莫斯科550毫米,大致相近,主要是由於我國大平原的緯度較低之故,而北緯40度的馬德里也只有425毫米,再南上海增至100 0毫米,香港、廣州約2000毫米,雨量之多更非歐洲各國可比了。至於東京有1750毫米,因它原屬島國;美洲西岸的溫哥華有1050毫米,舊金山只有525毫米,大陸中部的丹佛只有200毫米,東岸的紐約則有107 5毫米,因其瀕臨大海,地近半島之故。印度德里處北緯28度,也只有65 0毫米。美國南部的紐奧良瀕海,北緯30度,稍北於我廣州,也只有65 0毫米。所以,對比世界各地,我國的水量是豐富的,主要是地理位置,瀕海地緯較低,至於比緯度相近的各地雨量也較多,則另有其他原因。」

其實,從中國近年來的發展也可以看出,中國的缺水問題,主要不是在於「中國是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而是在於對於水資源人為的破壞和浪費。19 49年到2000年,中國全國總用水量從1949年的1031億立方米增進到5500億立方米,增進了400%以上,其中1949年到1957年每年增長8.9%,1957年到1965年每年增長3.7%,1965年到1980年每年增長3.3%,1980年到1990年每年增長2.0%,1990年以後每年增長1.0左右。自從2000年以後,中國全國總用水量基本保持在5500億立方米的水平,甚至略有下降,是零增長。可見只要切實實施節水措施,零增長是可以實現的。

過去,中國水利部做過許多水需求的預測,用的多是指數式增長的模式。比如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水利部作過一個預測∶到2000年中國全國總需水量為7096億立方米,實際上2000年中國全國總用水量5500億立方米,比預測的總需水量少了1596億立方米,誤差超過20%。現在水利部又預測到2030年的總需水為8000億立方米,這就有了「在充分考慮節水的情況下,到2030年中國可用水資源可能耗盡」的結論。

國務院文件的直接結果就是引起國人巨大恐慌。可以預見的直接結果就是水費漲價。2008年1月底,水利部在大雪紛飛的杭州召開全國水利廳廳長會議,最為重要的議題就是漲價。無論是油還是電還是水,都是生活、生產的必需物質。當國家壟斷這些資源時,其行為和私人企業對於這些資源的壟斷沒有兩樣,壟斷就是壟斷,漲價是壟斷的必然結果。

先是石油部門上演了一曲柴油「短缺」的戲,柴油、汽油的價格漲上去了;

接著電力部門又上演了一曲電力「短缺」的戲,不巧遇上了南方大雪災。但是電力部門壟斷的勢力是得到充分的展示。電價上漲也是不可避免的。

現在該輪到水漲價了。「中國是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在充分考慮節水的情況下,到2030年中國可用水資源可能耗盡」,這是漲價的最好理由。

水漲價和油、電漲價有所不同,水漲價是一箭雙鵰式,一是水供應漲價,(自來水水費漲價,農業用水和工業用水水費漲價),二是水處理費漲價(污水排放費漲價)。

如果國務院紅頭文件中的「在充分考慮節水的情況下,到2030年中國可用水資源可能耗盡」是正確的,那麼中國執行的就不是什麼可持續發展,也不是什麼科學發展觀,因為按照這麼發展下去,水資源耗盡,中國生態環境全面崩潰……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觀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214/74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