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廣州出現「御宅族」 青少年呆在家裡足不出戶


宅男宅女們通常喜歡動漫遊戲。


痴迷於收藏某種事物是御宅族的重要特徵

越來越多青少年選擇呆在家裡足不出戶,專家認為這一現象應該引起關注

■御宅個案

18歲少年的御宅生活

要跟18歲的男生楊明(化名)約會,是件不大可能的事情。家住海珠區革新路的楊明,放學後只喜歡回家,在自己屋子裡上網看動漫、看書或者聽聽音樂。他除了知道從家到學校的公車路線外,周圍還有什么小區、超市等他一律「不清楚」。他通常不捕手機, 「可能有時欠費了,同學打不進吧。」最近,他更是一個多星期沒看過電視,「不知道世界發生什麼事情」。楊明兩點一線的生活,被同學們稱為「宅男一族」。

身高1.73米的楊明,剃著小平頭,戴著一副綠色的眼鏡,笑起來時含蓄地露出鋼牙套。「不好意思吖,這是什麼意思啫……」廣州仔楊明說話帶著濃濃的動漫腔,他的話題也離不開動漫,「我認識的一個宅男(同學),在日本買的40多本動漫書花了一萬多元」。


楊明從網上認識了不少「宅一族」。「嘩啦」就是其中一位,「嘩啦」的女朋友是「宅女」,不過他們近四個月都沒有見過面,「什麼事情都在家裡上網聊」。

「只是呆在自己屋子裡時間比較多吧。」這是楊明認為自己與普通人最大的區別。前段時間放寒假,楊明睡醒後就只開機上網,除了上廁所外,他不會走出房門。「早、中飯都不吃,一天只等到爸媽晚上回來時才一起吃飯。」曾經有一次,他從早呆在屋裡上網直到第二天清晨。結果,他的父母給他限定上網時間。如果時間一到,楊明還不下線,他會被請出有電腦的房間,「房門要上鎖」。

「放學後只想回家」,楊明也看不慣同學們會三三兩兩約去網咖打機,「網咖人雜,又有煙味」。「我也不喜歡交女朋友喇,影響學習嘛!」最近一次楊明足不出戶的紀錄是3天。

在廣州,像楊明這樣愛躲在家裡的青少年越來越多,他們把自己叫做「御宅族」。平日裡,他們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在屋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上網看動漫、玩遊戲,或者愛好收集物品。據楊明介紹,他成為宅男是因為對自己所學的專業「美術設計」很執著,喜歡上網不停地搜集各種動漫的信息,讓他有更多的素材、靈感。另外,他屬於性格內向的人。

「御宅族」們有共同的愛好,他們崇拜日本的動漫、電玩。像楊明,他呆在家裡上網時,會忘記時間、事情,但他卻能準確地說出近期動漫的情況,看過的上百本動漫書里的每個情節、台詞他都清晰記得。有些「御宅族」還會自學日語,看日文動漫書,並模仿書中人物言行舉止。

動漫網絡成為「宅」理由

「我中招了!」在廣州一職業中學裡讀書的「愛喇」說。在剛剛過去的寒假裡,「愛喇」只喜歡在家裡看動漫,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宅女。

不好動的「愛喇」本來認為假期只要有動漫看,「即使一人也不會覺得悶」。所以「愛喇」在家裡爭取時間,把能看的動漫看完。等到寒假一過,「愛喇」才想起自己有十多天都沒有出過門了。

「愛喇」說,開學後她必須暫告「宅女」一段時間。為了修心養性,她索性把QQ的簽名改為「開學啦」,提醒自己少看些動漫。

「像『愛喇』這種現象是屬於半宅」。國內第一家「宅男宅女」論壇的站長王璠認為,「現在,不少學生喜歡躲在家裡看動漫、玩遊戲,這成為了他們依戀在家的理由。」

25歲的王璠以前也曾經封閉自己,沉迷於網絡。努力「脫宅」後,他成為一名自由業者。現在王璠致力於幫「宅男宅女」們「脫宅」,因此他建起國內第一個「宅男宅女」論壇,希望他們都能更好地上網交流。這個論壇於2007年12月份上線,至今註冊的會員約有3000人。來過他的論壇的,有宅一族、學生、自由業者,也有住家的師奶。

在王璠的論壇上,專門設置了動漫、遊戲的專區,為的是能夠吸引到「御宅族」的關注。然後設置「愛宅」區等,讓「宅男宅女」們能夠同類相投,互相幫助與愛護。「論壇提供一個平台,讓大家交流脫宅的方法,然後線下我組織他們活動,幫助他們脫宅。」

香港約有萬名隱蔽青年

廣州到底有多少「御宅族」?這個數據很難統計。中山大學社會工作教育與研究中心副主任胡良喜介紹,在香港,像楊明這樣的青少年也被稱為隱蔽青年。以三個月作為觀察期,最嚴重的是完全隱蔽的,自己躲在房間裡,跟父母也不說話,只是會走出屋子來吃飯。第二種是基本能與父母有些溝通,第三種就是與社會基本接觸,比如學生上完學立刻回家。四年多前香港有機構走進學校做調查,發現當地約有7000多名隱蔽青年,「現在我估計有近萬名」。

趙廣軍志願服務隊心理諮詢師陳麗茹曾對日本的御宅文化做過了解。她認為,御宅文化可以在中國播散,是青少年把對現實的失望寄託於虛幻世界。「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一代是中國最早的一代獨生子女,是被家裡寵愛的孩子,」一旦獨立面對社會,卻發現一切都不如自己的想像,過去理所當然的生活方式一旦脫離家庭便瓦解得蕩然無存。他們的內心是失望的,也是迷茫的,被寵大的他們與日本御宅族一樣也具有強烈的自戀傾向,所以他們會痴迷於一種事物,其實寄託的是對自己極度的迷戀。

■專家說法

御宅族背後有個御宅家庭

像楊明這樣,「父母可能會覺得他呆在家裡最好,最安全,」胡良喜副主任認為,「一個隱蔽的青年後面一定有一個隱蔽的家庭。」有些家長對於小孩的成長過分保護,「擔心他們出來不安全了,交到不好的朋友」,這樣提供給了青少年隱蔽的空間。比如他們每天在房間裡上網,不出門時家長會按時給他們送飯。

事實上,對於楊明的生活狀態,楊明的父親感覺很無奈:「小孩長大了,我們上完班回來還有其他的事情忙,也沒辦法整天盯著他。」楊明的父母告訴記者,雖然對楊明的狀態很擔心,明顯感覺到這孩子越來越不喜歡出門,但作為父母,他們也不明白小孩是從哪裡學的「宅文化」,御宅族的含義是什麼他們更不清楚,「感覺這是個很新潮的東西」。「如果他喜歡呆在屋裡上網,我們只好規定他要先完成作業。其他的我們也不知道怎樣才能讓他變得更活躍些。」楊明父親說。或許對於他們來說,孩子沒有整天去網咖打遊戲,而是喜歡呆在家裡,多少是種安慰。

在「御宅族」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待業青年。他們或許無法升學,或許學歷低畢業後找不到工作。面臨找工要高學歷甚至對容貌身高都有要求時,他們的社交能力比較低,一旦感到就業遭排擠時,「寧可選擇呆在家裡」。

「御宅族」會否往SOHO一族發展?「不能確定,」胡良喜認為,「SOHO一族多是成功的,他們的起步就有一定能力」,「宅男宅女」們要成為SOHO,不是呆在家裡就行,「這要承擔風險,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不過,胡良喜認為,做「御宅族」也不是不好,「從他們的角度上來看,當他們躲在自己的世界裡時,這種生活變得沒有壓力,可以做個自我的人,不用想以後如果繼續呆在家裡是否對自己有傷害。」

「青少年喜歡看動漫、玩電玩,這只不過是一種喜好」,胡良喜說。但如果要讓青少年脫宅,「鎖住電腦、收走漫畫書又有什麼用」,應該給他們更多外出的選擇,像去旅遊,去找到工作。「不能認為家裡有錢,不用讓孩子去做幾百元的工作,父母更加要鼓勵孩子們走出來。」

看看你是不是「御宅族」

●痴迷:痴迷於某事物,動漫、明星、某人、某事情……此種痴迷也是突發性的,突然愛上,不能自拔!

●依賴電腦:長時間不能用電腦將會很要命!

●依賴網絡:幹什麼都想上網,上網又沒事做,經常掛在網上!

●不想去上學/上班:有時候會很厭惡上學/上班,極度討厭,但卻繼續沒有辦法!

●作息時間很不穩定:沒有一個規整的作息時間!

●極少出門:與其出門,不如呆在家裡。參與一個要出門的活動往往會花很多時間考慮!

●不喜歡接觸陌生人:在現實中與陌生人交流、認識陌生人會感到恐懼!

●性格多少有兩面性:在不喜歡的事情面前,會掩飾自己內心的想法,得過且過,有時候感覺自己有雙重性格!

●收藏癖:最少喜歡收藏一種或多種物品,並樂此不疲!

●獨身:一般情況下是獨身!

●胖:體型偏胖,不會瘦就是了!

●喜歡或有寫日記/日誌:喜歡寫日誌或日記,或用相片記錄自己的生活!

●喜歡上虛擬人物:有喜歡上虛擬人物的傾向。比如漫畫裡的角色、書本里的角色等非現實生活中的人物!

●悶騷:無可否認,宅人是世界上最悶騷的人之一,或多或少都被人評論自己悶騷!

●常常會有一隻寵物。

(網友自編)

■名詞解釋

「御宅族」(Otaku)起源於日本,日文字面意思是指「你的家」。「御宅族」的稱呼,始於上世紀80年代,專指那些熱衷於動畫、漫畫和電子遊戲,以至於足不出戶的人。在日本,「御宅族」大多是年紀在20-40歲的獨身男性。他們曾經被認為是因為無法適應社會生活而在動漫和電玩里尋找安慰的自閉一族,但是現在,這已經漸漸成為一種新的潮流。近年來,御宅族這個名詞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隨著《電車男》等作品的備受關注,人們也開始逐漸正視並且關注起宅們的世界。時下足不出戶、依賴電腦與網絡的一群年輕人就常用「宅男、宅女」來稱呼自己。

《電車男》來源於一個真實故事。男主角是典型御宅族(Otaku)青年,整日沉迷電腦遊戲上網。某天,他在電車上看到一位斯文的美女被醉漢騷擾,於是出手相助擊退色狼,美女大為感激,送上一個名牌愛瑪仕茶杯。男生於是激情澎湃打算邀請美女一起吃飯。但作為資深御宅族,別說人情世故了,男生連怎麼裝扮自己都不會,於是他登上日本最大的論壇求救,數以萬計的熱心網友為他出謀劃策,從談吐到打扮到吃飯該去什麼地方都為他獻計,於是一場奇異的由上百萬人參與的戀愛就此展開。男生後來被冠上網名「電車男」,美女就被喚作「愛瑪仕小姐」。結局大團圓,戇男抱得美人歸。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南方都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313/78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