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兩會委員齊轟發改委 李金華:最需改革就是它

國務機構改革方案引起兩會代表委員們的熱議,該方案的制定部門國務院發改委受到委員們的抨擊,成為眾矢之的。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說,最需要改革的機構就是發改委。甚至有委員直言:撤了發改委,經濟就發展了。

「部委下屬單位亂收費」

李金華說,「把改革放在發改委,是不合適。本來發改委就是機構改革的龍頭,最需要改革的就是它,它去牽頭搞機構改革,這個怎麼可能呢?」

李金華說,建立中國特色與經濟相適應的行政體制,不是十年二十年能夠完成的,也不是一代、兩代人能完成的。中國這些年的經濟發展情況中央恐怕要考慮兩個問題,一個要組成一些人深入研究我們的體制改革到底怎麼走,不光是政府要改,要考慮到各個方面,黨的機構改革,政府的機構改革,事業單位的改革,社會仲介組織、社會團體的改革等。

「現在政府部門下屬事業單位多得很。有的部委下屬單位,兒子、孫子、重孫子,甚至重重孫子。一個部門有100多個,整個國家機關有2000多個,陣營非常強大。三五個人,掛個牌子,就收費。」對部委下屬單位仲介組織亂收費,李金華提出了批評。

他認為,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綜合考慮。他建議應該專門有一批人來研究,而且應該以專家、學者為主體。「政府機關研究自己政府機關職能比較困難。比如說社科院,有些大學,要集中這樣一批專家,他們借鑑國際上和中國歷史上的經驗,設立三個五個、十個八個待選方案都行。這樣經過幾年研究,對中國改革有個整體設想。當然沒有十全十美的方案,只能作比較,這樣才逐步實施。規劃很重要,沒一個總體規劃恐怕不行。」

「分配問題幾十年才能解決」

李金華還特別提到收入分配的問題。他指出,現在沒看到一個機構部門在研究這個問題。「不能光說,要有些人、機構來研究。我的看法,講得不一定妥當,把改革放在發改委,是不合適,本來發改委就是機構改革的龍頭,需要改革的就是它,它去牽頭搞機構改革,這個怎麼可能呢?所以要有一個操作的機構和人員來研究這個問題。」「分配問題,如果能在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的時候解決,就不錯了。怎麼樣把公共財政體制真正建立起來,要從整體規劃上來考慮,總得設計一個好的方案。而且政府要稍微後退一點,最後由中央、人大來決定,研究時要吸收各方面學者專家的力量。」李金華最後強調。

發改委統死經濟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常委孫珩超指出,國務院機構改革,有沒有效果,改得對不對,主要看適不適應當前經濟發展,光搞成大部門、小部門,或合併幾個部門,完全是一種形式。他舉例,「過去的勞動部、人事部改成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人事部,現在又合了,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這是個形式問題。」

孫珩超認為,改革不在於把部門合成大部就好,現在的部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權力越集中,不但管不好,還管出毛病。他特別舉例指出,「就比如發改委,連工作人員有1000多人,把全中國的經濟發展全給統死了,一個部門的職責究竟有多大?」

孫珩超指出,現在的發改委等於是一個「小國務院」,在發改委某個部門下面一個司下面的一個處的處長面前,全國各地跑項目的專家連一句話都不敢辯,「他以為自己對了,其實是專家不敢反駁,一反駁項目就沒有了,把這些人慣壞了,以為自己真的是專家。」

孫珩超最後直言,「說難聽點,把發改委撤了,經濟就發展了!」他表示,經貿委被撤掉後,一部分協調工作轉到了發改委,一部分轉到了商務部,「經貿委管經濟運行,跟發改委合在一起怎麼行?發改委搞宏觀的,管理的,把一部分經濟運行權抓到了手上,宏觀搞管理的,結果搞到微觀上去了。」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李燦也指出,發改委管得越來越細,「現在有些領導下去,前呼後擁的,省市領導都要圍著,為何要圍著他?這裡面有問題。」他呼籲,改革要反思一下,為何這個部門的官員攬這麼多事?全國政協委員田中群也指出,現在有些部門的職責,該細的不細,該粗的不粗,「比如發改委。」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313/78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