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小常識:「國是」與「國事」的區別

「國是」指國家大計,多用於書面語中,有莊重、嚴肅的風格色彩。使用「國是」一詞的例句,較早出現在《後漢書》。

「是」字有「法則」的意思,「國是」即有國家的政策、法規等含義。南朝范曄的《後漢書·桓譚馮衍列傳》:昔楚莊王問孫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為國是也。」叔敖曰:「國之有是,眾所惡也,恐王不能定也。」王曰:「不定獨在君,亦在臣乎?」對曰:「居驕士,曰士非我無從富貴;士驕君,曰君非士無從安存。人君或至失國而不悟,士或至饑寒而不進。君臣不合,則國是無從定矣。」莊王曰:「善。願相國與諸大夫共定國是也。」 這裡的「共定國是」,就是共商國家大計、國家政策,而不僅僅是一般的國家事務。「是,則也」(郭璞註:「是,事可法則。」),「則,常也」,「法也」,「國是」即為「國家之法則」、「國策」。

  「是」也有和「事」含義相同的地方,指一般的事務、事情。《七國春秋平話》卷中:「孫子曰:」特來講和一件是。 樂毅曰:「何是也?」此處,「是」和「事」就沒有區別。 《老殘遊記》第十二回:「 國是如此,大夫何以家為? 這裡的」國是「就不應該是「國策」的意思了,而應該是「國家之事」。

  「是」有「事(事情)」的意思,但是「事」卻沒有「是(法則)」的含義,所以不能混淆。《禮記?喪服大記》:「君言王事,不言國事。」這裡 「國事」就沒有「國策」、「國家大計」的含義。所有,在實際使用上,「國是」就要比「國事」的範圍窄些,「國是」就只能夠用在國家召開的重大會議以及商討國家政策的地方,如共商國是,莫談國事,縱論國是等等;「國事」一般用於討論國家事務,如國事訪問,家事國事天下事,國事繁多等等。

有人把「國是」和「國事」的區別歸納為四條:
  (1)詞義範圍不同,「國事」既可以指對國家有重大影響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國家事務;而「國是」則專指國家決策、規劃等重大事務。


  (2)適用對象不同,「國事」可用於國內,也可用於國際,如「國事訪問」是一國首腦接受他國邀請所作的正式訪問;「國是」所指的國家大事則嚴格限用於國人在中央所議之國家大事。在我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構,全國人大代表到北京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就是「共商國是」。


  (3)語體色彩不同,「國事」是頗具口語色彩的詞,「國是」是用於書面語的文言詞。


  (4)語法功能不同,作為名詞,二者都能作主語、賓語,但「國事」還能作定語,如「國事訪問」;而「國是」就無此用法。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506/85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