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當年渭河災害5906萬救災捐款是怎樣變成50萬的

    「災害發生之後的2003年8月,國家發改委就撥出救災款5906萬元。但兩年過去了,這筆錢真正到災民手上的還只有50萬元。為了追討這些款項,當地百姓多次自發組織舉報和控告,但最後的結果是被華陰市政府關押和勞動教養。」這是媒體對兩年前渭河大水後陝西省和華陰縣兩級政府截留救災款事件進行的詳細報導。僅上引寥寥數語,就足以讓讀者了解大致原委,而此事性質之惡劣,影響之嚴重,也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國家發改委向陝西省撥出救災款5906萬元,陝西省發改委將其中的1188萬元撥付給華陰市財政局,其餘4718萬元「還在省財政廳」,接下來,華陰市財政局僅將1188萬元中的100萬元撥給華陰市移民局,移民局又將其中的50萬元用來還債,於是可以發放到災民手中的就只剩下區區50萬元……一筆高達5906萬元、按國家法律規定必須專款專用的救災款,經過一級一級的「過濾」,一層一層的「扒皮」,到最後就這樣所剩無幾。據《公益時報》披露的數據,目前中國的扶貧資金只有35.3%能覆蓋到真正需要「雪中送炭」的貧困戶,有20.2%花在了無需扶助的中等戶身上,更有44.5%以「錦上添花」的形式充實給了富裕戶。對照扶貧資金低至35.3%的有效使用率,陝西省華陰市救災款不足1%的有效使用率,可以說低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或許陝西省和華陰市都能給自己截留救災款的行為找到某種說辭,但他們一方面對災民嚴格**,致使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裡,災民們根本不知道國家發改委向災區下撥了5906萬救災款,另一方面,當災民向省政府反映救災款存在的種種問題,有關政府部門又高度緊張,如臨大敵,以莫須有的罪名對災民嚴加懲辦,人們有理由追問,救災賑災本是體恤民生造福百姓之善舉,光明正大的事情為什麼卻搞得偷偷摸摸跟做賊似的?莫非這裡面有什麼見不得人的齷齪勾當?
    
    由地方政府主持進行的救災賑災及災後重建工作,為何在群眾和災民形成如此嚴重的不信任,甚而引發了一些災民與有關政府部門的情緒對立,當地政府在尷尬、狼狽之餘,應當對此進行深刻反省。
    
    有報導稱,中國扶貧事業正在探索新的模式,扶貧資源將更多地向非政府組織開放,以前只能「自帶經費」從事扶貧的非政府組織,今後可以通過競標獲得政府資金去開展扶貧項目。按照中國扶貧基金會負責人的說法,非政府組織參與扶貧的畲笥攀疲???br>  是他們非贏利、無償的志願服務意識,對源於稅收的政府財政扶貧,大眾通常並不認可和感謝,而對於完稅後的個人捐款的扶貧卻會感動,「『社會感動』利於減輕社會心理衝突,創造和諧社會」。救災與扶貧在性質上較為接近,在操作模式上應當也可以借鑑扶貧的經驗,如果在一定條件下,救災工作也向非政府組織開放,由非政府組織通過競標獲得政府資金去開展救災項目,由於他們不具有政府部門那樣大的權力,同時他們必將受到來自災民、公眾和媒體的非常嚴格的監督,必須保障操作過程中的公開性和透明度,所以,幾乎可以斷定,他們就是吃了一百個豹子膽,也萬萬不敢像陝西省和華陰縣那樣,三下兩下就將5906萬救災款「運作」到只剩下可憐50萬元。
    
    5906萬救災款是怎樣變成50萬的,某些政府部門在救災工作中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就是怎樣喪失掉的。陝西華陰市截留巨額救災款事件警醒我們,革除當前救災工作的諸多弊端,探索新的救災模式,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518/87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