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李元龍:《災難鑄就偉大的中國》的九大悖論

作者:

《災難鑄就偉大的中國》,這是對大地震死難者三天的哀悼剛剛過去,《人民日報》就在5月22日迫不及待地推出的一篇本報評論員社論。不知是奉旨所作,還是《人民日報》覺得有人想聽、愛聽。這樣的說法,才欣然幫忙,一揮而就的。這是題外話,不管它。我想說的是:災難能夠鑄就,已經鑄就偉大的中國,或者說,偉大的中國,是靠災難鑄就的?實質上,這是一個違背基本事實,違背基本常識,違背邏輯的偽判斷,是一個悖論兼謬論的推理。

《災難鑄就偉大的中國》的九大悖論如下。

第一、十多億中國大陸人耳熟能詳的是,在偉大領袖毛主席,在偉大救星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自從1949年10月1日起,中國人民就站起開了,就偉大起來了。如今,給《人民日報》如此一掐,豈不讓人浮想聯翩:這不等於是在昭告天下、悚黨聽聞:在四川大地震災難之前,中國不偉大了整整59年之多!

第二、即使災難前後的中國都是偉大的,但是,顯然,這偉大,它也是災難鑄就的成果,而非我們聽了59年的那樣,是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建立、建設、領導有方的成果。

第三、既然災難能夠鑄就偉大,那麼,此前的三年「自然災害」、文革、通海地震,尤其是死亡人數比此次大地震多得多的唐山大地震,何以都沒有鑄就偉大的中國?如果篤信這一推理,篤信這一判斷,為了中國更偉大,《人民日報》就應該冒天下之大不韙,盼望發生更能鑄就偉大中國的災難。

第四、根據災難中發生的好人好事斷定災難鑄就了偉大中國,但相關的好人好事不僅發生在中國,還發生在真正第一時間報導地震信息,第一個確定5月19日為哀悼日,第一個為搜救到的死難者默哀等等的外國,以及外國人。那麼,我們是否也可以說,災難鑄就了偉大的美國、秘魯、日本等?請問,《人民日報》如何能夠避免「偉大」,這個只能被自己占有的寵妻愛妾被他國、被他人染指?

第五、災難中有總理第一時間趕到地震災區,有人民子弟兵不顧安危搶救生命,有人民警察露乳奶嬰孩等等可歌可泣的事跡,就可以得出災難鑄就偉大的中國的結論,那麼,災難中還發生了幸災樂禍,哄搶救災物資,造謠生事,甚至還有可能發生了,或者已經發生了隱瞞地震預報,拖延外國救援隊在72小時前進入災區救人,遲遲不肯降那面旗子告慰、安撫死難者及其親屬,以及已經暴露出來的學校豆腐渣工程等天災加人禍的,該詛該咒的事件,也是領導的有方,也是災難「鑄就」的。

 第六、災難鑄就偉大的中國,得遠勝失,功莫大焉,我們似乎應該感謝災難,但面對上述這些醜陋的人和事,尤其是面對目前為止的42000多死亡同胞及其親屬,我們如何去感謝災難?

第七、根據缺什麼吆喝什麼,需要什麼追求什麼的市場現象和心理特徵,《人民日報》如此草率,如此牽強地推出《災難鑄就偉大的中國》的社論,是否恰恰反映了《人民日報》認為中國缺乏偉大,需要偉大這樣的底氣不足,信心不足的心理?

第八、如果第七個悖論不完全存在,那麼,《人民日報》還是避免不了這第八個悖論。有個幽默故事。旨在在同事面前炫耀新戒指的姑娘說:今天天氣太熱了,我得把我的新戒指褪下來。炫耀偉大,即使真偉大,除了表面看似偉大的帽子,剩下的,就是內心的淺薄,就是無聊了。

第九、地震是天災,就是有鑄就偉大中國的「功勞」,它也是屬於老天爺的,《人民日報》怎麼能夠代黨貪天之功,說什麼「大震之後,黨和政府始終如一的堅定信念,支撐著感天動地的舉國大救援」,「反映了我們黨執政理念的進步」等?

說穿了,《災難鑄就偉大的中國》一文中「父母張開雙臂把生的機會留給孩子,老師俯身低首支撐生命的港灣」,總理冒險視察地震災區,人民子弟兵跪求再搶救一個孩子,廢墟下面的村民在手上留下帳單,以便女兒還帳,丈夫把生的機會留給妻等等,絕非沒有地震災難,這樣優秀的元素,這樣的美好品質,就不存在於他們的身體,不存在於他們的意識裡面了。地震,只不過是個外因,是個誘因而已。地震時表現出來的種種偉大之處,只是人們極其特殊的情況下,內在精神品質的自然表現,絕不是地震,絕不是任何災難能夠「鑄就」、不是誰「領導」得了的。也不是沒有災難,中國 ,中國人就沒有偉大的土壤。與災難鑄就偉大的觀念恰恰相反的說法是,需要英雄的時代,是可悲的時代。套用這句話,就是,需要偉大的時代,是可悲的時代!

一篇網文說得好:數萬同胞在瞬息間離我們而去,「川之北,高山上,天地動,國有殤,天道無常,華夏同哀」,悲傷,為了我們遠去的同胞,讓我們純淨地悲傷。不要說什麼「多難興邦」,不要將過多悲傷以外的意義強行賦予悲傷,不要一次又一次將社會進步的希望寄托在國家的多難、同胞的生命上,這樣的代價,我們支付不起;這樣的寄望,多麼懦弱、多麼飄渺。

的確,多難與興邦之間,並沒有必然聯繫。鼓吹「多難興邦」的人不是智商有問題,就是道德有問題。「多難興邦」一詞不僅著實包含了對亡靈的大不敬,甚至大侮辱,是大強姦。災難就是災難,看看那已經死去的四萬多同胞吧,望望倒塌的千萬間房屋吧,想想剛剛失去親人、仍然無家可歸的千萬個災民吧,災難,是為了你《人民日報》等黨八股媒體所說的民族精神,凝聚力,偉大等等,才發生的嗎?不是,這是魔鬼,這是災星在人間,在大地的一次肆虐,一次淫威。除此之外,什麼也不是。

我欣賞「大災之中,任何幸災樂禍都是可恥的」的觀點,災難就是災難,它也不是什麼天譴、天滅,不是所謂讖緯。從某個意義上來說,這與災難鑄就偉大的說法一樣,也是缺乏換位思考,也是反人道的言行。多難興邦,是將軍功成名就之後誇耀寶劍,是坐著江山的統治集團掩飾「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慘狀,以及愚弄受難者安災樂難的卑污伎倆。

《聊齋志異》裡有這樣一句話: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懲。《聖經》裡也說,當你的左手行善的時候,不要讓你的右手知道!我知道,《人民日報》當然是,也只能是無神論報。但有一個規律,《人民日報》是無法改變的。那就是,你越說自己偉大,甚至是忙著文過飾非,你就越渺小。反觀歷史上,如果國家遭受了大的天災,或者當一些特殊的自然現象被認定為凶兆,君王就要下「罪己詔」,以此求得老天和百姓的寬宥,赦免。果真如此,你也許還真有那麼點點偉大的樣範了。

顯然,《人民日報》對自己的黨和政府負責任的態度應該是:進苦口良藥救你們的黨和政府,從而也救更多災民於廢墟,而非諱疾忌醫任由你們的黨和政府,進而也任由更多災民走上不歸之路。「第一時間公布信息,爭分奪秒搶救生命,開放國際救援隊進入災區,設立哀悼日降半旗祭奠平民……」第一時間公布信息的究竟是誰,開放國際救援隊進入災區的時間是否晚了,設立哀悼日降半旗祭奠平民又是在怎樣的背景之下的抉擇,天下誰人不知,哪個不曉。你《人民日報》,沒有說為衣食父母諱,反而哪壺不開提哪壺,你寒磣誰啊,你?

人們對你們那糞門記者,糞門評論員,糞門報紙拉的什麼屎,是有清醒的認識的:在整個救災過程中,卻有一種讓人感到噁心的東西縈繞不去,自5月12日夜間的政治局常委會之後,「正面引導輿論」就成了國內媒體的緊箍咒,「壞事變好事」的一貫做法在好幾萬人的死亡面前顯得毫無人性。無論如何,死亡就是死亡,這裡沒有什麼「好消息」,也沒有什麼「勝利」,面對四川等地同胞遭受的災難,我們有權利獲得及時、客觀、全面的信息。我們不需要那些腦攤者,不需要那些精神太監的引導,鼓舞,教育。網絡時代,捂蓋子越來越難,也越來越不得人心。「汶川地震災難的人禍成因問責不容迴避」,「汶川地震背後五問」,不要急不可耐地彈冠相慶,不要忙著分肥,不要忙著偉大,網民,災民,一切具有正義感的人們絕不僅僅滿足於一個遲到的降半旗,哀悼,黨和政府在這次抗震救災中到底有沒有做到賤報所說的「人民利益高於一切」,「一線希望,百倍努力」,人們還在追問,還在吶喊,還在宜將剩勇追窮寇。怎樣搞好災後重建,怎樣把臭屁股揩乾淨,任重道遠啊。  「恩格斯說過: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災難鑄就偉大的中國》最後居然如此寫引用革命導師的話來佐證自己言之有理,持之有據。

李元龍我今天要問《人民日報》:古今中外的任何一次大災難,尤其是中國特色的人禍,或者人禍重於天災的三反五反,反右,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文革,唐山大地震,六四鎮壓,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人口的大減少,家園的大摧毀,生產力的大倒退,文化的大毀滅,歷史的大退步作為「代價」的?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民主中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524/88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