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N在死亡恆星周圍發現橫跨7光年奇異光環


    NASA在死亡恆星周圍發現橫跨7光年奇異光環(組圖)

    
    斯皮策紅外線太空望遠鏡所觀測到的SGR 1900+14周圍的一個光環
    NASA在死亡恆星周圍發現橫跨7光年奇異光環(組圖)


    
    銀河系中一些光環和球體。從左到右,(1) 來自古老的超新星殘骸仙后座A的光回波;(2) 來自超新星1987A爆炸的衝擊波;(3)名為旋渦星雲(Helix)的行星狀星雲。SGR 1900+14周圍的光環同上述幾個圖像均不相同。
    
    這個恆星殘骸名為SGR 1900+14,屬於一類稱為磁星(magnetar)的物體。它們是在超新星爆發中爆炸的超大恆星的內核,不過,與多數其他類型的死亡恆星不同,這些具有極為強大的磁場。奇異光環的發現事出偶然。加州理工學院美國宇航局斯皮策科學中心的史蒂芬妮・瓦奇特(Stefanie Wachter)說:「我當時正在查閱斯皮策望遠鏡的存檔數據,我也是在那時注意到SGR 1900+14被我們之前從未看到過的光環包圍著。宇宙是無邊無際的,任何怪事都有可能發生!」
    
    瓦奇特和她的同事認為,最新觀測到的奇異光環與之前看到的光環全都不像,它形成於1998年,當時磁星外殼的鐵質表面裂開,爆發出巨大的光芒。爆炸的威力如此強大,使地球上層大氣電離化,的確令美國宇航局的幾個太空飛行器儀器負荷過重。研究人員認為,磁星外面包圍著一層塵埃物質,爆炸把塵雲變成空洞,只留下外面滿是灰塵的光環。
    
    這個光環呈橢圓形,長約7光年,寬約3光年。它看上去是個扁平或兩維結構,但是數據並不排除它是更為複雜的三維外形的可能性。美國宇航局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聯合研究人員克里薩・科弗里奧托(Chryssa Kouveliotou)說:「磁星仿佛變成了一個熊熊燃燒的大火把,吞噬了周圍的塵埃,產生了一個巨大的空洞。周圍恆星照亮了這個光環,所以,斯皮策望遠鏡捕捉到它的蹤跡----作為磁星永存標誌的火環。」
    
    光環和球形物體在宇宙中司空見慣。比如,年輕的超大恆星利用它們的恆星風在太空中吹泡泡,將塵雲變成球形。後來,當那些恆星在超新星爆發中死亡時,它們的殘骸被爆炸衝擊波沖得遠遠的,形成了稱為超新星殘骸的美麗球體。光環還可以在爆炸的恆星周圍形成,這些恆星不斷膨脹的殘骸外殼撞到之前存在的塵雲,引起塵埃閃閃發光,如同超新星殘骸1987A遇到的情況。
    
    但是,磁星SGR 1900+14的光環不能劃歸上述任何一類光環。首先,超新星殘骸和1987A周圍光環會與X光線和無線電波產生衝突。而SGR 1900+14周圍的光環不會;它只以斯皮策望遠鏡能看到的特定紅外線波長發光。最初,天文學家認為SGR 1900+14周圍光環或許是紅外線回波。當一個物體發出的衝擊波向外擴散,使塵埃溫度升高,引起它發出紅外線光的時候,一般會發生這種情況。不過,當他們後來重新觀測到SGR 1900+14,光環不像紅外線回波那樣向外移動。
    
    天文學家進一步分析發現,光環最有可能是塵雲中被挖出的空洞----一種在宇宙中或許極為罕見的現象,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此之前從未有人見過。這項發現或許有助於科學家搞清恆星質量是否影響它在死亡時能否變成磁星。儘管科學家知道高於某些質量的恆星將會「變成超新星」,但他們的確不清楚質量是否在決定恆星殘骸能否變成磁星或普通死亡恆星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科學小組表示,斯皮策望遠鏡觀測到的發光塵埃光環將SGR 1900+14同附近年輕的恆星連在一起。通過研究這些恆星的質量,科學家或許能夠得出SGR 1900+14的原始質量。天文學家、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聯合研究人員恩里科・拉米萊茲-魯伊茲(Enrico Ramirez-Ruiz)總結道:「SGR 1900+14同其周邊環境是相互作用的,這使得它對其所誕生的區域影響巨大。這顆『死亡恆星』在許多方面仍很活躍。」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新浪科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531/89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