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余秋雨文革發家史 大陸作家財富榜首

—張成覺:余秋雨居心叵測

名列大陸作家財富榜首的余秋雨,本來就是極富爭議的人物。想不到,此次「5.12」大地震之後,他竟以網上一篇文章,又一次成為備受抨擊的文化名流。他的《含淚勸告請願災民不要被反華勢力利用》,被譏為「鱷魚的眼淚」,真是惡名遠揚。

對此,相信余早有預料。而且,他也不在乎。說不定此刻他正沾沾自喜,因為按照毛的邏輯,被敵人反對是好事而不是壞事。余大可以此向當局證明自己立場堅定,和中央保持一致。此後必然進一步備受寵信,名利雙收,其在作家財富榜上的「一哥」地位勢將固若金湯。

只是凡事有利必有弊。余此番赤膊上陣,向「反華」勢力反衝鋒,其效忠現政權之不遺餘力,難免使人聯想起他在文革中的表現。當年大陸文壇「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之際,余作為「石一歌」的成員穩居華堂,替「四人幫」舞文弄墨,好不風光。

「石一歌」是張春橋`姚文元手下的寫作班子,本來的任務是撰寫《魯迅傳》。故余秋雨對魯迅作品多所涉獵。大概因此之故,他也從魯迅當年鞭撻過的若干無恥文人那裡,取法了一些伎倆,以為己用。此次的手法便可見一斑。

具體地說,就是使人記起1926年「三。一八」慘案後,魯迅在《紀念劉和珍君》中提及的那「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

《紀念劉和珍君》是當年4月1日脫稿的。在此之前5天,即3月25日,魯迅在題為《可慘與可笑》一文中這樣寫道:

「這是中國的老例,讀書人的心裡大抵含著殺機,對於異己者總給他安排下一點可死之道。就我所眼見的而論,凡陰謀家攻擊別一派,光緒年間用『康黨』,宣統年間用『革黨』,民二以後用『亂黨』,現在自然要用『共產黨』了。」(《魯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269頁)

顯然,深諳個中三味的余秋雨,於八十二年後的今天,在中共掌權的大陸,要給對手扣上一頂大逆不道的帽子,「反華」自屬不二之選。

余文中宣稱,由於地震遇難學生家長興訟追究校舍中的豆腐渣工程,「那些已經很長時間找不到反華藉口的媒體又開始進行反華宣傳了」。

從這句話看,余對前段時間西藏事件引發的西方對北京當局處置不當的批評,以及奧運火炬傳遞過程中的種種擾讓,似乎都很寬容,並不視之為「反華宣傳」。否則,不會用「已經很長時間」的說法。

那麼,他何以對慘遭獨生子女喪生之痛的學生家長完全合情合理合法之舉,肆無忌憚地指手畫腳說三道四呢?

這正好可從其所稱「誣陷性的說法」找到答案。也就是說,余秋雨充分意識到,他提出的那前三點(是天災,更是人禍:官方宣布,這事法院不受理;五個境外記者被公安「短時間拘留」詢問身份)證據確鑿,第四點(難道地震真使中國民主嗎?)已引起許多人的反思,凡此種種構成了對當局信譽以至執政合法性極大的質疑與威脅。

於是,他在文中一方面含血噴人,顛倒是非,散布流言,極力抹黑一直持平公正地報導救災的媒體,一面鼓其如簧之舌,勸誘學生家長放棄積極追討校舍倒塌的法律責任,而任由當局擺布,使此種人命關天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終不了了之。

其實,在追查豆腐渣工程真相這件事情上,「橫生枝節」的不是別人,而正是余秋雨本人。他出於不可告人的目的,把水攪渾,往數以千計的受害學生家長心靈的傷口上灑鹽,表明其對這些為人父母者居心叵測,「不懷好意」。

當年,對於「三。一八」慘案,魯迅曾悲憤地寫道:「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紀念劉和珍君》,同上,275頁)

魯迅的話,正可以用來表達余秋雨此文讀者的心聲!流言是可以殺人的。

讓我們一起猛喝一聲:「閉嘴吧!余秋雨。」

(08-6-8)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新世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609/90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