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南京發現5500年前「美女」 身高1.7米牙齒很白

南京晨報 
    
    
    考古專家在給「美女」測量
    
    高淳薛城遺址
    
    一名5500歲「美女」像當今模特
    
    
    
南京發現5500年前「美女」 身高1.7米牙齒很白

    
    考古專家在給「美女」測量
    
    南京原始人的發源地,被稱為「南京半坡」,金陵第一古村落----薛城遺址出土文物展暨南京市文物局高淳考古站揭牌儀式,昨日在高淳縣薛城遺址舉行。這是 11年後高淳薛城遺址文物對外首次展出,標誌著薛城遺址的保護性開發工作正式啟動。不過仍然還有很多未解之謎有待進一步研究和發掘,例如,上層墓地的居址,下層居址的墓地,以及兒童墓葬區都還沒有找到。在展覽中,一具5500歲的女骨架,吸引了眾人的眼球,省文物局骨形研究專家說:「她可是位大美女,身高1米7,站起來像個模特兒。」
    
    
    
    遺址有兩層 相差近千年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個外表看像蔬菜大棚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基坑,這就是1997年田野考古發掘的區域。這一部分已挖掘的遺址面積為100平方米,僅僅是整個薛城遺址的「冰山一角」,因為,初步探明整個薛城遺址保護區有60000平方米。薛城遺址是原薛城鄉衛生院在新建辦公大樓工程施工中發現的,當時該辦公大樓的建築基槽已經挖畢。1997年僅對已暴露的該辦公大樓建築基礎的西北角約120平方米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當年親歷搶救性挖掘的考古隊隊長王志高介紹說:「薛城遺址的發掘運用了考古地層學的原理,嚴格按照田野考古操作規定,自上而下,由晚到早逐層有序地揭露古代遺存。從發掘區的堆積情況看,主要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一距今約5500至6000年的氏族墓地,一百多座墓葬密集分布,並有複雜的疊壓打破關係。下層是一處距今約6000至6300年的先民居址,發現有各類成組成片分布的遺蹟,如房址、灶坑、灰坑等。下層居址之下就是未見人類活動的生土了。因為上層墓葬疊壓於下層居址之上,所以墓葬的形成時間應該晚於居址。」
    
    
    
    居室12平方 灶台擺屋外
    
    
    
    薛城遺址下層居址由眾多遺蹟構成。主要包括半地穴式房址、房址周邊的灶坑,可能用於暫時放養魚蚌的窖穴和各種廢棄坑等。從這些遺蹟可以想像當年原始人在這裡居住和生活的情形。
    
    下層居址發現有兩座房址,「典型的前堂後室,至少有兩個家庭。」一處房址局部被晚期遺蹟破壞,但其面貌大體清晰,為近方的半地穴淺坑式建築,室內面積約為12平方米。居住面光滑平整,西南角有一土台,可能用於擺放物品,房址周圍發現有圓形或方形的柱洞11個,其中東側有兩排3個柱洞,應該是門道位置所在,該房址面積較大,可能用於居住;位於發掘區東南角的另一座房址保存較好,亦為半地穴式建築,圓形淺坑,周邊均勻分布三個圓形柱洞。柱洞向坑內傾斜,洞底墊有紅燒土塊或陶片作為柱礎,可以想見當時是斜立三根木柱以支撐房頂。
    
    另外不少窖穴坑底發現有魚蚌類遺骸,推測它們原來可能用於暫時放養魚類或螺蚌,以便於捕撈食用,反映了薛城遺址先民依湖而居、以漁業為主的經濟生活形態。在房址之外的西側發現了兩個近方形小坑,其內壁及底部均有經長期火燒形成的火紅色硬面,一座小坑的四角還帶有煙道。專家們推測它們可能是灶坑,遺址下層出土的大量鼎、平底釜等灶器原來有可能就是放置於灶坑上燒煮食物的。而平底釜的出土證明薛城遺址代表著一處新的文化類型。
    
    
    
    一具女骸骨 身長170厘米
    
    
    
    在文物展廳,一具保存非常完好的女性骨骸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據高淳縣文保所濮陽所長介紹,這是保存比較完好的十幾具骸骨中的一具女骨,她頭向東北,面向西北,身高居然達170厘米。濮陽所長分析說,「這種葬式和正南正北的葬式不一樣,說明他們有可能是從東北遷移過來。」那麼,她的身高就不足為怪了,要是放在現在應該是個模特。除了身材高挑以外,她還是個很標緻的美人兒,「她的牙齒非常整齊和完好,臉型也非常標準,現在應該算是瓜子臉。另外她的股骨也很直,不像其他骨骸有一定彎曲,但奇怪的是他們的腳大都是靠在一起的。」另據介紹,這處遺址共發現新石器時代墓葬115座,墓葬分布十分密集,有些區域上下疊壓達3層之多。部分墓葬發現有長方形豎穴墓坑,未見木質葬具痕跡。葬式以單人仰身直肢葬為主,有少量二次葬、俯身葬和側身曲肢葬。
    
    人骨初步鑑定結果顯示,墓地基本上男女分區葬埋,男性多葬在東邊,女性多葬在西邊。女性偏多,平均年齡為35至55歲之間,未出現夫妻合葬墓,當時還是母系氏族社會,僅一例為兩成年女性合葬。另發現有少數拔齒習俗和佝僂病等病理現象。但墓葬隨葬品不多,個別墓葬隨葬品雖達20餘件,其中大多是石器,只有少量的玉器。因發掘面積有限,上層墓地的居址,下層居址的墓地,以及兒童墓葬區都沒有找到,十分遺憾。專家表示,在保護規劃實施後,儘可能地再擴大發掘範圍,考古成果將更加令人振奮。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南京晨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1017/106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