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中國大陸經濟嚴冬挺過得去嗎?

—當代中國研究主編程曉農:中國經濟嚴冬過得去嗎

【海內海外名家談】 第41集-程曉農:中國經濟進入嚴冬  Real Player格式Windows Media Player格式加入自由串聽 節目反饋
推薦給朋友

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節目長度:24分54秒 下載mp3

程曉農:中國經濟進入嚴冬

各位聽眾大家好,我是程曉農。美國當代中國研究學術期刊研究的主編,非常高興來到希望之聲的海內海外名家談節目。

今天,我想談一個話題,就是最近中國出現的明顯的經濟衰退的跡象。這一切是怎麼產生的?用一個稍微學術一點的說法,就是中國有過一段經濟很繁榮的局面,現在這個繁榮為什麼突然不見了。首先從中國現在的經濟狀況,最近的普遍的失業這個現象談起。因為這個現象,大家可以很輕易的從周圍的人那裡感覺到這一點。

首先,從去年開始,香港、台灣以及其他國家的外商分別有他們的商會,分別在今年下半年做過調查。這些調查的結論差不多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在去年的這個時間,基本上港商、台商和西方國家的投資者有一個普遍的看法,就是在今年,2008年,大約港商的百分之二十、台商的百分之二十和西方企業的百分之二十,也就是各自五分之一都會停止營業,撤出中國。

可想而知,實際上出現這個局面以後,中國沿海地區至少會有五分之一的工人,可能沒有辦法在外資企業繼續就業了。當時這個說法出來以後,在中國並沒有引起充分的注意,很多中共政府官員和官方學者還認為這是個好機會,這樣能夠把一些企業素質比較差的外資企業,勞動力密集型的外資企業遷出中國,可以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業到中國來。

當然這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想法,事實上從今年年初,外商陸續開始撤出。與此同時,中國國內的經濟開始出現大量的問題。到現在為止我們看到,不僅僅是大批的外資撤離中國,實際上撤離的規模可能超過百分之二十,剩下來留在中國的很多外資企業雖然還沒有撤資,但是很多企業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很多企業現在只給工人發很低的工資,特別農民已經沒有辦法靠那點基本工資活下去,所以很多人提前回家了,不是回家過年,而是捲鋪蓋走人了。

所以今年出現很有趣的現象,在廣東省的廣州車站,以及上海等地都出現了大量的民工提前返鄉。甚至我看到一個報導,安徽省阜陽市當地政府對民工大批從外地回來感到非常緊張,為此當地專門派了幹部24小時看守在阜陽市火車站,目的是統計每一輛列車「吐出來」的返回的民工人數,回到各個縣的又各是有少?

對地方政府而言,大批民工突然回來,他們沒有再像往年那樣回來過年,帶來錢留在當地,然後第二年再回去打工。反而是看起來回去就不走了,那麼對地方政府來講,這麼多勞動力在當地找不到工作,生活無著,對當地政府來講是一個很沉重的壓力。而且當地的經濟因此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所以,現在民工提前返鄉的現象,已經成為中國經濟進入衰退的表現。雖然各地政府報的數字不是很高,此時此刻每一天從廣州車站往西南各省、湖南、江西這些省,以及上海站往安徽去的民工數量都非常大。相信快到年關的時候會有更多人回家,而不再回到原來打工的地方。這是一個信號。

第二個信號,就是今年大學生的就業也面臨寒冬。我們都知道過去幾年來,中國大學生畢業以後,找不到的工作的比例越來越高,大概五、六年前,這個比例可能是百分之二、三十,現在的比例已經提高的百分之七十,今年可能更高。在全國各地大學裡都出現了這樣情況,大學生突然發現,他們不管學什麼專業,想找工作都比以往難多了。

不僅如此,現在即便能找到一份工作,給的工資也非常之低。甚至一千幾百塊錢就給打發了。而對很多大學生來講,月薪一千幾百塊錢,他們能找一份工作已經心滿意足了。不是說這個錢夠用,而是說這已經來之不易。 一千幾百塊錢在今天的中國,無論是廣州、上海還是北京。幾乎是沒辦法生存的。用一個比較形象的話來講,一個月掙一千五百塊錢,這個人付出交通費和基本的伙食費,他基本上不能租一個一單元的房子,他租不起。

因為那樣的房子,至少要一千五、六百,甚至二千,所以他們最後的結果只能去找上五、六個人,六、七個人分租一個單元房裡幾平方米的小隔間,這個生活狀態比「京漂」好不到哪裡去。在北京是這樣,在上海也差不了太多。

換句話講,按上海、北京這些城市的生活標準,一天幾百塊錢的大學生的就業工資,已經低於生存線的需要了。為什麼大學畢業生也找不到工作。與此同時我們還注意到,在中國的今天,白領開始普遍有緊張感。很多過去被大家羨慕的一些民營企業和高科技企業的白領,還有外資企業的代理,現在普遍感到恐慌。

因為即可能隨時被裁員,同時工作負擔會加重。薪水下降,加班費、津貼大幅度減少。還不僅如此,這兩天還有報導,在上海外資這樣地方的企業的員工也已經出現全面問題。很多外資企業的本國的總部開始大規模的裁員,那麼也影響到外資企業派到海外的人。首先減掉了他們的住房津貼,所以上海的湖北小區,現在出現了大批外國在中國工作的人開始退房,或者要求下降房租,原因是他們的待遇已經下降。這些都表明問題,中國經濟開始進入冬天了。

接下來大家很可能想一個問題,按自然氣候來看的話,過了冬天就是春天。但是中國的經濟進入冬天以後,會不會馬上會返回春天。這個問題幾乎是人人都關心的,但是要真正了解這個問題的答案,卻是相當難的。

首先是因為中共政府不講實話,國家統計局,還有中國各個媒體,按照工商的要求基本上是報喜不報憂的。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要是看慣了中國電視台的電視新聞,總覺得冬天過去了以後,春天還會來的。所以,眼前的困難只是暫時的。其實,今天中國遇到的問題,遠遠比官方媒體報導的要嚴重得多。

現在從今年的一些列經濟情況來看,首先是工業生產大幅度收縮。表現的一個具體的方面,就是中國的用電量從11月份開始明顯的下降。這個下降意味著工業企業用電量大幅度減少,很顯然企業用電減少,當然就是企業的生產減少的原因。除此之外,從鐵路的貨運來講,中國現在的貨運也出現了全面的萎縮。現在大宗的貨物,像煤炭、礦石、鋼材、棉花這樣的大宗貨物的需求量普遍下降。有些地方的鐵路局現在甚至出現了火車車皮過剩,沒有人要運貨。

以前一貫講中國的鐵路運力緊張。但是現在突然的運力過剩了。這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應了企業用電減少了的一個側面,一方面企業不再用原材料了,一方面企業開始停止生產了。現在我們看到很多報導,比方說在唐山地區的數百家的鋼鐵企業,有一大半已經關閉了。接下來我相信隨著房地產的破滅,還有很多建築材料企業也會相應的關閉。

所以從行業性來講的話,鋼鐵是率先進入經濟衰退的行業,緊跟著是建築材料。現在電力部門也進入了衰退,鐵路運輸也衰退了。下一步我相信汽油、石油原料的消耗也會進入衰退。現在中國進口的原油已經大幅度減少,以至於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也相應的下降。與此同時,中國的出口從今年的11月份開始,變成了負成長。就是今年11月的出口比去年同期還低,這一點和我們前面講的外資企業大批關閉也很大的關係。

然後由於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日益惡化,今年11月份的財政收入也出現了負成長。財政收入開始下降,財政收入下降直接關係到中國各級政府官員,以及事業單位員工的收入。可以預計的是隨著財政收入的進一步減少,機關事業單位,特別是中西部省份、一些經濟比較落後的省份,恐怕公務員和機關事業單位的准公務員的待遇也會下降。相應的服務業,像零售、餐飲這些行業也會跟著進一步的收縮。所以可以看到的是從工業開始,到出口、到財政收入、到居民的收入、再到服務業、零售業,現在都開始出現了普遍的、過冬的這樣一個局面。

按照中國官方媒體的說法,現在基本上,政府是把這個局面的出現簡單化的歸咎於美國的次貸危機,這個說法是非常似是而非的。為什麼這樣講呢,中國的經濟衰退,其實是在美國的次貸危機發生作用之前就已經出現了,沒有美國的次貸危機,中國也已經出現問題了。

我們都記得今年年初,中國的股市一度飆高到六千點,但是短短几個月內,從六千點一下掉到一千幾百點,現在在一千六、七、八百點上下徘徊,政府花了很大力氣,想推動股市從新復甦,但是效果很顯然是微乎其微的。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各個城市的房地產價格大幅度跌落。雖然銀行、房地產公司和地方政府三家聯合在一起拼命挺房地產價格,以免房地產價格進一步下滑,既造成銀行大量的壞帳,又造成大批房地產公司破產,還會造成政府財政收入進一步萎縮。因為現在很多城市的政府,包括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的政府,財政收入的幾分之一都來自於房地產開發的收入,所以一旦房地產真的垮下來的話,各地方政府會相當困難。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這個經濟衰退是偶然的嗎?我的看法這是必然的。大家經常會從媒體裡聽到這樣的說法,就是中國的經濟改革造成了社會兩極分化的結果。但是這個兩極分化對中國社會經濟有什麼影響呢?這就是我想要重點來談一談的問題。

2006年,美國波士頓公司曾經發表了一份全球財富報告,這個報告指出,根據他們的調查,中國有百分之零點五的家庭,戶均的金融資產,僅僅指股票、還有債券的存款這樣的金融資產,合在一起,大約占中國全部金融資產的百分之七十。去年美國的美菱公司和另外一家智庫又發表了一份全球財富報告,結論和這個差不多,關於的中國分析仍然如此。

所以可以說這個報告的這點分析,基本上反映了中國的現實的。也就是說,大約百分之零點五的家庭的控制著這個國家百分之七十的金融財富,而剩下的財富,百分之三十的財富,分散在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九十九點五的民眾手裡。

對這樣的結果,社會學家有一些很形象地描述。原來的北京大學教授,現在的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李強,三年前曾經發表一篇論文,他根據中國人口普查的數據,發現一個結論,就是中國的社會結構出現了一個非常畸形的,叫做倒「T」字型的社會結構。 所謂的倒「T」字型的結構就是把英文字母「T」倒過來,那一橫在下邊。

這一橫大概占中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多,而在細細的一豎里、最上端,就是剛才我們講的占人口百分之零點五的、控制全國金融資產的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這一小群人,剩下的就是中國的公務員,一小部分所謂的中產階層,還有一些事業單位的人,合在一起也就是占中國人口的百分之十左右。

這麼個結果意味著在整個經濟增長過程當中,雖然改革三十年,每年政府都宣布中國經濟增長率幾乎都是全世界第一,最好的。那麼為什麼這麼快的經濟增長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卻那麼艱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剛才談到,財富的分配被一小部分權貴集團控制了。他們拿走了整個經濟的將近百分之七十的財富,剩下的一點再分散到占人口百分之九十幾的人中,很多家庭基本上只有餬口的一點微薄的收入。

這樣就產生了很有趣的問題,雖然很多外資企業以為中國是個巨大的市場,有十三億人,但是仔細來看,這十三億人並不是合格的消費者。所謂合格的消費者,就是他們是不是真的有能力,去購買一個中等收入家庭,所能夠購買的各種消費品呢?從耐用消費品、一直到服裝、水果、蔬菜,肉類等等生活方面的需要。事實上不是,絕大部分的家庭,他們那點微薄的收入只夠用來維持所謂的基本溫飽,不至於餓肚子,僅此而已。

換句話講,他們只能買一些最基本的食品,基本上是比較低檔次的食品。他們的消費能力是非常非常小的。比方在中國城市有二億左右的農民工,這些農民工基本上來講,他們除了吃飯,是捨不得花一分錢的,攢了一點可憐的工資,要拿回去養家裡的老人和小孩,因為那些人還等著他們來養活,所以這二億人基本上就沒有消費能力。

而在城市同時有二億左右,屬於低等收入家庭,他們也同樣沒有消費能力。留在農村的還有五、六億老人、小孩和婦女,他們的收入也是非常微薄的。今天的中國農村,務農已經不可能有多少收益了,頂多生產一點農產品,讓留在農村的人能夠有一口飯吃。

這樣就發現很有趣的現象,在中國這麼龐大的國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有將近六、七億人,基本上除了吃飯,再沒有任何錢可以購買任何消費品了。與此同時,在這十三億人口中,又有將近五、六億人是作為生產者、作為工人,每天在工作,要辛辛苦苦工作十幾個小時來掙一點微薄的工資。他們的辛苦勞動,生產出大量的產品。

按道理講,像在這樣一個人口大國里,有十幾億人,如果只有五、六億人在每天勞動生產各種產品,這種產品供給十幾億人,中國應該是個很大的市場,不需要依賴出口也照樣能夠維持經濟。但是中國現在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就是中國的勞動力生產的大量產品,中國人自己買不起,怎麼辦呢?政府只能想一條路,就是把這些產品出口到全世界去,其結果是中國工人用低工資,生產了大量的廉價的產品賣到了全世界,

但是中國經濟來講,除了有經濟增長的表象以外,中國的普通百姓從中得不到什麼好處。這一點,中共政府和學者的說法叫做「內需不足」,就是國內需求不夠。這個話本身講得很含糊,只是描述了一個現象,就是國內人買不起東西。但是沒有解釋為什麼買不起。

剛才我們提到了收入的分配兩極化,買不起的原因,就是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政府用各種方法保護了一小撮權貴集團,讓這個權貴集團搜颳了整個社會的大部分財富,導致著這小部分人的財富過度的積累,而同時,絕大部分的勞動者基本上沒有什麼購買力。

所以,中國就出現了一個國內需求永遠不足,企業如果面向國內市場,就很難發展成為一個大的企業,很難有一個穩定、不斷發展的市場。不管經濟增長多快,國內市場的消費需求永遠是有限的。所以中國的企業如果不能出口就活不下去,反過來,如果中國企業的出口遇到障礙,那麼整個經濟很快就會滑坡,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局面。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1215/113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