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信泰富被調查:147億巨虧敲警鐘 風暴剛開始

  2008年12月24號,平安夜,中信集團給他在香港的子公司中信泰富送上了一份聖誕大禮——15億美元,以填補中信泰富因炒匯而陷入的巨虧。就當人們認為中信泰富「炒澳元」事件就此終於劃上句號的時候,更大的風暴其實才剛剛開始。

  前天,中信泰富發布公告向市場披露,中信泰富十七位董事正在接受香港證監會調查,其中包括董事會主席榮智健本人,以及榮智健的長子榮明傑,還有集團董事總經理范鴻齡。查閱了中信泰富的相關資料,發現從公告公布的名單來看,這次香港證監會調查的對象包括了中信泰富所有執行董事和非執行董事。



榮智健 資料圖


  它的頭上有兩個璀璨的光環,一個是它的當家人——榮毅仁的獨子、66歲的榮智健;另一個光環就是它的母公司——中信集團。中信泰富的顯赫背景,讓世人覺得它是最不會出事的大企業。然而事實卻是,向來以實業投資作為自己立命之本的中信泰富,卻也開始把手伸向金融衍生品,並且第一次出手就導致巨虧,成為美國次貸危機以來,全球公司投資外匯衍生品最大的一單虧損,更是今年爆出的中國企業最大的外匯交易虧損案。

  這場發端於去年7月、爆發於去年9月的「澳元門」事件,就象一部2008財經大片,主角是中信泰富,配角是澳元金融衍生品,故事梗概是一個略有成就、步入青壯年的成功男士,在經營了多年的事業和家庭後,開始心猿意馬,嘗試出軌。

    故事開局:《欲望都市》

  2007年的全球大牛市讓擅長實業的中信泰富也開始坐立不安了,尤其是看到同在香港的其他央企在資本市場、金融市場、外匯市場上賺得盆滿缽滿時,「出軌」的衝動就變得更加強烈。

  於是,以實業為本的中信泰富在2008年開始大手筆涉足金融衍生品,短短几個月,就與包括渣打銀行、花旗銀行香港分行等在內的13家國際大銀行,一共簽下了24款外匯累計期權合約,而這些合約正是導致這次中信泰富巨虧的「地雷」。

    故事高潮:《日落大道》

  以中信泰富的澳元合約為例,行權價格是0.87元,協議規定,當澳元匯率高於0.87美元時,中信泰富以低於市場價的0.87每天買入1個單位外匯而獲利,但當匯率下降到0.87以下時,則中信泰富必須每天以0.87的高價買入2個單位外匯。可以明顯看出,這種合約的風險和收益是完全不對等的。

  但是此刻的中信泰富就像剛剛踏上出軌之路,興奮、緊張又帶著激動,風險已經完全被拋在了腦後。在今年7~9月,中信泰富就像是一個固執的後生,「拿定主意」要做澳元、歐元等貨幣的「多頭」。

  可惜,隨著美國次貸危機在9月的集中爆發,金融危機開始蔓延全球,澳元也猶如著了魔般一路狂瀉,讓做定多頭的中信泰富總損失高達147億港元。這個數字讓4年前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投資石油衍生產品虧損的5.5億美元,變成了「小兒科」。榮智健辯解說,這是公司財務董事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越權簽訂了這些外匯槓桿交易合同。

  消息曝光後,中信泰富股價一度暴跌七成,市值損失也超過200億港元。隨後發布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榮智健因財富縮水比去年後退了54名。與此同時,在香港上市的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也被爆出有大額的匯兌損失,在香港上市的央企公司成為H股拋售對象。

    故事轉折:《父與子》

  幸好,中信泰富還有個財大氣粗的「爸爸」——中信集團。中信泰富就像初次闖禍的孩子一樣,在自責的同時,由榮智健趕赴北京去向母公司中信集團求援。

  俗話說得好,親情濃於水。快過年了,看著在外受了驚嚇的「兒子」,當爹的實在於心不忍,更何況孩子也已經知道錯了。在批評問責的同時,中信集團以可換股債券的方式給中信泰富送去了15億美元,把巨虧一併由「老爸」買了單。當然,自從這件事以後,「老爸」加強了對「兒子」的控制力和管理,中信集團對中信泰富的持股比例從之前的29%增至57.6%。

  但當人們都以為片尾字幕即將打出時,續集卻又開場了,包括榮智健在內的中信泰富十七名董事被香港證監會調查。這部正在上演的續集或許可以用《大搜查》來命名。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中國廣播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104/115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