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統計數據迷霧重重 經濟學家不知所措

《Wheatley中國經濟專欄》中國統計數據迷霧重重 經濟學家不知所措

中國經濟主編 魏倫 (Alan Wheatley); 編譯 石冠蘭

路透北京1月22日電---借用一下邱吉爾對俄羅斯的描述,中國的統計數據就像「在迷宮裡,包裹在謎團之中的一個謎語」——那還算是好的情況。而本周四發布的數據尤其令人如墮五里霧中。

焦急地等待中國2008年四季度經濟數據的分析師們,拿到數據後卻一頭霧水,仍舊難以搞清楚這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到底發生了什麽.

渣打銀行中國研究部主管王志浩(Stephen Green)把其關於此次數據的報告標題定為"有好有壞,亦混沌不清".數據顯示,中國去年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放緩至6.8%,而三季度則為9.0%.

經驗告訴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數據的解讀要留有餘地,而且不是一點半點餘地。

中國經濟數據的可信度近年或有所提高,但中國觀察家普通清楚,這些數字可能被政府操縱以儘量減少波動,目的是保持社會穩定.

他們特別懷疑,中國國家統計局努力避免對外發出中國經濟活動突然受挫的信號.懷疑論者稱,19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經濟強勁增長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法國興業跨資產研究的Glenn Maguire在報告中稱,"這個數字明顯被調整過(國家統計局一般會緩和周期中的主要經濟拐點),廣義GDP數據與潛在名義增長趨勢不相符."

Glenn Maguire稱,四季度進口下滑速度快於出口,而國內需求驅動力,包括零售和固定投資等,更多表現的是仍具活力,而非疲弱."儘管未來形勢明顯將更為糟糕,但從名義自下而上的角度看,增長並不像廣義數字顯示的那般微弱.那為什麽這樣報告呢?"

他的回答是中國官員在調整數據,為2009年下半年製造一種相對強勁的數據反彈效果.

產生歧義

然而,另一些經濟學家不明白為什麽在工業產出和發電量如此低迷的情況下,四季度增長仍如此強勁.中國去年12月發電量同比下降7.9%,連續第三月下降.

一位官方經濟學家的言論更助長了懷疑的聲音.他在GDP數據公布前表示,統計學家們已得出結論,四季度實際增長率不足6%,但報告數字將高於6%.

這位拒絕透露姓名的經濟學家正確預測了2008年全年GDP增長為9.0%--這個數字一周多前就在中國金融市場和官員間廣為流傳.

瑞士信貸亞洲區經濟學家陶冬稱,他不排除部分數據被人為調整的可能性.但他指出,農業和服務業走勢要穩健得多,且不像工業那麽耗能.

蘇格蘭皇家銀行貝哲民(Ben Simpfendorfer)稱,6.8%的GDP增速與工業產出的官方數據明顯不相稱——四季度工業產出僅增長6.4%,為1994年以來的低位.

此外,蘇格蘭皇家銀行的專屬經濟活動指數(類似於GDP)顯示,中國經濟增幅跌至十餘年最低水平.

貝哲民稱,"季度數據和月度數據間出現了分歧.季度GDP增速已放緩至2001年的水平,但月度數據卻顯示更為明顯的減速."

頭痛時刻

問題在於經濟學家必須將就使用這些支離破碎的數據.中國的季度GDP報告是一個基於供給的數據.僅包含一個真正同比增速和一個名義人民幣水平.與大多發達經濟體不同,中國沒有真正基於消費的數據.

貝哲民稱,"這意味著關鍵GDP組成部分的變化,特別是出口、居民投資和家庭消費等,不會有季節性調整." 

上周中國國家統計局把2007年GDP增長率由11.9%上修至13%,但沒有更新季度增長,這就更令人頭痛了.

渣打銀行王志浩稱,"經過這次修訂,難以計算6.8%的增速是怎麽來的."

通貨膨脹又怎麽處理呢?國家統計局報告最終核實的2007年GDP現價總量為25.731萬億元.周四發布2008年GDP預計為30.067萬億元,這意味著去年名義GDP增速為16.9%,GDP平減指數為7.9%.

但這又比CPI漲幅高了整整2個百分點,比PPI漲幅高了一個百分點。

儘管疑慮重重,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周四的數據仍舊準確描述了中國經濟的主流趨勢:中國經濟急劇減速,但並沒有衰退.只有隨著時間的推移,才能弄清楚四季度多麼接近經濟周期的底部.

「對於這些數字是否被刻意調整,我們沒有明確的看法。」王志浩說。(完)

--譯文審校 張荻/王豐

責任編輯: 鄭浩中  來源:路透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124/117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