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何清漣:上訪的「一票否決制」加劇了暴力截訪

上訪的「一票否決制」加劇了暴力截訪

  北大教授孫東東有關訪民精神狀態的無良之言,以及《半月談》雜誌一篇「鄉鎮幹部自曝信訪內幕」,再次將「和諧社會」的醜陋傷疤――中國成千上萬上訪者那生不如死的困境展現於公共視野。

  中國訪民的生存困境,自2003年至2005年間曾被公共視野關懷過一段時期。儘管于建嶸的調查告訴世人,眾多訪民經歷過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煎熬,但通過上訪解決問題的比率只有千分之二;儘管美國《紐約時報》攝影師杜斌在其攝影文集《上訪者:中國以法治國下倖存的活化石》中,真實地再現了眾訪民那令人絕望的生活――如果那還能稱之為「生活」;但可悲的是,這些研究與輿論同情並未能促進上訪者處境的改善。到了2008年初,北京的眾多上訪村被中國當局藉「奧運」之名將其徹底剷除。為了保證「萬國來朝」的奧運盛會沒有一絲「不和諧」的雜音,中央政府再次要求地方政府強化實施上訪的「一票否決制」。

  何謂上訪的「一票否決制」?即規定各地凡出現到京、到省上訪的情況,不論人數多少,實行年終考核一票否決。而被一票否決的人,不管是一級領導還是普通幹部,將因此評不上先進,更重要的是將失去升官的機會。

  因為「一票否決制」只是要求不讓訪民出現在京里與省城(這是省級領導仿中央之意推出),而不是要求徹底消除造成上訪的根源,各地官員為了保住頭上的烏紗帽,將早已有之的「截訪」傳統發揚光大,特別是將暴力截訪發揮到極致,於是人們看到了一個個悲慘有如地獄的上訪者故事:

  46歲的江蘇訪民王玉妹,家住常州市武進區湖塘鎮何留村,家中承包土地被徵收未獲賠償。因不服當地法院的不公裁決,被迫進京上訪。2008年10月13日,她在北京最高法院門口等待接待時,被武進區信訪局截訪。王玉妹被強行押回常州湖塘的陽湖之星城市旅店,被剝光衣褲,施以毒刑,渾身是傷,受凍挨餓,布袋成天套在頭上,晚上只睡3個小時,每天只喝一點湯。在遭受11天慘無人道的人身折磨之後,截訪者用車將王拉至其家附近丟棄於地而去。至於上訪者被截訪者打斷胳膊、腿的,將鼻骨打成粉碎性骨折的,還有被強行送進精神病院的,實在不勝枚舉。

  《半月談》4月8日發表的那篇題為「鄉鎮幹部自曝信訪內幕:曾花數萬截訪一人」的文章,通過一位鄉鎮信訪幹部的自述,讓人們看到了「一票否決制」的真實後果:每一級政府責任部門,並未花心思去為上訪者解決問題或者洗刷冤情,而是花費巨資「截訪」。而如此勞神費力的原因只有一個――不被上級政府部門「一票否決」,保證自己仕途暢通。只是該文所述的「截訪」方式,比我們聽到的許多「截訪」事件要文明得多。更多的地方政府如同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政府對待王玉妹那樣,使用極不人道的方式摧毀訪民的意志,迫使他們放棄反抗,與施害者「和解」。

  那麼,誰才是「一票否決制」的真正受益者?估計制度設計者肯定會說,受益者是訪民,制度創設本意是期望督責地方政府,希望它們在壓力下,認真解決上訪者的問題。但制度設計者肯定有意忽略了近年來中國政治演變的一個趨勢,即基層政權黑惡化,這種黑惡化的基層政權本身就是製造上訪者冤情的根源。而中央政府對上訪實行「一票否決制」,其後果是讓羊(訪民)再次被狼(地方政府)惡意傷害。而明知「一票否決制」結果如此還要強制實行,說穿了就是不想讓全國的冤民聚集於皇城根下,成為「和諧盛世」之累。更重要的是,多年來,中國民眾由於身受種種不公,生活日益艱難,對政治權力的怨毒累積已深,但總算還保持著「中央的好經是叫地方官員這班歪嘴和尚念壞了」這類幻想。假如讓上訪者經年累月滯留北京,這種幻想遲早也會如肥皂泡般消失。

  因此就有了上訪的「一票否決制」,其結果是訪民的處境更為悲慘,象王玉妹這類討公道之夢破碎在上訪這條荊棘之路始端的訪民,遍布全國各地。

  何清漣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華夏電子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417/126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