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玄學風水 > 正文

好名帶來惡運 ─再談中共的姓名政治學

好名帶來惡運
─再談中共的姓名政治學

(加拿大)
閏 土

老毛這個家夥,喜歡拿人家的名字做文章。初次見面,介紹了名字之後,他往往先把人家的名字掰來拆去、東拉西扯地胡哨幾句,其中免不了牛頭不對馬嘴地顯擺一點兒歷史典故。於是乎,那些一則沒有讀過什麼書、二則見到毛就已經心中存了對皇恩浩蕩的無盡感激的臣民,一面愈發誠惶誠恐地口稱「萬歲」,一面又喜出望外地發現「他老人家」原來這樣「平易近人」。現在中國出版了很多有價值和沒有價值的種種回憶錄,其中涉及毛的當然不少。那裡可以找到不少這樣的故事,這裡就不去一一列舉了。

  「任重」與「得志」

  這說明,毛確實喜歡琢磨人家的名字,形成了某種習慣。如同我們上個月所談的,他從人的名字中找出一些東西來,他迷信那些東西。就是已經很熟悉的人了,在某個特殊場合,毛也喜歡拿人家的名字做做文章。文革前的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那個時候是全國最年輕的省委第一書記之一,還不到五十歲,一度很得老毛的賞識。有一次,毛對王說,「王任重,王任重,你任重道遠啊。」周圍那些頭頭腦腦們,愈發認為毛對王任重恩寵有加,很可能會把王任重培養為接班人之一的。

  文革期間,山東是造反派奪權比較早的省市之一,這樣造反起家的省革委會第一把手叫王效禹。他本來是省委機關的一個小幹部,多年受壓,一下子躥了起來,當時還兼濟南軍區第一政委、濟南軍區黨委第一書記,大長那些靠造反來奪權升官的人的志氣。於是,山東局勢一度很亂。不幾天,這個王效禹就被北京拋棄了,老毛要軍隊出來控制局面。措施之一,是讓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兼任軍區黨委第一書記,把原來的第二政委袁昇平提拔為第一政委。這兩位,都是解放軍的老戰將了。尤其是楊得志,早在紅軍時期就甚有名氣,國共內戰時期更以「三楊」著稱,就是楊成武、楊得志、楊勇,都是能征善戰的。可是,楊得志在一九四九年之後卻也未見大用。而同是「三楊」之一的楊成武,文革初期已經取代羅瑞卿當上代理總參謀長(楊得志要等到一九八零年代,在又一個代理總參謀長、並同屬「三楊」的楊勇死了之後,才有機會出任總參謀長──此是後話)。所以,宣布濟南軍區人事變動的時候,老毛召見楊、袁,見面就分別指著他二位說:怎麼樣?這次你算「得志」 了吧?你也「昇平」了嘛!

  順便插一句,楊成武這個名字,毛一度也頗為欣賞。文革初期,毛澤東檢閱紅衛兵,陪在吉普車上毛的前後的,就是楊成武和汪東興。毛還得意地說:我們是「成武」、「東興」啊。你別說,這四個字,還真可以看作毛這一生權力道路的甚好詮釋。

  「作皇」與「得華」

  當然,「有人漏夜趕科場,有人辭官歸故鄉」,這是官場常態。毛的時代,科場也不用趕,辭官的事是沒有的,但這個道理還是一樣的,那就是:有人一心一意往上爬,有人則就栽下來了。老毛喜歡拿人家的名字做文章,本來其中就蘊含了一種居高臨下、戲弄別人的「帝王加流氓」的心態,對那些權力場中敗在他手下的倒霉蛋們,那就更要顯示他的居高,也更要肆無忌憚地戲弄了。國共內戰期間,蔣介石就被共產黨叫做「蔣該死」(那應該是湖南人讀「蔣介石」三個字的發音吧?);文革那個時候,大標語寫「打倒劉少奇」,那個「奇」字都往往把上面的「大」字扭曲地寫在左面,和「可」字湊在一起像個「狗」字。這都是毛式的無聊伎倆。

  「無聊」是個很可怕的東西,它沒有底線、沒有規矩;掌握了巨大權力的組織或者人物,像共產黨和毛澤東,它那個「無聊」就更可怕了。「無聊」這個詞,字面上解釋,就是「沒得可說」。毛對於他的政敵的指控,也經常這樣讓人無言。比如說,文革第一號敵人劉少奇,拿不上檯面的罪狀之一,是他少年的時候名字叫做 「劉作皇」。我當年還是識字不久的小孩子,一見到這個揭發和批判,真是目瞪口呆,心想:這個劉少奇,居然還真的是從小就有「篡黨奪權」的野心!多少年來,我一直懷疑,怎麼會這麼巧?現在知道了,劉少奇原名劉紹選,字渭璜,上學的時候他登記的名字是「劉渭璜」。後來又改成了「衛黃」,說是保衛炎黃子孫、振興中華民族的意思。這當然是現在出版的官方資料的說法。劉少奇有三個哥哥,其三哥劉紹達,字作衡。這裡有個「作」字。想像當年老毛讀到劉少奇的個人檔案時,有沒有這樣聯想:那劉少奇也可以字「作璜」啊,這「作璜」其實就諧音「作皇」的!於是心裡有了疙瘩,那也是不奇怪的。

  作這樣的推想,並不是沒有根據。早在打倒劉少奇之前,另外一位被老毛無情打倒的當年戰友、中共開國領袖彭德懷,史有記載,他早年的名字,在這個過程中是幫助壞了事的。一九五九年的廬山會議上,向來(至少是到一九六九年之前)善於揣摩老毛心思的林彪,批判彭德懷「非常個人英雄主義」,「野心很大」,特意提到彭德懷早年用名「彭得華」,說可見彭的野心就是要得到整個中華。這樣推罪,毛肯定是聽得進去的。

  其實,彭德懷的原名,應該是「彭德華」。他們兄弟幾個的名字,都是「彭X華」──比如說,他的二弟叫彭金華。「渭璜」、「德華」,都是正兒八經的傳統名字,蘊含好意,可是,經不起老毛的無聊琢磨。到了政治上要你老命的時候,你穿開襠褲的時候用的學名,也完全可以是你的罪狀,而且是罪大惡極的「謀反」之最的自供狀。文革時的年輕人,往往名曰「衛東」,那真是拿準了老毛喜歡琢磨人的名字的迷信和癖好,真真合乎中共「姓名政治學」的政治正確原則的。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動向雜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418/126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