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陸媒:危機 美國不花錢 中國怎麼辦?

大河網
     我們的生產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美國的消費,如果美國人真的改變了借貸消費的習慣,我們的產品該給誰呢?靠刺激內需嗎?我們的社保制度不完善,人們不敢消費。我們的儲蓄大都在企業而非在民間,國有企業又不把利潤分給股東,他們的產品國內消費者常常買不起。
     
    最近許多經濟指標好轉,股市翻揚,不少產品銷售也見起色。經濟嚴冬中的小陽春讓大家對經濟的憂慮好像瞬間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其實還缺乏具體支撐的樂觀主義。
    
    人總是健忘的。不到一個月前,全球還在為金融風暴造成的衰退何時見底而辯論不休,當時還爭辯誰是全球衰退的肇禍者,誰又是全球經濟救星。中國說自顧不暇,絕不可能扮演救世主。溫家寶總理還責備美國借錢消費,揮霍無度。但中國出口賺取美元,再把賺來的美元借給美國消費的模式已經存在多年。在這個模式中,中國是受益者,而非完全是受害者。
    
    從美國的角度看,中國像是一個工廠,只生產,不消費;不但如此,中國還用壓低幣值的方式促進外銷。如果美國人民真的如中國所言改變消費習慣,減少花費、提高儲蓄率。那中美之間行之有年的經濟互動模式勢必被迫更改。若美國需求下滑,中國則須提高國內的需求,否則難保高經濟成長。因此,如果要打破美中之間的「金融恐怖平衡」,除了檢討美國的過度消費,還要檢討中國民間消費何以從來不振。
    
    中國企業和民眾儲蓄率過高,無法創造需求,是個長久存在的問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解釋道,儒家中庸思想和節儉的傳統使得中國人不願消費。這當然不是周小川提出的唯一理由,但卻是他一再強調的理由。他說處於同樣發展水平的拉丁美洲,儲蓄率就遠低於中國和東亞各國。顯然對周小川來說,文化因素壓倒了一切。不過周小川刻意漠視同屬儒家文化區內的不同國家差異,例如韓國的儲蓄率就一向在全球殿後。
    
    周小川認為,社會保障制度不夠導致一般人因缺乏安全感而不敢消費的說法缺乏依據。但事實上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的確是中國人不消費的重要因素。舉例而言,中國沒有失業救濟,缺乏給人安全感的退休制度,又沒有可依賴的醫療體系;兒女奉養父母的傳統在一胎化生育政策和快速城市化中已經無以為繼。此外,信用卡不普及,許多交易都依靠現金。種種結構性因素使得民間預防性儲蓄居高不下,消費意願長期不足。
    
    另一方面,中國企業的儲蓄更高於民間。國營企業不把利潤分給股東,把盈餘轉投資,不斷擴充以外銷為主的產能;一旦國際需求下降,企業就面臨過度投資的問題。而這些企業的產品,又往往並非國內消費者所負擔得起。
    
    中國這次4萬億人民幣的振興經濟方案,包括部分建立或改革社會保障制度的經費,但七年之病,需三年之艾。中國的社保系統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建立完備;提高民間消費將會是漫長的過程,絕無速成可能。這也是為什麼周小川說美國應增加儲蓄、減少借貸性消費,但又強調「現在還不是時機」的原因。
    
    美中間的恐怖平衡即使會改變,也不可能立即實現。美國消費模式一旦改變,將對中國產生巨大衝擊。中國如果調整不當,不但經濟發發展受到影響,恐怕連社會穩定都會受到衝擊。溫家寶譴責美國只需動動口,但美國要是真改變了,中國必然是受害最深的國家,實在不必占了便宜還想處處賣乖。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420/126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