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生態 > 正文

「洋垃圾」泛濫 「土垃圾」又來勢兇猛

廣東年產廢舊電器1200萬台 電子垃圾成毒瘤

「高價回收廢舊手機、感光鼓、墨盒、MP3」,手持這樣小廣告的小商販成為很多城市過街天橋、高校和電子城相似的「風景」;「高價回收冰箱、洗衣機、大小家電」的聲音也時常打破居民小區的寂靜。

這種隨處可見的景觀無不在時刻提醒我們,電子產品淘汰高峰期正在到來。

按省環保局2008年的統計數據,全省擁有的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就有約1.8億台,若按每10年一個周期淘汰的話,每年僅廢舊電器就有1200萬台,在全國首屈一指。

但這些電子垃圾的處理卻不容樂觀。「目前我省電子垃圾的流向基本處於監管真空狀態。」省環保局污控處處長吳洪傑透露,大量經過簡單物理拆解和分類後的電子垃圾進入了「地下處理工廠」,給環境帶來巨大污染隱患。

擴散的毒瘤

在廣州白雲區鍾落潭的一個村,記者看到,政府明令禁止的燒垃圾、塑料和酸洗作坊在這裡仍然還有,不過為了躲避執法隊的檢查,他們大多非常隱蔽,往往在背街處或村外拋荒的田地里悄悄地干。

在這裡的小作坊里,可以稱作「錘敲斧砸」的19世紀處理手段被用到21世紀的電子產品上,在野蠻拆解後再經酸浸、火燒等原始工藝,之後任憑處置廢液橫流,不做任何處理直接流入下水道或流淌在地上。在村子周圍大片拋荒的田地上同樣堆滿了垃圾,有的垃圾堆還在冒著滾滾濃煙。

中山大學地球與環境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周永章告訴記者,一台電腦有700多種化學材料,其中一半以上對人體有害。拆解過程中產生的二次污染非常突出,不少拆解戶偷偷排放清洗廢水和焚燒廢棄物,對空氣地下水和土壤均造成嚴重的污染。如果不加以解決,更多的「貴嶼」將會出現,並分布各處。

據有關人士透露,清遠的石角還有南海的里水,電子垃圾拆解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以家庭作坊為主要方式,幾乎人人參與,連上學的孩子回到家,也跟著大人一起拆解電子垃圾。

據不完全統計,雖然我省從事廢舊物資拆解、加工、利用的企業有2000多家,但經常是處於「吃不飽」的狀況。而全省有各類大小廢舊物資回收站點3萬多個,以及大街小巷的小販們,為數百萬的個體拆解戶提供了充裕的貨源。尤其是電子電器的回收以個人分散回收為主,以原始的焚燒、酸洗等手段處理,對環境的污染和威脅越來越大。

缺失的監管

一位環保專家透露,我們還沒解決「洋垃圾」泛濫問題,「土垃圾」又來勢兇猛。

當記者問石角當地政府負責人為何允許這種情況存在,他說,「這些電子垃圾回收點和拆解作坊確實對當地環境帶來很大的影響,可是國家沒有明文規定不讓他們從事這個,作為政府也就不能把人家趕走。」

更為令人擔憂的是,大量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電路板、電子器件、CRT(顯像管)玻璃等主要「拆解產品」的流向處於真空監管狀態,成為環境的一大污染隱患。

在一家從事廢舊電視機回收拆解的作坊,一個小老闆指著拆解下來CRT玻璃、電路板等對記者說,「誰給的價格高,我們就賣給誰,目前主要是銷往珠三角一些工廠。」

據了解,在我省很多城市,加速劇增的電子廢棄物「資源」已然成就了一個產業鏈條和相關的種種職業,在「收購—簡易拆解—零件轉運—精細拆解」的完整產業鏈條上,游擊隊式的家庭作坊隨意就地拆解,已經成為威脅城市環境安全的一個悄然生成的毒瘤。

那些大量的廢舊電器為何源源不斷地流入鄉村落後小作坊呢?吳洪傑認為這是因為我們這麼多年來沒有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體系。

落後的利用

「全國手機、筆記型電腦、MP3等電子產品每年淘汰廢舊電池就達6000噸之多,價值10億—20億,但只有2000噸左右得到回收。」清華大學核研究院副院長、全國政協委員王革華的這番話聽起來讓人震驚。

而作為電子產品生產大省的廣東,對於「循環經濟」中非常重要的「電子垃圾」的回收和利用更在全國處於落後水平,不僅遠遠落後於上海,甚至遠遠落後於四川。

廣東省環保產業協會技術部部長王剛透露,目前我省對廢紙的回收再利用幾乎達到了100%,對廢塑料的回收使用率也達到了90%左右,其中有不少大型企業,但獨對廢舊電子產品的回收利用,幾乎沒有什麼現代化大型企業。

據悉,上海從前年6月5日起,環保公益平台「e環365」開始運作,只要撥打熱線電話或發送簡訊,就有專人上門回收家中的廢舊電子電器,然後進行統一規範處理。同時,上海市政府利用稅收、貸款、補貼等措施多管齊下,讓正規回收企業能向市民開出一個有競爭力的回收價。

2006年,四川由長虹工程技術中心自主開發建設的廢舊CRT電視回收生產示範線建成,並以這條生產線為基礎,通過進一步進行技術設備開發和產業化投資,建成了西部最大的廢舊家電回收基地。

而廣東雖然建立了若干再生資源工業園區,但卻忽視了政策傾斜和引導,正規企業發展緩慢,違法小作坊卻有廣闊空間。

即使是在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單位——清遠再生資源示範基地,3000畝的園區內,從事處理「電子垃圾」的企業並不多。目前年處理回收五金廢物也僅有30萬到40萬噸,占清遠總處理量的1/5。但在清遠其他地區落後原始的「電子垃圾」處理作坊卻隨處可見。


阿波羅網配圖:



  廣東東貴嶼有許多這樣從事廢舊電子垃圾回收的村莊,毒害在其中,恐怖在日後"

  



  這個地區有許多家庭小作坊,每年雇用上萬的工人,從事著沒有一點保護的廢舊電子回收。

  



  正在融化電路板,找裡面的貴金屬。

  



  倒的下腳料毒化著這個地區的小河和運河、井和地下水。

  



  這裡有80%的電子垃圾來自國外。

  



  象這樣的產業,在印度也有,但哪裡劃分的很仔細,拆解公司必須遵循嚴密的指導方針

  



  這個地方有5500家拆解的企業,在地區的網站上一直在標榜著他們的產值。

  



  找裡面的貴金屬,需要大量的酸。

  



  這裡的孩子遭受鉛中毒的速度極端的高。

  



  不好好規劃、指導,這就是一個斷子絕孫的恐怖產業。

  



  附近的汕頭大學的報告說,這裡的流產率是世界上最高的。

  



  雖然這裡人人知道這個產業危險,後果恐怖,但還是人人在樂此不疲。

  



  大量有毒電子垃圾***廣東貴嶼幼兒園

  



  貴嶼的一家幼兒園,周圍民房外堆滿了處理過或即將處理的電子垃圾。每天晚上,幼兒園後面都會有作坊燒電子垃圾的邊角料。

  



  最突出的表現是,考勤表上這家幼兒園孩子請假次數明顯要多於總園。

  



  根據汕頭大學醫學院教授霍霞等人的調查:2006年很多學生家長並不知道是什麼叫做「血鉛」,但是現在很多貴嶼當地人選擇了舉家遷離。「他們憎恨這裡的環境,但是又無法逃避。」

  



  這裡的作坊加工電子垃圾的方式主要有三種,粉碎加工、融化加工和篩選。大量的粉塵便由粉碎加工產生,融化加工更多的是產生大量的有毒氣體。

  



  早在十年前貴嶼就已經沒有人敢喝地下水了,一部分飲用水來自山上,一部分就是購買純淨水,運水業成為當地最重要的行業之一。

  



  早在十年前貴嶼就已經沒有人敢喝地下水了,一部分飲用水來自山上,一部分就是購買純淨水,運水業成為當地最重要的行業之一。

  



  垃圾燃燒出的氣味幾公里都可以聞見

  



  田地里顆粒無收

  



  可憐的是這裡的孩子

  



  在村莊裡,到處是堆疊的垃圾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南方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422/127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