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余秋雨先生 你改悔吧!立地成佛吧!

 

陳明遠:給余秋雨的最後忠告

余秋雨先生,我跟你井水不犯河水,完全不是一個行當,不僅不會跟你爭名奪利,而且你根本不值得我羨慕(或「眼紅」),只是讓我對你產生了一種憐憫!是的,如今只有憐憫。實踐證明:你過的是一種多麼蒼白空虛百無聊賴的日子! 余秋雨真可憐。

余秋雨是上海戲劇學院的教師和作家,我們都曾是文匯報筆會的文友,都在文匯出版社出過書,又都是40年代生的同代人,說起來就算是「文字交」了吧。

90年代以後,陸續見到余秋雨一些「文史散文」作品問世,覺得他文筆流暢,繼承了楊朔先生的藝術風格,具有可讀性,受到青少年歡迎,產生了社會影響。一個戲劇方面的作者能夠有如此成就,我為他感到高興,曾向他祝賀。但是……

十幾年以來,有關余秋雨的許多爭議和官司(筆墨上的和法律上的)我從來沒有表態;相反,一直保持中立、客觀(或旁觀)態度。多少次人們對余秋雨進行幫助、指摘、論爭甚至多少次從筆墨官司打到法庭官司的時候,我從來抱著善意友好的「和事佬」態度,非但不介入其中,反而勸告有關朋友們:從「愛惜人才」的角度對於此人予以寬容諒解,並且幻想他能夠「從善如流、改正錯誤、吸取教訓」……因為祖國人民培養出一個人才是多麼不容易啊!

最初,金文明老師愛護後起之秀,指出余秋雨某些文字上的硬傷,目的無非勸告他進行修改校正。上海文化人都知道,金老師有「活字典」的美譽,乃是辭書界老前輩。他曾對於錢鍾書《管錐篇》、王了一《楚辭韻讀》、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以及王蒙等人的著述進行「咬文嚼字」挑剔錯誤,幫助這些名家訂正,得到他們的好感與致謝。我們替余秋雨著想:本來,老前輩提出指正意見,是值得高興的好事啊!大多數讀者都是厚道人,只要知錯即改,不再以訛傳訛,就能諒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道理大家都懂。「一字」尚且為師,更何況一百多處硬傷!例如「道士如何能『圓寂』,何來『道士塔』?」「致仕怎麼成了上任當官?」……你余秋雨趕緊把文章的錯處改正吧,別再鬧笑話,才是正道。但是,我沒料想到,余秋雨對於他文章中的一百多處明顯的硬傷,不但死不認錯,而且反唇相譏,甚至倒打一耙,再三污衊老師和好心的人們。「學問事小,人品事大」,當時許多讀者對余秋雨提出善意的批評,而他置若罔聞,不屑一顧。

這時候我還是希望余秋雨能夠虛心接受意見,當時我沒有寫一個字公開「批評」他,等待他自行覺悟過來,好改正這些嚴重的錯誤。

後來,有許多人提出並證實了余秋雨在「文革」時期投靠「四人幫」的歷史問題。事實俱在,難以迴避,歷史更無法塗抹。當時我認為:這件事情只要接受歷史教訓,好好做一下反思,比如說「當時我(余秋雨)年輕無知,受了四人幫的毒害和利用,上了賊船。如今認識到了,悔悟了,一定牢記這歷史的教訓,重新做人」——你只要真心懺悔、切實改過,這樣就能提高自己的覺悟,也能夠得到大家的寬恕,豈不很好?但是,我又沒料想到,余秋雨矢口抵賴,文過飾非,死不認帳,居然責備別人是「紅眼病」、「文人相輕」、「嫉妒余秋雨有錢有名」……甚至搬出「周恩來總理交給我的任務,光明磊落」、「沒有參加『石一歌』寫作組」……甚至要跟人們打官司!這分明是余秋雨自己在損害自己的名譽啊!——而這時候,我還是惋惜余秋雨,希望他能夠正視歷史,當時我也沒有寫一個字公開「批評」他。等待他自行反思並痛改前非,用實際行動彌補自己從前的錯誤。

一直到去年汶川大地震,余秋雨「含淚勸告」事件,引起民憤,犯了眾怒。關於「含淚勸告」的事實過程、前因後果,已經有許多詳細確鑿的調查和分析、評論,成了民眾共識,本文不必贅言。雖然余秋雨掌握著話語霸權,又有強硬後台撐腰,但是擋不住網上千萬網友們紛紛對余秋雨進行譴責,網際網路發揮了空前的威力。這次大地震之中余某「含淚」的所作所為,使我終於看透,他如此虛偽透頂,對於國家、對於人民都是極其有害的。

這一年的種種事實讓我終於認識到:余秋雨身上反映的問題,已經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情,而是這麼一種「特色」的虛假社會典型,一種損人利己、極端自私自利的有害的典型,不能任其胡作非為,誤人子弟;「虛偽的人格、虛偽的文風、虛偽的學術」,此風氣不可任其在社會上蔓延。

知識分子不但要有知識,更必須要有人道主義的情懷,就是老百姓常說的「要有良心,保持良知」,要實事求是地為社會負責任、盡義務。人各有志,但是,做人必須守住道德人格的底線,做學問也必須守住真誠敬業的底線。這個底線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真,不要虛偽!

北京方雨教授指出:十幾年來,余秋雨已經發展到了「說謊成性」的地步。魯迅先生深惡痛絕的「瞞和騙」和種種劣根性,在余秋雨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因此,忍耐十幾年以後,去年我終於宣布跟余秋雨斷絕一切關係。

對事不對人。我們已經看清楚:余秋雨虛偽的巧言令色的種種表演,具有矇騙性。但就他現在的社會地位而言,他已經蒙蔽了欺騙了中國一些高層人群,愚弄了影響了一部分中國人。如果不對「余秋雨現象」的劣根性——虛偽的「瞞和騙」——進行及時、適當的批評,很可能就象李銀河所說,會影響中國的中央高層人群,這是很危險的。

我們作為熱愛偉大中華民族的公民,作為一些有能力維護中華民族利益的學者,必須堅決地站出來,義不容辭地批評「余秋雨現象」。

我主持的「陳明遠博客」作為群言堂的文化園地,從2008年夏開始,推薦了北京方雨、上海西方朔、西安唐都小平、廣東蕭伯納、福建思寧等一系列博文,擺事實講道理,具體分析了「余秋雨現象」的一系列問題。閱讀點擊達幾十萬人次,在社會上產生了樹立正氣、端正學風的積極影響。此後休息了一段時期,已經不再理會這個躲開我們北京文化界又回到上海老家的余秋雨了。

本以為相安無事,息事寧人,誰料他積習不改,反而變本加厲,無視「和諧安定」的原則和公德,近來又惹是生非, 重新操起他從「四人幫」那裡學來的鬥爭伎倆,在「余秋雨的博客」發表 《無網生活又一年》(2009年2月10日)、《不許繼續侮辱中國人》( 2009年5月19日),其實明眼人一看便知,這篇文章應該讀作「不許繼續侮辱余大師」。余秋雨假借「大愛」之名,行小我之實,小肚雞腸路人皆知。真是太想為自己去年的劣行翻案了,但最後枉費心機一場空。誰侮辱你啦?是你自己的言行侮辱了你自己。你余秋雨在網友們中間的支持率比過去更低,而反感率越來越高,過去很多對你抱有幻想的人們(包括青少年讀者)如今紛紛認清、看穿你的假面具了。這個事實你余秋雨否認不了啊 ……

過去的歷史是不可塗抹的,若想文過飾非,只有越描越黑,欲蓋彌彰。

余秋雨先生,我跟你井水不犯河水,完全不是一個行當,不僅不會跟你爭名奪利,而且你根本不值得我羨慕(或「眼紅」),只是讓我對你產生了一種憐憫!是的,如今只有憐憫。實踐證明:你過的是一種多麼蒼白空虛百無聊賴的日子! 余秋雨真可憐。

出於憐憫的善意,給你最後的忠告:「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余秋雨你的日子不多了,別再死不認帳、死不改錯、死要面子活受罪了——你改悔吧!立地成佛吧!

 

 


責任編輯: 鄭浩中  來源:博客中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604/13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