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恐怖!大廈倒塌後 上海閔行再現樓房坍塌事故

中祥龍柏苑
位於古方路近滬閔路的南方城小區時看到,距小區僅一牆之隔的是南方商城大酒店改擴建工地,因此前的暴雨,工地的基坑內而蓄滿了積水。
中祥龍柏苑
同樣在閔行區,同樣在蓮花路一帶,在一場暴雨中,一個在建工程的基坑出現坍塌,網上傳聞,"這導致臨近住宅小區出現了沉降"。
中祥龍柏苑
中祥龍柏苑9號住宅樓地基出現裂縫

上海市閔行區,蓮花路,塌樓產生的震動仍在繼續。

  7月2日晚上9點左右,同樣在閔行區,同樣在蓮花路一帶,在一場暴雨中,一個在建工程的基坑出現坍塌,網上傳聞,「這導致臨近住宅小區出現了沉降」。

  當晚11點,《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趕到出事地點。現場位於滬閔路上一個靠近蓮花路路口的住宅小區門前的小路上,是商城旁邊一個新建地下停車場的基坑。記者到達時,10來輛卡車正載著沙石泥土駛入工地,回填這個出事的基坑。

  這一地點,距離6月27日發生塌樓事故的「蓮花河畔景苑」,直線距離不超過1.5公里。

  這還不是麻煩的全部。

  就在當晚,幾乎同一時間,也是在閔行區,一處小區也發生了建築事故。

  當地媒體報導說,這處名為「中祥龍柏苑」的小區樓房在2日晚上的暴雨後發生地面裂痕超過10厘米。小區樓體與地面之間的瀝青也被拉扯破損,並有排水管道開裂。

  據該報記者了解,「中祥龍柏苑」位於閔行區白樟路99弄,距離塌樓的「蓮花河畔景苑」,直線距離在7至8公里。

  兩宗事件,均發生於「塌樓事件」剛剛過去5天4夜之時。這迅速在網上引發輿論聚集——

  「兩宗事故和塌樓事件是否存在關聯?是否出於同樣的原因?」

  「在閔行,以至在上海,接下來還會再出現這樣的意外嗎?」

  ……

1.5公里內的又一次坍塌

  2日晚出事的工地,位於滬閔路7580弄111支弄的小區「南方城」門口,從這裡步行兩分鐘,過一座天橋,便是地鐵一號線蓮花路站。

  這是一個名為「南方商城大酒店[7.83 0.77%]改擴建工程項目部」的工地(下稱南方酒店工地)。據了解,這一工程的任務是要將原有的14層樓房改建成酒店,因此,建設單位需要在原有建築的下方施工,新建一座地下停車場。

  正是為建這個地下停車場而開挖的基坑出了事。

  「2號晚上基坑內原有的排污管發生移位,最後爆裂,同時發生基坑泥土坍塌。」事發後負責到場搶修的上海浦東浦城經貿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該報記者,為防止險情,必須先將工地基坑回填上,再做處理。這位負責人和他手下的搶修人員,是在當晚9時接到市政府電話後陸續趕到現場的。 

一開始,臨近工地的11-14號樓居民均接到通知,立即疏散避險。現場還很快拉起警戒線,阻止這4棟樓居民進入。

  「這主要是謹慎起見,萬一南方大酒店出現倒塌,會壓倒臨近的四棟樓。」一位在現場維護秩序的政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由於剛剛發生的「塌樓事件」,南方城不少居民紛紛選擇外出尋找旅館避險。7月2日晚凌晨,該報記者在南方城小區現場注意到,雖然「安全警報」已解除,仍有數十位小區居民聚集在小區外觀望,不敢返回住宅。

  除了臨近工地的11-14號樓,小區內其他樓房的也有居民放心不下,背著日常用品和貴重物品離開小區,在外尋找酒店暫時避險。

  「在調來2080噸黃沙和石子後,基坑已經在7月3日早上7點左右回填完畢。」閔行區建設和交通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堯向該報記者介紹說。

  王堯否認了關於「事故導致鄰近居民樓發生沉降」的說法。他表示,事故是否屬於「沉降」,還需要監測數據的確認。

  「最鄰近工地的南方城小區兩棟居民樓,傾斜度在萬分之一內,屬於『幾乎沒傾斜』。」王堯表示,根據建築行業標準,千分之一以內仍屬安全範圍。 

僅僅因為暴雨

  關於基坑坍塌的原因,王堯初步歸結為連日來上海的暴雨。
 
  「我們了解的初步原因是,2日當晚9時發生了密集度極大的暴雨,雖然暫時還沒有氣象機構的數據,但極有可能雨量超過每小時40毫米。這種短時間集中降雨量過大,造成排污管管內水壓過高,導致管道爆裂。雨水難排、加之降雨繼續,雨水進一步衝擊基坑泥層,引起部分塌方。」王堯說。

  氣象部門的資料顯示,7月2日下午至晚間,上海多個地區出現暴雨,臨海地區降水量達到40毫米以上,以致多個航班因此延誤或備降周邊城市。

  前述搶修單位上海浦東浦城經貿有限公司負責人也認為,由於雨水多,造成基坑內排污管外快壓過大,加之雨水沖刷引起基坑泥土位移,兩個因素導致排污管爆裂和基坑坍塌。 

  不過,王堯表示目前還不能排除人為因素,「施工圖紙是否合理、施工單位是否按照圖紙施工,我們還在調查中」。

  「根據行業多年實踐,現在這種項目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在正常情況下,如果沒有任何人為因素,僅僅是暴雨這種不可預測因素導致坍塌發生,這種可能性非常小,」7月3日,同濟大學城市工程地質與環境地質研究所副所長黃雨分析說,最大可能是天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疊加導致了事故發生。

坊間另一種猜疑是,閔行一帶的工地接連出事,是否與該地段地鐵工程過多有關?

  對此,黃雨認為,上海市的地鐵線路密度雖然在國內算是比較高,但與國際上一些城市相比,還不是最高水準。「市中心有一號線、二號線在,也沒有發生沉降事故。」

「你有權否決這些工程」

  短短5天之內,連續三起「建築事故」發生在轄區內,使閔行區官方有些應接不暇。

  據王堯介紹,因為5天之前的塌樓事件,一個星期以來,區里一直處於高度警戒狀態。當晚9點,區建委接到閔行區防汛部門的警報時,區政府和市政府便緊急就近調派搶救單位,市政公司到達現場。

  在塌樓事件發生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於7月3日發布緊急通知,要求全國各省市立即全面開展在建住宅工程質量檢查,確保工程質量。

  「目前來看,這可能只是一起很小的事故,但塌樓事件發生前也是毫無預兆。因此我們絲毫不敢大意。」王堯說。

  為應對可能發生的附近樓房的沉降,閔行建委已委派為6月27日的塌樓事故做檢測的上海市建築科學研究院來不間斷地監測未來三天工地附近居民樓的沉降數據和樓房傾斜度數據。同時,建築方也委派了浙江省城建開發研究院有限公司監測上述數據。
 
  王堯表示,在檢測機構的事故調查結果出來後,根據不同情況,才能決定這一地下停車場工程是否能續建。

  那麼,接下來,隨著上海雨水季節的繼續,還會不會發生更多這樣的事故?或者說,這類事故是否可能避免?

  關於這一點,事實上,與這些工程利益相關的鄰近居民的意見,將可起到關鍵的決定作用。

  「2008年南方大酒店[7.83 0.77%]改建項目施工前,曾進行過公示。」南方城小區業主、某建築公司律師周訓勇對該報記者說,當時,因為擔心地下停車場建好後影響小區交通,該項目遭到了小區居民的反對。後經雙方協商,開發商給南方城小區靠近工地一方修建柵欄,項目方才通過。「不過,當時大家都未意識到改建會導致今天的事故。」

  作為建築業內人士,周訓勇表示,「據我了解,靠得這麼近的樓房改建,或多或少都會影響樓房安全。但實際操作中,極少有因為居民反對而導致項目無法開工的情況出現」。

  「即使事後專家論證後認為項目安全、項目重新開工,鄰近居民也有權反對項目進行。」

  王堯表示,在事故原因調查出來後,如果重新施工,先要經過和南方城小區居民協商,得到業主委員會的通過。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706/13532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