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生態 > 正文

「中華水塔」三江源 冰川退化加速1萬倍!




     
    來源:時代周報
     據央視《經濟半小時》報導,因氣候變暖,近30年來三江源冰川退縮的速度已達到過去300年的10倍。被稱為「中華水塔」 的三江源地區補給著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和瀾滄江總水量的15%,冰川消融過快、水源地沙化等情況將直接威脅到整個中國中東部的水資源供給和生態環境。 
  
  

     
    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告急,只是一個信號,再次印證了在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生態環境被犧牲的現實。實際上節目中沒有提到的是,自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三江源地區的人口翻了一番,同時也帶來牲口數量的大幅度增加,像瑪多縣的牛羊一度達到80多萬頭。但問題是,草地承受能力是有限的,現在瑪多縣的牛羊不到原來的1/4。存欄減少主要是因為生態條件惡化和草場承載力的下降。當牧民生活品質因此而下降時,最終連經濟發展的成果也失去了,並要用額外的大筆資金來修復受損的生態環境。2005年我國啟動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工程,投資總額高達75億元,但仍難以遏制當地環境整體惡化的趨勢。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不能兩全,直到今天才得到人類的正視。如新能源替代等解決方式紛紛被提上日程。不過話說回來,這種問題是無法完全通過技術手段解決的。如甘地所言,「地球能滿足人類的需要、但滿足不了人類的貪婪。」改變這種貪婪的唯一方法是用另外一種觀念去替代它。產生環保意識和對國家的歸屬感最有效的方法,是創造機會讓公民參與維護環境的社會運動。一次維護環境運動的教育意義勝過100次的說教。事實也證明,牧民的參與是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取得階段性成效的主要原因;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內蒙古阿拉善地區,那裡沙漠治理活動的主要內容就是牧民的參與和協商牧養數量和比例,牧民自治、真正的基層民主成為生態保護不可或缺的一環。
    
    此外,公共參與可以在更廣闊的環保領域發揮作用,如城市環境治理、環保宣傳等方面,畢竟,環境惡化的後果大多是要普通民眾來承擔的。但恰恰是在公眾參與方面,地方政府面臨尷尬的局面。很多宣傳都抱怨公眾不參與環保,但等到公眾真的關心環保了,地方政府反而緊張起來。廈門PX事件就是公民參與環保被打壓的一個典型。
    
    人是環境與教育的產物,要使人們的環保意識轉化為行動,使不良生活方式、習慣改變為環保的生活方式,需要制度的民主化、法律的進步和執政觀念的轉變。只有在這些前提下,公眾的環保參與才不僅僅局限於自身環境習慣的改變,而是會形成強大社會輿論壓力,對個人、企業和政府破壞環境的行為構成威懾力,進而改變這個國家的發展方式。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713/136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