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上海大廈倒塌樓 驚現一成首付

  此前,曾有媒體報導稱,蓮花河畔景苑倒塌樓盤一共賣出了42套,但「業主聯盟」有登記的購房者只有28戶,加上11日協商會上出現的2戶,總共也只有30戶業主現身,而其餘12戶一直未見蹤影。據陸騎麟介紹,在成交數據中「沒有看到」一個身份證號對應多套房源的情況。 
    
  有猜測說,這十幾戶 「神秘業主」連溝通會、賠償方案公布會都不露面,很可能是有「難言之隱」才會繼續「隱身」。 
    
  記者昨日根據該線索試圖尋找銷售資料以聯繫這部分 「神秘業主」,但在查看佑威樓市通系統對上海網上房地產的交易監測時,卻在蓮花河畔景苑已倒塌的24號和25號兩個單元樓的「成交明細」中,意外發現該樓內有多套樓層、房型上佳的房源,以整棟樓最低價之一出售。 
    
  根據上述成交明細,今年3月15日成交的24號樓11層1102室,面積為127.79平方米,成交總價是166萬,計算下來的成交均價為 12990元 /平方米。而在這套房子成交日期前後一個月左右時間內,同戶型的24號樓3層302室的成交均價為14085元/平方米,24號4層402室的成交均價為 13694元/平方米。 
    
  以超低價格銷售的,並非只有上述24號樓的1102室。於3月21日成交的24號樓10層1001室,實際成交均價只有13121元/平方米,而3月27日成交的7層701室卻賣出了14984元/平方米的相對高價。 
    
  不過,上述房源的價格差距還不算是最大的。3月15日,25號樓12層1202室曾以12965元/平方米的價格成交;而在10天前的3月5 日,25號樓的13層1302室,剛剛賣出15217元/平方米的高價——僅相差一層樓,但兩者的價差超過了2000元/平方米。 
    
  據陸騎麟介紹,一般情況下,同一時間段、同一房型的房源,樓層越高售價越高。而蓮花河畔景苑的倒塌樓房中卻有多套房源在面積、戶型一致,成交時間相接近的情況下,高樓層的房源售價反而比低樓層的房源售價便宜很多,或同是高層房源卻存在上千元的價差,其中原因令人費解,或許不是一句簡單的「隨行就市」所能解釋。 
    
  首付僅一成? 
     
   令人不解的不只是高層的低價房,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在這部分「低價房」中,部分房源居然擁有僅一成的超低比例首付。 
    
  根據佑威樓市通提供的上述 「成交明細」,25號樓的1202室的成交總價是167萬元。但是,記者另外從上海市閔行區房地產交易中心登記的上述房源資料中看到,其總貸款額達到 150萬元,按此計算,25號樓1202室的業主僅僅支付了17萬元的首付款,只相當於總房價的10%左右。而按照央行2008年10月出台的政策,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至少是20%。 
    
  僅一成的首付比例,甚至連上述房源的貸款抵押銀行——交通銀行上海閔行支行都難以相信。該行信貸部門的工作人員昨日向《每日經濟新聞》明確表示,根據交行的房貸政策,個人房貸的首付比例至少要達到20%以上,該行從來沒有接受過首付比例低於總房價20%的貸款申請。因此,蓮花河畔景苑25號樓 1202室僅僅以10%的比例支付首付,一定是不可能的,成交數據肯定是錯誤的。 
    
  但對於銀行方面提出數據錯誤的質疑,數據來源方佑威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陸騎麟則堅稱,上述25號樓1202室成交價格數據來自於上海市房地產交易中心,是準確無疑的。 
    
  對此,銀行業內人士指出,如果閔行區房地產交易中心登記的房屋貸款金額和佑威樓市通系統提供的成交價格數據都是正確的。那麼,可能的情況是開發商或當事人向銀行提供了虛假的成交價格合同,才能實成屋貸的「一成首付」。而衛明不動產智庫負責人蔡為民也表示,如果是開發商故意偽造合同,進而提高貸款額,不排除有「騙貸」的目的,除了上述可能,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原因。 
    
  上述多套高樓層房源低價成交和一成首付背後還隱藏了怎樣的「秘密」?12戶「隱身」業主是否與此有關聯?《每日經濟新聞》將繼續追查下去。

責任編輯: 沈波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715/13639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