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俄羅斯華商屢屢被封查的真相

  7月12日,莫斯科,失業的移民工人在被關閉的切爾基佐夫市場門口,警察在檢查兩個亞裔面孔的移民者的身份證件

  N瞭望東方周刊

  莫斯科的華人圈子裡,切爾基佐夫市場被戲稱為「一隻螞蟻」,這個叫法是根據市場所在地———伊斯梅洛沃的發音演化而來。事實上,在這裡討生活的人們,的確像螞蟻一樣辛苦輾轉。

  林世偉在俄羅斯的服裝批發生意遇到了大麻煩。他估算了一下,如果就這麼回老家福建晉江的話,自己大概要賠掉5000萬元人民幣。

  然而,就算留下,又能做什麼呢?他深深吸了口煙,「怎麼辦?只能等啦。」他的閩南口音很重。

  俄羅斯華商的「9·11」

  一些商販向看管的特警塞錢「贖貨」,但「贖」出的貨物在市場銷售時,還是被稅警沒收

  讓福建晉江的林世偉頭痛的是旅俄華商們所謂的「9·11」事件:2008年9月11日,俄羅斯護法機關在莫斯科東部的切爾基佐夫市場展開特別行動,共查封約6000個貨櫃貨物,總重約10萬噸,貨值約20億美元,其中就包括林世偉的200多包運動套裝,每包貨值約1800美元。

  俄羅斯檢察院偵查委員會稱,扣貨理由是這批貨物沒有運單和倉儲證明,屬「走私商品」。

  林世偉7月3日向記者講述了一些細節:當天中午,約十名穿迷彩服的佩槍特警乘車來到市場,掏出黃色塑料鎖扣封了倉庫,並設了崗哨。約三天後,特警們開箱驗貨,拿走了一些皮衣等昂貴商品。夜裡,一些商販通過向看管的特警塞錢,進入倉庫取貨。

  林世偉說,自己沒有「贖貨」,是覺得俄方過幾天後會分批把貨放出來,統一收罰款———這種情況以前不是沒有。但是,10個月過去了,俄方沒有絲毫鬆動。此外,一些商販「贖」出的貨物在市場銷售時,也被稅警沒收。

  林世偉說,自己損失的還不止這批貨。今年6月29日起,切爾基佐夫市場被勒令停業整頓,持續時間不詳。這樣一來,從林世偉那裡採購服裝的越南商人無法營業,也就還不出欠他的近2000萬盧布貨款(約合65萬美元)。而且,個別越南人已不知所蹤。此外,林世偉還有2000多包存貨在市場倉庫,無法銷售。

  莫斯科北方華人商會會長關百新對記者說,受損失的華商情緒低落,「每天覺也睡不好,飯也吃不好」。他算了一筆帳:切爾基佐夫市場內,固定華商數量約3.5萬人,他們受影響最大。

  每天像螞蟻一樣工作

  在莫斯科的華人圈子裡,切爾基佐夫市場被戲稱為「一隻螞蟻」

  事實上,在這裡討生活的人們,的確像螞蟻一樣辛苦輾轉。每天清晨6點,當多數莫斯科人還未從睡夢中甦醒,林世偉和其他商販已經趕到了市場。總面積200公頃的市場內還有停車場和倉庫。除了新年,這裡沒什麼休息日。

  切爾基佐夫市場也被叫做貨櫃市場。原先,大家就是在貨櫃外掛樣品,在箱裡賣貨,既沒電燈,也沒電話。在露天市場裡,即便冬天零下20多攝氏度,人們也只能跺腳驅寒。就算這樣,市場經營者———AST集團每月還要收取每個貨櫃約800美元的「管理費」。

  除了定期繳費,商販們還有「額外支出」———來自俄方腐敗警察的敲詐。

  一位福建商人對記者說,切爾基佐夫市場周圍的警察盯上了中國人,想盡各種辦法要錢。一些警察在盤查中國商人時會說上幾句漢語,比如「護照」、「罰款」、「錢」。如果不給錢,警察就拿走護照,把人帶上車,在周圍轉,不讓你開張,直到要到錢。

  林世偉在談到俄羅斯警察時氣憤地說,自己剛來莫斯科時,因為護照上交辦理落地簽需一周時間,所以開了份證明。即便如此,警察發現林世偉沒有護照後,依然抬手就打,還關了他幾小時。最後,他不得不交出3000盧布「罰款」後才重獲自由。

  俄羅斯中國南方商會會長王廣源對記者說,一方面俄機構辦事效率低,另一方面中國人遇事習慣給錢,所以出現有華商被敲詐的事情。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俄《導報》2006年援引俄聯邦移民局公關處副處長丹尼斯·索爾達季科夫的話說,「中國人是移民里最守紀律的之一。」

  「灰色清關」利益鏈

  如今「守紀律的」中國人卻被俄方指責從事「大規模走私」

  而現在,「守紀律的」中國人卻被俄方指責從事「大規模走私」。對此,王廣源一肚子委屈。

  1992年就進入獨立國協市場的王廣源認為,要明白真相必須了解中俄民間貿易的發展過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輕工產品奇缺,因而20世紀90年代初出現了黑河、綏芬河等中方境內邊貿市場的火爆行情,以及倒爺跨境帶貨現象。為限制倒爺貿易,中俄一些城市間陸續開通定期貨運包機。於是,以「包機包稅」 為代表的「灰色清關」浮出水面,即由發貨人按整架飛機載貨量向俄方「清關公司」交納費用,由後者全程代辦報關、納稅、商檢等手續。而「清關公司」往往與俄海關,甚至邊防軍相互勾結,通過為貨物快速入境提供便利和瞞報、虛報貨品和貨值,而從中撈取好處。

  當時,一個貨櫃貨物從中方廠家拉到莫斯科,總共收費1.2萬美元,費時一周。而正規清關不僅價格高得多,而且一個月未必能到貨———這對於服裝等季節性很強的貨物來說,影響極大。王廣源說,由於存在「灰色清關」的途徑,導致處在激烈競爭下的華商越來越多地放棄正規清關。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灰色清關」的問題也與一些華商外貿知識不夠、經營方式不規範有關。不少在俄華商是沒有外貿經營權的個體經營者和中小型私營企業,因此「灰色清關」成為他們的必然選擇。由於選擇「灰色清關」後,貨主在俄無法得到正式清關的文件,因此成為俄方嚴打的對象。

  1998年,俄方以貨物證件不全為由,查抄了被稱作「兵營」的商貿樓,大批北京和東北商人就此倒下。與此同時,AST集團卻在切爾基佐夫市場分區招商,等著走投無路的華商願者上鉤。

  「誰也不想每天提心弔膽」

  整頓中俄民間貿易的秩序,俄方應打擊由腐敗官員、海關和「清關公司」組成的利益集團

  王廣源對記者說,整頓中俄民間貿易的秩序是華商「夢寐以求的事情」,「誰也不想每天都提心弔膽」。但他指出,這需要中俄雙方合作進行:俄方應打擊由腐敗官員、海關和「清關公司」組成的利益集團,而中方需鼓勵正規和有實力的貨運公司參與中俄民間貿易。

  值得一提的是,俄官方此次打擊切爾基佐夫市場規模空前。自從上月初俄羅斯總理普京指出去年9月在「某市場」被扣的20億美元貨物「沒有銷毀,也沒有主人」之後,俄方的一系列舉動迅速出台。

  官方和親政府媒體開啟「揭醜行動」:俄羅斯電視台播放了切爾基佐夫市場的紀錄片,《俄羅斯報》則稱非法產品在俄市場份額達40%,「走私行為和地下工廠極大阻礙國家經濟發展」。

  6月29日,俄檢察院偵查委員會稱,已要求莫斯科市長盧日科夫一個月內整頓切爾基佐夫市場的違法現象。而盧日科夫次日卻宣布「沒有看到正式文件」,並詰問偵查委員會為何不在「走私商品進入市場」的問題上追究海關和邊防軍的相關責任。

  諸多機構為一個市場而大費周章並非沒有道理,從中依稀可以看到俄國內政治勢力相互爭鬥的影子。

  但是,這些「內幕消息」對於林世偉等華商而言,似乎並沒有什麼意義。他們只關心什麼時候能進入切爾基佐夫市場拿出自己的貨。與此同時,記者獲悉,日前已有幾百名華商開始「轉移矩陣地」———在位於莫斯科東南的「莫斯科」商貿中心租賃店鋪。但只要「灰色清關」的陰影一天不散,華商們就難保不會再次遭遇他們的「9·11」。

責任編輯: 沈波  來源:海峽都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715/136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