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大陸娛樂 > 正文

楊麗萍自己做設計 花千元讓舊戲服變新裝


楊麗萍出席《雲南的響聲》廣州發布會

東方網7月23日消息:昨日下午,楊麗萍(見左圖)出席了《雲南的響聲》廣州演出的新聞發布會。

  一席紅色碎花民族裝彰顯著她與眾不同的舞蹈氣質,記者贊她這身衣服真漂亮,楊麗萍呵呵一笑,說:「這個帽子是我自己設計的,上面的花紋是手繡工人一針一線繡上去的。衣服是用舊的京劇戲服經過剪裁拼湊成,裙子上還保留著京劇戲服上的圖案。全都是我自己的設計,然後找裁縫去做的,大約花了1000多元。我喜歡民族的、傳統的風格,這可能跟我跳舞的風格有關,你看這帽子雖是鴨舌帽的設計,但它的顏色和圖案是民族的,再加上民族風的耳環和項鍊,這身衣服就顯得既時尚又有一種古老的感覺,我也覺得很漂亮。"

  三段舞蹈三種突破

  在《雲南的響聲》8個段落中,有三段是楊麗萍親自演繹的全新舞蹈,楊麗萍介紹說三段舞蹈對以往的舞蹈都有所突破。「在第一段中表現那個難產的孕婦一直讓我很感動,我幾乎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在表達。」楊麗萍認為這節舞蹈中的節奏和戲劇性是最出彩的。

  第二段《牛鈴鐺》是她打破以往「柔美」風格的創舉,楊麗萍會穿著長裙、手提兩個牛鈴、頭頂兩隻牛角,踏著大鼓和牛鈴的交響節奏急舞而來,「舞步有時沉重得仿佛咆哮起來」。楊麗萍說自己一直想打破傳統印象,讓觀眾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楊麗萍,「其實我很有爆發力的,今年又是牛年,所以我很想跳一段有力量的舞蹈」。

  楊麗萍的第三段舞《喝醉了的鼓》是與9歲的小侄女彩旗合演的,「我有一段甩髮舞」。

  比《雲南印象》更有創造性

  《雲南的響聲》與《雲南印象》有什麼不同呢?楊麗萍說:「最大的不同是《雲南印象》基本是把少數民族生活中原汁原味的東西搬上舞台,而《雲南的響聲》從音樂、舞蹈到創意等許多方面的設計都是後天創造出來的。我想我們不但會從祖先那裡接受,更有能力將原有的東西進行繁衍和創造。《雲南的響聲》在節奏、表現形式和藝術感覺上與《雲南印象》是不一樣的。」

  《雲南的響聲》中有很多之「最」值得觀眾留意,最大場面是有100多人同時登台,為製造最神奇的「太陽雨」,用麥子多達3噸。樂器也很有特色,最小的鼓是個煙盒,最大的鼓則有3米多高,最長的笛子有6米多長。

  不會為節食痛苦

  為了舞蹈,楊麗萍需要節食,以保持身形,在現場,聽到她略帶沙啞的聲音,感覺與她過於纖瘦的身形有些不太相稱。楊麗萍表示:「節食對我來說一點都不痛苦,我身高1.65米,體重94斤,多年來體重都能嚴格控制。我天生吃得就少,對吃的欲望不強,從沒為此痛苦過,吃一兩口米飯就夠了。但我會吃許多雜糧、豆製品和尖果來保持營養和體力。"

  從藝38年,楊麗萍在事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她有沒有什麼遺憾呢?楊麗萍說:「沒有,我對舞蹈不能說堅持,而是太喜歡,我覺得自己簡直太幸運、太順利了,在我喜歡的舞蹈上我收穫了很多,沒有遺憾,包括不生孩子,我的觀念跟傳統女性可能不太一樣,我不覺得這有什麼遺憾,我很自由、自尊,家裡人也不會幹涉我。"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726/138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