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正文

足球少年母詩灝之死:基層教練都是什麼人?

「詩灝不知道,我已經為他準備了百萬積蓄送他去巴西深造;他也看不到,他媽媽每天抱著他最喜歡的新款足球鞋等他醒來……」8月20日,母詩灝的父親在電話中對《青年周末》記者這樣說道。

母詩灝,一個年僅13歲的足球少年,由於被打導致25天的昏迷,經過4次搶救最終死亡,而兇手,卻是他的足球教練。

圈內曾有教練戲言「從娃娃抓起」就是「從娃娃打起」。當小詩灝被推入太平間的時候,一句戲言終在一個少年身上一語成讖。這場悲劇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本報記者經過多方調查,發現官方與民間的詮釋截然不同。少年之死,如同放大鏡一般,照出了中國足球基層教育的眾生百態。



圖為母詩灝生前踢足球時的舊照片 ◎供圖/木文(CFP)


◎8月18日,母先強和妻子周成菊看著去世的兒子痛不欲生 ◎供圖/木文(CFP)

猝不及防的悲劇

她已經沒有眼淚了,狀態很差很差,她想等孩子醒來看見那個禮物,但是20多天了,孩子一眼都沒有睜開過。

「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就是恨……」8月14日,當《青年周末》記者聯繫上母詩灝的父親母先強時,他在電話里的聲音聽上去有些麻木。他說他已經記不清和多少個記者說過同樣的話了:「我要謝謝你們幫助我們。」

重慶市足球特色校楊家坪中學,母先強曾以為這個地方會是兒子母詩灝職業生涯的最好起點,他沒有想到,在2009年7月24日這一天,這個地方卻成為了小詩灝永遠都跨不過去的終點。

這個時節的重慶一直保持著近40攝氏度的高溫天氣,就在24日的訓練中,母詩灝因為被教練林林懷疑跑圈偷懶而被毆打,在追打與躲閃的過程中,林林一腳踹向了少年的胸部。

據母先強介紹,小詩灝應聲倒地當場昏迷。悲劇就此發生,當母先強夫婦從貴陽趕到重慶西南醫院的病床前時,看到的已是渾身插滿醫療儀器的兒子和一封病危通知單,經過25天的重度昏迷,最終小詩灝因蛛網膜大面積出血、顱內嚴重損傷而搶救無效致死。

8 月20日,小詩灝被推入太平間進行屍檢,母親周成菊坐在醫院門口,抱著一雙小詩灝一直想要的新款足球鞋,表情木訥。「她已經沒有眼淚了,狀態很差很差,她想等孩子醒來看見那個禮物,但是20多天了,孩子一眼都沒有睜開過。」母先強對本報記者說現在都是由他來處理各種事情。

據相關媒體報導,施暴者林林已被當地公安機關移交至檢察院,不日將被檢查機關提起公訴。

「詩灝的同學告訴我們,毆打了快10分鐘,平時也會挨打,但沒有這麼厲害。」母先強在電話中告訴記者,「我們以前都不知道,這個孩子很善良,他從來不說流(氓)話,他還因為捐款給災區當選過愛心天使,所以從沒聽他說過挨打的事情,他只告訴我們好消息。」

「林教練曾經給我們跪下懺悔,又有什麼用呢?」這位剛經歷喪子之痛的中年人在電話那頭依舊樸實地稱林林為林教練。


懷揣夢想的少年

詩灝一直昏迷,但是我們喊他名字的時候,他會流眼淚。

小詩灝5歲半的時候就習慣於和小夥伴們在街頭巷尾與足球為伴,那個時候,母先強並不知道兒子小小的心靈里已經開始醞釀一個大大的夢想,直到一家人遇到了小詩灝的伯樂——蘇教練。

「他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去實驗二小挑選隊員,發現這個孩子的球感特別好,於是就把他領上了這條路。」記者電話聯繫到了小詩灝的啟蒙教練。

小詩灝的夢想開始慢慢發酵,「那么小的孩子很少有不偷懶的,但是這個孩子從來都是哨聲不響,練習不停。」從二年級起開始,小詩灝就開始隨蘇教練去外地打比賽,在2006年的時候,他曾在一年內三次骨折,小詩灝的母親周成菊曾不忍孩子受罪希望他放棄足球,「你想一想,他怎麼會放棄呢,他就哀求他媽媽讓他繼續踢球。」蘇教練說。

在蘇教練的培養下,長時間的苦練讓小詩灝的水平進步很快,在各類少兒足球比賽中都成績斐然,包括天津泰達、陝西中新等多家俱樂部都邀請過小詩灝。「他真的很有天賦,什麼位置都可以打,可以說能上能下。」電話中蘇教練告訴記者他至今難忘小詩灝的足球天賦。

在母先強提供的照片中,記者發現了一張滿是小詩灝所獲獎狀的照片,數了一下,照片中一共有22張獎狀。

蘇教練也告訴記者,小詩灝三年級時的夢想就是進中國國家隊。

「我知道了孩子的夢想後,就一直在籌劃,我已經準備了錢讓他初中畢業後去巴西深造。」母先強在電話中第一次哽咽,「他踢球的時候就很堅強,這次也是。醫生說這種情況一般不會超過七天,孩子堅持了二十多天,醫生說已經是一個奇蹟。」

記者了解到在小詩灝昏迷的25天裡,母先強夫妻曾幾度因悲傷過度而暈倒,每次被允許進入重症加護病房的時候,母先強夫婦都會哭著低聲呼喊小詩灝的名字。

「詩灝一直昏迷,但是我們喊他名字的時候,他會流眼淚。」

校園足球中的陽光工程

這次我們運行的『校園足球』項目,就是中超『陽光工程』中的一部分。

8月20日,重慶,是小詩灝屍檢的日子,母先強告訴記者,讓他憤怒的是雖然楊家坪中學的副校長張龍出現在了太平間外,但是校方依然沒有就其連帶責任做出任何表態。

同樣是這一天,鹽城,是國家體育總局「校園足球」項目授課的日子,中國足協派出了校園足球辦公室副主任陸煜主管這項培訓,而培訓對象是鹽城46所中小學的校長,主要內容則是教練員道德教育。

本報記者撥通了陸煜的電話,兩個時空交錯的事件第一次有了交集。

「這次培訓重點放在教練員道德教育上,是不是因為小詩灝這次事件而設置的?」記者問道。「其實事件的過程我也是剛剛聽說,把教練道德教育當做整個培訓的重點是我們早就設計的,只是因為這個事件更強調了一下。」陸煜說。

「為什麼體罰現象一直屢禁不止,有沒有什麼措施切實有效地阻止?」記者繼續追問,但陸煜否認了記者的判斷,「這是一個偶然事件,隨著近年的嚴厲禁止,體罰現象雖然存在,但是已經越來越少了,我們對體罰的處理方式非常嚴格,一旦發現,就會被取消執教資格。南頭(南勇)對這個事件也非常關注。以這次培訓為例,我們設置了教練員上崗證,如果不能通過培訓是沒有資格上崗的。」

「但是體罰不易監管,而且中國各級隊伍都有成績要求,體罰會不會成為一種急功近利心態的必然體現?」面對記者的問題,陸煜回答道:「再有成績要求,也不可以體罰,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不可以只盯成績,這次我們運行的『校園足球』項目,就是中超『陽光工程』中的一部分。」

記者了解到,小詩灝事件發生後,足協曾表態,由於該事件發生在校園內,與足協並無責任關係,施暴者林林並沒有在中國足協註冊,並不屬足協管轄。

大膽質疑的草根教練

林林是一個犧牲品,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確實是偶然事件,但其發生一定有其必然性。

「陽光背後就是陰影你知道嗎?」當記者將足協的回應轉述給小詩灝的啟蒙教練時,蘇教練變得非常激動,「他們有誰下到基層看過少兒足球的教育情況,我在基層呆了這麼多年,情況從來沒有好轉,少兒足球教練,都是什麼人,沒有文化,沒有知識,你覺得這些人會和你講道理嗎?」

記者隨即調查了施暴者林林的業務背景,林林曾是重慶市全運會足球隊的一員,在該隊伍解散後進入教師行業,但是林林始終沒有大學文憑和其他任何學歷。「13歲的小孩啊,這不是喪盡天良是什麼!」蘇教練的憤怒始終沒有消失,「我問你,一個體育老師,他起碼應該學過人體結構學對不對,他踹孩子的哪裡,是胸部,那個地方不可以踹啊,他不可能不知道的!」

記者試圖告訴蘇教練足協已經有了一旦發現體罰就會取消教練資格的規定。

「為了成績,有什麼不可以做?中國足球圈裡有多少虛報年齡的隊員?我告訴你,我曾親眼看見小學生的比賽中就出現了一米七幾的中國孩子跟一米五幾的外國小孩兒比賽。足協的一位主席就坐在旁邊看,無動於衷。為了成績,連年齡都可以虛報,打兩下會有人真的過問嗎?」

蘇教練一直在質疑與疾呼。

「更重要的問題在於教練員的文化水平!一個沒有文化的足球教練,怎麼可能教育好球員,以暴立威,然後培養出一批沒有文化的隊員,他們大一些再去做少兒教練,就是這種惡性循環你知道嗎?你是記者,有些話不該跟你說,但是我不怕,我可以告訴你我的名字,讓你寫出來。」

記者並沒有再追問他的名字,只是了解到蘇教練已經不再做足球教練了,他從事的工作也已與足球無關。

為了進一步了解體罰現象的真實現狀,記者聯繫到北京某報的資深體育記者,他告訴記者,體罰在圈內是一個普遍現象。「林林是一個犧牲品,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確實是偶然事件,但其發生一定有其必然性。」

在調查整個事件的過程中,記者發現了一個頗具諷刺意味的巧合。

2009年8月11日,醫生第3次用體感誘發電位去刺激母詩灝的神經,依舊沒有任何反應,這意味著這位13歲的少年將被確定為腦死亡,施暴者林林是一位重慶市市級優秀教練。

1985年8月11日,整整24年前,首屆世界少年足球錦標賽上,中國隊闖入八強,同樣在這一年的這一天,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鵬同志帶來了小平同志的指示,「足球要從娃娃抓起,要從少年抓起。」

言猶在耳,悲劇卻不期而至。「從娃娃抓起」為何被異化為「從娃娃打起」?

記者從一份網上的數據中了解到,現在中國長期從事足球項目的專業隊的中學生大概不到3萬人,而在中國足球人口的高峰期,這一數字是——60萬。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青年周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828/141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