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金融風暴富了誰?郎咸平10天賺60萬

郎咸平

  張亮是成都一家小型貿易公司的負責人,由於對經濟前景的迷茫,所以這段時間他每個周末都要去聽名家講座。進入9月,成都有關經濟的論壇一個接著一個,金岩石、郎咸平、詹姆斯·莫里斯紛紛來到蓉城,各路經濟學家在成都掀起了一輪又一輪腦力激盪,在讓成都的企業界人士獲得「金點子」的同時,經濟學家們的腰包也隨之鼓了起來。成都一家培訓機構的負責人感嘆道:「成都的培訓市場商機無限,為經濟學家們的財富增值做了貢獻。」

  揭秘:專家一場講座能賺多少?

  據培訓機構的內部人員透露,目前市場上的經濟學家分為三派,分別是:學院派——以院士、博導為主的;江湖派——以名人效應為主的;教練派——以發展研究為主的。現在每一個搞培訓的人手中,都會有各路經濟學家助手或秘書的聯繫電話,在舉辦講座之前,他們需要先和助手們聯繫,看專家們的檔期是否能夠安排得過來,如果能夠安排,才能開始籌備講座。

  「其實目前的經濟學家的價格,在行內都是透明的。」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培訓界人士介紹,目前市場上最火的就是屬於江湖派的郎咸平,他的一場講座價格最低為10萬元,如果講的內容要多些還得繼續加價。他表示,其實在2006年之前,國內經濟學家的出場費還很少有上萬元的,3000元至5000元就能請到國內較知名的主流經濟學家。但從2006年開始,出場費一路上漲,現在幾乎都翻了十倍。「我想可能是金融危機和股市的原因吧。」

  他同時透露,目前市場上收費10萬以上的經濟學家還不是太多,叫價最貴的當屬巴曙松,出場費超過15萬元,郎咸平的人氣也很高,最低的講座收入也是10萬元,如果要

  講一天收費還會更貴。而厲以寧等學院派的知名經濟學家,收費在6萬元左右,魏傑、賴偉寧的收費是4萬元。經濟學家被媒體捧紅後,邀請就會多起來,身價也隨之上漲。

  案例:郎咸平10天能賺60萬

  一位財經媒體人士曾評價:郎咸平是經濟學家中最適合上電視的,也是節目主播中最會做學問的。二者的結合造就了郎咸平的商業成功。作為最受歡迎的經濟學家之一,郎咸平的日程總是排得滿滿的,在講座之前他總會先要求記者們把所有的錄影設備全部關閉,原因是「我要靠這個賺錢的」,他也從不曾否認「我的出場費是6位數。」

  以下是媒體公開報導郎咸平10天所出席的論壇(不完全統計):

  9月9日:「資本-財富高端論壇」

  9月6日:中國建材流通市場G100領袖論壇

  9月5日:「金融海嘯下全球中小企業如何突出重圍」高峰論壇

  9月2日:「置信地產經濟名家論壇」。9月3日:吉林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2009PE吉林高峰論壇暨股權項目融資洽談會

  8月30日:「郎咸平論道長沙——經濟危機下如何獲得『機』」

  10天的時間內,郎咸平就出席了六次論壇,按照最低的出場價來算,郎咸平這10天就賺了60萬元,再看媒體關於這些論壇的報導,郎教授的發言也大同小異,集中的觀點是:「中國經濟生病了」、「黃金是最差的投資品」等。

  算帳:講座賺的錢多數進了專家腰包

  占用周末的時間,邀請知名專家演講,再邀請企業家參加,這種培訓工作在成都已經初步形成了市場規模,不少機構都開始瞄上了這個新興的賺錢行業。「其實做培訓,大頭都進了專家的腰包。」

  據了解,不少知名經濟學家的大型講座,除了是企業邀請對客戶的回饋以外,都是要收費的,收費的價格視專家的知名程度和人數而定,便宜的在3000元左右,中等的在6800元左右,貴的要上萬元。而一般的講座規模都在300-500人左右,以6800元的門票三百人的講座來算,一場講座的收入在20萬元左右,再去掉部分贈票和一萬多元的場地費,如果只邀請一位專家,那麼大部分的錢都進入了專家的腰包,而培訓機構只賺了其中的小頭。

  國際職業培訓師、清華大學休閒產業高級研修班特聘講師王廣勇表示,企業家們在選擇講座和論壇的時候,應該有所取捨,比如高端的創業人才的講座是值得一聽的,比如潘石屹、柳傳志馬雲、牛根生等創業大師的講座,就值得一聽,他們的創業之路值得借鑑。要選擇自己需要的培訓和學習,而不是一味地盲目學習。

  同時,去聽講座的時候一定要帶上足夠多的名片,比如說,這次西博會的西部創業大會暨第四屆西部(民營)企業家高峰論壇,將有上千人參加,你就要準備1000多張名片,進會場時發掉,出會場時帶回1000張其他人的名片,準備好相機和您希望成為夥伴的人合影留念。他建議企業家應該參加一個規格較高、規模較大的論壇活動,比如說博鰲論壇、西部創業大會等等類似的論壇,多聽聽宏觀經濟、風險規避、戰略規劃類的指導意見,便於規劃企業行為。

  聽大同小異的專家講座,真能對企業有幫助嗎?西方經濟學家認為,現在資產超過1000萬美元的企業,如果沒有智囊團的話,該企業的生命周期不會超過5年。只要一個決策失誤就會垮掉,這個觀點得到了不少成都企業家們的認同。在上周的一個論壇現場,大陸希望集團的陳兵表示,參加論壇,企業最希望聽到的就是專家們對未來形勢的分析。張亮也表示,學習的確是現在企業的首要任務,同時參加這種大型的論壇可以認識不少企業界的朋友。利用適合自身的「外腦」,是迎接新一輪競爭的必由之路,是一種投資少、見效快的做法。所以專家講座會得到企業的支持和關注,出現了持續升溫的現象。「我確實不知道哪些講座該聽,哪些不該聽,所以有空就去聽。」

  前段時間,川內有幾十個老總去北京參加「贏道管理總裁特訓營」,幾天的時間價格在幾萬元,當問到參會的學員參加這樣的特訓營花幾萬值不值,他們表示主要是看看有哪些人願意和自己一樣花幾萬來學習,能花幾萬來學習的人肯定有和自己合作的機會,要和這些人成為同學、成為朋友,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從這個角度講幾萬元錢是值得的。「這個機會成為大家共同交流、資源整合的環境,應該說作用不可小視。」

 
【作者:江瑋 馬斕瑜 來源:四川在線】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916/143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