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首發 江胡鬥中南海爆炸性內幕 高層用反腐爭權

—原標題:中南海爆炸性電郵:「黑盒子」揭露高層用反腐爭權

阿波羅網讀者「觀者」來稿首發

http://aboluowang.com


  

溫家寶在中共十一閱兵天安門城樓上

三天前,一篇署名「高丹」的文章在博訊焦點重點發表,稱三名中南海工作人員向海外發出了三十萬字「爆炸性」的電郵,他們的這些電郵在中國六十周年國慶之際出版。出版社是哈耶出版社,書名:《中共「黑盒子」》 。此文為江胡鬥中的江家幫吶喊造勢,提醒列位注意。也可見江胡鬥之激烈,由於周永康的國安統管海外的華語媒體滲透,所以海外的挺江消息,每每甚囂塵上。

此消息隨後先後被希望之聲,新唐人發表。看中國網站轉載。對這種江家幫放風消息的誤判,實為遺憾。

此文中稱中共紀委實際有三派,江派,胡派和溫家寶派。尤其是溫家寶,利用他的南開校友馬馼,抓住江澤民、胡錦濤一批親信的問題,反制江胡兩人。溫家寶實際上在中共黨內非常弱勢,受到江系圍攻,總理位置都難保,遑論反制江胡?

江系的政法系統最近有一些高官被整肅,如廣東政法系。自此,海外一些網站大量發表文章,攻擊目前主要受胡錦濤直接領導的中央紀委。紀委當然不是包公,但比起周永康的國安公安政法系,只是小巫見大巫。不同的是,紀委是針對中共官員的,國安和公安在針對平民百姓。紀委是中共的黨組織,中共不守法,紀委如何會守法?國安和公安有何嘗守過法?

此文中說,「不受監督和制約的權力,必然走向腐敗,這本來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定律,紀委並不例外;然而紀委蛻變如此之速,公信力折損之快,激起的民怨民憤之深,著實讓海內外民眾吃驚。」 中共一黨專政,何來監督和制約?有誰期望紀委會不同於中共?紀委有什麼公信力嗎?「激起的民怨民憤之深,著實讓海內外民眾吃驚。」這話有根據嗎? 紀委抓的都是官員,有官憤官怨很正常,沒看到過因為抓了官而導致民怨民憤,更不用說之深了。自然也不存在海內外民眾吃驚了。中共貪腐到如此程度,那個官被抓起來都不冤枉,每次百姓都覺得抓少了。不管是那一派被抓,老百姓都很高興。可見此文,此書,此作者的立場不是百姓的立場,而是一派官員的立場。

多維的前管家何頻的明鏡出版社在明鏡網站上力挺此書,主打銷售。此前,在多維被接管前,何頻也在多維網站上力挺沒什麼知道,新冒出來的哈耶出版社。如此為哈耶出版社造勢,甚為蹊蹺。何頻主導時期的多維力挺江家幫,並因此受到一些人和媒體的點名批評和質疑。此文鄙陋,實為拋磚引玉。

*****************************

《中共「黑盒子」》揭露高層用反腐爭權/希望之聲

十一敏感日即將到來之際, 中共為求穩陸海空保全進入一級狀態,為『慶祝『不惜動用國力。在此之際,一本揭露中共高層利用反腐而內鬥整人的書-《中共「黑盒子」》通過哈耶出版社悄然出版了。

據博訊新聞網9月28日報導。《中共「黑盒子」》收錄了三名中南海工作人員向海外發出的三十萬字「爆炸性」的電郵。 書中揭露了中共高層互相利用反腐敗的名義,進行激烈的爭權奪利,甚至置對手部屬於死地的驚天內幕。

這三名中南海工作人員發出的少部分電郵,曾刊登於多維,但作者聲稱「多維易主之後,我們只好改變主意」,「我們將此書稿投給哈耶出版社,沒有留下我們的姓名和地址。如果這本書能有所收入,我們希望全用來給哈耶補助出版更多關於中國真實國情的著作」,「謝網絡,使我們得以穿透紅牆,將我們所見所知所想,獻給天下國人。」

《中共「黑盒子」》指出,中共以往的權力鬥爭,多以路線鬥爭的名義,近二十年來,中共在高速發展經濟問題上並沒有分歧,大家都放棄了無謂的意識形態,在維護政權上驚人一致,但在利益分配上仍然有激烈的爭奪,而中紀委成為最主要的工具。胡錦濤、江澤民(李鵬)、溫家寶在中紀委的代理人分別是何勇(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紀委第一副書記)、賀國強(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馬馼(中紀委一副書記、監察部部長兼國家預防腐敗局局長) ,尤其是溫家寶,利用他的南開校友馬馼,抓住江澤民、胡錦濤一批親信的問題,反制江胡兩人。

《中共「黑盒子」》用大量案例細節,揭露了「反腐敗」在權力鬥爭的運用,作者說:

北京平安里西大街41號,是一座被4米多高、1米多厚的灰色磚牆包圍著的大院。這座大院在地圖上沒有標註,沒有門牌,雖然沒有軍事禁區的標誌,卻由軍隊負責保衛。這是中國絕大多數官員想進又不敢進的地方??中紀委。調進去,意味著飛黃騰達;「請」進去,意味著大禍臨頭。

中央工作人員,通常以「東院」稱呼中紀委、以「西院」稱呼監察部,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明朝的「東廠」、「西廠」這樣的特務組織。實際上,就其職能和奉行「有罪推定」的原則,以及越來越僭越司法、無所不用的辦案手段而言,二者也越來越相類。歷史再次上演了驚人相似的一幕……

紀委打著「反腐」旗號,有罪推定,踐踏程序,動用監聽監視備,祭出「雙規」利器,威嚇利誘,侵犯調查對象的人身自由和公民權利,甚至放縱辦案人員嚴刑逼供,草菅人命;

紀委以政治鬥爭的需要劃線,借反腐整人,打擊政敵,而對涉嫌重大違法犯罪者,只要順從要求,任其逍遙法外,甚至遠走高飛;

紀委以「保密」為由,不讓外人置喙,更不容外人插足,其強勢作為打破過去本就軟弱無力的監督體系,腐敗是黑箱操作,反腐敗也是黑箱操作;

紀委組織眼線,鼓勵告密,混淆黨紀與國法的界限、罪與非罪的界限,敗壞正常的人際關係,衝擊社會信任度,造成人人自危;

紀委以「發揚傳統」為名,委派那些名為「嚴於律己」實則恪守成規的官員,在社會轉型、亟需大膽改革但又界限未明的場合,不遺餘力地打壓改革者;

紀委辦案不計成本,動輒抽調上百人,一查就是大半年,住高檔賓館,查案花費,都由財政部門用預算外收入隨時撥付,從不公開;

紀委官員自身就陷入權錢交易怪圈,重蹈腐敗覆轍,各方朝貢,受賄索賄,作威作福,貪腐的金額讓人嘆為觀止;

不受監督和制約的權力,必然走向腐敗,這本來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定律,紀委並不例外;然而紀委蛻變如此之速,公信力折損之快,激起的民怨民憤之深,著實讓海內外民眾吃驚。

***************

三名中南海工作人員向海外發出了三十萬字「爆炸性」的電子郵件,他們的這些電子郵件在中共慶祝六十周年之際出版。這部名為《中共「黑盒子」》的著作,揭露了中共高層互相利用反腐敗的名義,進行激烈的爭權奪利,甚至置對方於死地的驚天內幕。請看下面的詳細報導。

《中共「黑盒子」》這本書是由幾名「並不太普通的中國人」發表,他們是中南海的工作人員,因為一次會下的閒聊,三個「老中青」開始了同一題材的寫作,最後合成了這本書。

《中共「黑盒子」》指出,中共以往的權利鬥爭,多數是路線鬥爭,而近二十年來,中共在高速發展經濟問題上並沒有分歧,大家都放棄了無畏的意識形態,在維護政權上驚人的一致,但在利益分配上仍然有激烈的爭奪,中紀委成為最主要的工具。

江胡鬥已經是眾所周知的秘密,《中共「黑盒子」》把溫家寶劃為第三派,指溫家寶抓住江澤民、胡錦濤一批親信的問題,反制江胡兩人。

《中共「黑盒子」》用大量案例細節揭露了「反腐敗」在權力鬥爭的運用,如《「朱氏王朝」崩潰內幕》、《黃光裕案震動四個常委兩個委員》、《打擊康日新、太子黨,點穴曾慶紅》等。

作者說:北京平安里西大街41號,是一座4米多高、1米多厚的灰色磚牆包圍著的大院。這座大院在地圖上沒有標註,沒有門牌,雖然沒有軍事禁區的標誌,卻由軍隊負責保衛。這是中國絕大多數官員想進又不敢進的地方——中紀委。

中央工作人員,通常以「東院」稱呼中紀委、以「西院」稱呼監察部,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明朝的「東廠」、「西廠」這樣的特務組織。實際上,就其職能和奉行「有罪推定」的原則,以及越來越僭越司法、無所不用的辦案手段而言,二者也越來越相類似。歷史再次上演了驚人相似的一幕……

這本書共有30篇文章,除了翔實的案例,還系統揭露了中共的體制黑暗內幕,如《公檢法司淪為中紀委打手馬仔》、《中國已進入秘密警察治國階段》等。

作者特別感謝網路,使他們得以穿透紅牆,將他們所見所知所想,獻給天下國人。而作者將書稿投給了哈耶出版社,但沒有留下姓名和地址。他們表示,如果這本書能有所收入,希望全用來補助「哈耶」,出版更多關於中國真實國情的著作。

網友對這本書的出版給予了高度評價,網友認為:(這本書)極為深刻地揭露了中共的本質和操作方式。落後迂腐的中共為了維護統治是不惜一切的,是可以動用一切的,如六四中的坦克等。網友還說,既然是落後迂腐,它對人民的統治將更加兇殘。

書的封面非常耐人尋味。上頭寫著:商賈命運關鍵在於靠山,官員生死決定在於紀委,這種政治還能玩多久?

新唐人記者 洛溪 黃容 綜合報導

********************

博訊首發

中南海爆炸性電郵:「黑盒子」揭露高層用反腐爭權

三名中南海工作人員向海外發出了三十萬字「爆炸性」的電郵,他們的這些電郵在中國六十周年國慶之際出版。這部名為《中共「黑盒子」》 的著作,揭露了中共高層互相利用反腐敗的名義,進行激烈的爭權奪利,甚至置對手部屬於死地的驚天內幕。

這三名中南海工作人員發出的少部分電郵,曾刊登於多維,但作者聲稱「多維易主之後,我們只好改變主意」,「我們將此書稿投給哈耶出版社,沒有留下我們的姓名和地址。如果這本書能有所收入,我們希望全用來給哈耶補助出版更多關於中國真實國情的著作」,「謝網絡,使我們得以穿透紅牆,將我們所見所知所想,獻給天下國人。」

《中共「黑盒子」》指出,中共以往的權力鬥爭,多以路線鬥爭的名義,近二十年來,中共在高速發展經濟問題上並沒有分歧,大家都放棄了無謂的意識形態,在維護政權上驚人一致,但在利益分配上仍然有激烈的爭奪,而中紀委成為最主要的工具。胡錦濤、江澤民(李鵬)、溫家寶在中紀委的代理人分別是何勇(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紀委第一副書記)、賀國強(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馬馼(中紀委一副書記、監察部部長兼國家預防腐敗局局長) ,尤其是溫家寶,利用他的南開校友馬馼,抓住江澤民、胡錦濤一批親信的問題,反制江胡兩人。

《中共「黑盒子」》用大量案例細節,揭露了「反腐敗」在權力鬥爭的運用,作者說:

北京平安里西大街41號,是一座被4米多高、1米多厚的灰色磚牆包圍著的大院。這座大院在地圖上沒有標註,沒有門牌,雖然沒有軍事禁區的標誌,卻由軍隊負責保衛。這是中國絕大多數官員想進又不敢進的地方??中紀委。調進去,意味著飛黃騰達;「請」進去,意味著大禍臨頭。
中央工作人員,通常以「東院」稱呼中紀委、以「西院」稱呼監察部,很容易讓人聯想起明朝的「東廠」、「西廠」這樣的特務組織。實際上,就其職能和奉行「有罪推定」的原則,以及越來越僭越司法、無所不用的辦案手段而言,二者也越來越相類。歷史再次上演了驚人相似的一幕……
紀委打著「反腐」旗號,有罪推定,踐踏程序,動用監聽監視備,祭出「雙規」利器,威嚇利誘,侵犯調查對象的人身自由和公民權利,甚至放縱辦案人員嚴刑逼供,草菅人命;
      紀委以政治鬥爭的需要劃線,借反腐整人,打擊政敵,而對涉嫌重大違法犯罪者,只要順從要求,任其逍遙法外,甚至遠走高飛;
      紀委以「保密」為由,不讓外人置喙,更不容外人插足,其強勢作為打破過去本就軟弱無力的監督體系,腐敗是黑箱操作,反腐敗也是黑箱操作;
      紀委組織眼線,鼓勵告密,混淆黨紀與國法的界限、罪與非罪的界限,敗壞正常的人際關係,衝擊社會信任度,造成人人自危;
      紀委以「發揚傳統」為名,委派那些名為「嚴於律己」實則恪守成規的官員,在社會轉型、亟需大膽改革但又界限未明的場合,不遺餘力地打壓改革者;
      紀委辦案不計成本,動輒抽調上百人,一查就是大半年,住高檔賓館,查案花費,都由財政部門用預算外收入隨時撥付,從不公開;
      紀委官員自身就陷入權錢交易怪圈,重蹈腐敗覆轍,各方朝貢,受賄索賄,作威作福,貪腐的金額讓人嘆為觀止;
     不受監督和制約的權力,必然走向腐敗,這本來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定律,紀委並不例外;然而紀委蛻變如此之速,公信力折損之快,激起的民怨民憤之深,著實讓海內外民眾吃驚。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1001/145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