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你的安全危了!曝美髮業行業巨大黑幕


    
洗頭工曝美髮業巨大利益黑幕


  

 

 

 

 

 

 

 

 

 

 

 

 

 

 

 

 

 

 

 

 

 

 

  
    一家髮廊門前貼著招工啟事。許多髮廊長期都掛招工啟事。


    
    新快報11月4日報導 城市的許多角落散落著或大或小、或豪華或簡陋的髮廊,目前廣州的髮廊數萬家,因為入行標準低,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日前,根據曾在白雲區梅花園某髮廊當過洗頭工的兩名知情人士提供的線索,本報多名記者經過臥底暗訪發現,許多髮廊存在著以各種招數欺騙顧客牟取巨大利益的黑幕,如髮廊用化學劑自行調配洗髮水,裡面有漂白水,用劣質產品冒充名牌為客人燙染頭髮竟要價幾百甚至上千元……
    
    海珠區泰沙路凱×美髮店黑幕--
    
    假冒產品高價推銷 提成從幾元到50元
    
    在位於海珠區泰沙路泰寧街的凱×美髮店,臥底記者發現,該店對顧客,特別是做頭髮和護理的顧客,會進行產品推銷,推銷的產品包括洗髮水、髮蠟等。店員推出去一款一般提成幾元到50元不等。
    
    店員阿振介紹,一款歐萊雅美發護理組合,以160元一盒以下的價錢賣出去可以提成30元,以160元以上的價錢賣出去可提成50元。而一盒10元沙宣髮蠟提成只有幾元。
    
    店裡在開會時會強調產品推銷的重要性,還會分享推銷經驗。
    
    另外,店員一般都會對顧客介紹髮型,一般先指出顧客目前髮型的特點,然後分析顧客適合怎樣的髮型,進而點明進行改變後將讓頭髮更出色。臥底記者觀察發現,該店的洗燙染用品都是一家公司送貨上門的,所有貨品都由老闆經手。記者從貨品的包裝上未能發現任何問題,但記者通過查看歐萊雅、威娜等品牌燙染用品的官網發現,這些國際品牌的一些產品在全球只有一些指定的美容美髮店才可使用,且這些品牌的售價一盒一般在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由此分析,160元一盒的價格對於歐萊雅來說已是奇低,產品真假不得而知。
    
    "很多產品都是製造商打的擦邊球,一些是仿造的,有些和原產品只有某些細節上不同,不細看絕對看不出來。"該店店員私下向記者透露,美發行業一些小規模的髮廊用的品牌燙染用品大都不是正品,"如果用正品就沒什麼利潤了"。
    
    員工不須身份證 只要交納押金
    
    曾在白雲區「歐×」髮廊工作過的小武和小顧(皆化名)日前告訴記者,幾個月前,他倆到這家髮廊應聘。「當時我們還擔心要健康證什麼的,後來才放心了,他們根本連問都沒問。」小武和小顧說,雖然工作時也有衛生部門來查,但每次髮廊都從其他髮廊借來健康證矇混過關。
    
    「雖然髮廊不同於餐飲行業,但員工也要和顧客密切接觸,如果哪個員工有什麼疾病,也很不好。」小武說,許多理髮店常年都招工,因為髮廊工作強度大,老闆又想方設法剋扣員工工資,人員流動性也就大。「合同上說工資3000元/月,但每個月扣到最後只剩下幾百元。」小武說。
     連日來記者對粵墾路、梅花園、龍口西路等處的髮廊暗訪發現,80%以上都打著招工廣告。本報3名記者在沒有提供健康證的情況下進入了位於梅花園的「歐×」、「星期天」和海珠區泰沙路的「凱×」三家髮廊工作,有的店只要你交納幾百元押金,連身份證也不用提供。
    
    記者暗訪的最大發現是:許多髮廊衛生狀況堪憂,如毛巾未經消毒反覆使用,理髮用具未經消毒反覆使用等。
    
    洗髮燙染等用品 多數都有問題
    
    髮廊慣用的黑招,在小武和小顧工作過的「歐×」髮廊表現得淋漓盡致。小武介紹,這裡除了雇用童工、不簽勞動合同、營業執照過期、胡亂剋扣員工工資等違規行為外,還有最大黑幕:自製廉價洗髮水,用進貨價才幾元的燙染用品假冒國際名牌推出近千元的「天價頭」。
    
    10月31日,記者以燙髮為由走進這家「歐×」髮廊。店員稱,染個發用「歐萊雅」要七八百元,用「威娜」要998元。記者看到,該店柜子里擺著的都是一些一個漢字都沒有的所謂著名品牌。小武和小顧表示,這些燙染用品其實都是幾元進的貨。小武和小顧介紹,為牟利,該店還自配洗髮水。據稱,該店在廣州有3家分店,每月月底或月初,各分店負責人都會集中到位於梅花園的總店員工宿舍,配置一個月所需的洗髮水。
    
    本報臥底記者也發現,在該店店長的宿舍內有許多大桶、小桶,有員工偷偷告訴臥底記者,這些都是用來加工洗髮水的化學藥劑,其中還有漂白水。而用仿冒歐萊雅、威娜等國際名牌燙染用品打造「天價頭」的事,在員工中已不是秘密。
    
    髮廊的這些黑幕「歐×」髮廊是個案嗎?根據記者的臥底調查,三家店中,兩家都有使用仿冒國際名牌燙染用品的現象。
    
    髮廊員工的無奈
    
    老闆變著法扣錢 員工謀生著實難
    
    每天工作12小時,站立為客人洗頭超過10小時,一天下來腰酸背痛,可到「出糧」時才知道,因為「犯規」,自己原本就不多的工資被扣得只剩下幾百元。本報幾位臥底記者從髮廊出來後都不約而同地感慨:髮廊老闆變著法扣錢,員工謀生好難!
    
    洗頭濺水或不擦油 兩種情況都要扣錢
    
    在梅花園「歐×」髮廊臥底的記者記得:一天下午,老闆老程一進店就喊:「叫黃××過來,我要考查她沖水合格了沒。」黃××小心翼翼地讓老闆躺下,打濕頭髮、擠出洗髮水、揉搓、按摩……已工作5個多月的黃××顯得很熟練,但最後沖水時可能因為太緊張,導致一些水濺到地上。記者在她眼神示意下趕緊拿紙巾擦掉水跡。老程起身後看了一眼地上說:「洗得還行,沒濺出來。」
    
    「剛剛還好你幫了我。」驚險過關的黃××對記者說,如果剛才她不合格的話,全部員工晚上下班後都要接受培訓。她還表示,如果工作時出現濺水情形被老程抓到的話,就要扣除當次幫客人洗頭的提成。一般店員洗一個頭只有3元的提成。
    
    隨後開會時老程著重強調,如果出現兩種情況就要扣錢:一是洗完頭髮不擦油,二是沖水時水濺到地上。
    
    培訓期間花了成本 員工辭工拒退押金
    
    記者在「歐×」髮廊臥底的第五天,已經掌握到大量證據,下午記者以「有急事要回老家」的藉口辭工。「你要回家可以,但押金是不會退的。」經理文某說,辭工要提前一個月打報告,記者這樣算自動離職。
    
    「我不是故意要走的,實在是家裡有事。」記者繼續爭取。
    
    「可是我們培訓了你幾天,花了這麼多人力物力,現在的水費、電費也都這麼貴,我們的成本是很高的。」文某說。
    
    就這樣,記者離開了這家髮廊。
     記者臥底的凱×美髮店,員工工作時間一般每天12到13個小時,從上午11時至夜裡11時或12時。員工一個月只能休息三天,而且這三天只能選在周一至周五期間。
    
    記者在海珠區幾家美髮店面試得知的工作時間都和凱×美髮店差不多。
    
    記者臥底查證:屬實
    
    近日本報派出三路記者,分別臥底三家美發連鎖髮廊,經調查發現,其中兩家髮廊比較規範,而位於梅花園公共汽車站附近的「歐×」髮廊最為無良,欺騙顧客牟利的招數百出。
    
    10月21日,在交了200元押金後,本報臥底記者進入位於梅花園車站附近的「歐×」髮廊做美發助理,該店有13名員工。
    
    第一天上班,臥底記者剛進店就看到員工們在互相染髮,一名女員工在擦上染髮膏後一個勁地喊:「頭皮好疼,趕緊給我洗了,疼死我了。」其他員工趕緊為她沖洗。
    
    上班時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在其他助理為客人洗完頭髮後,經理會一直詢問「有沒有擦護手霜」,一名叫小玲的女孩在兩次被問到都說沒擦時,經理嚴肅地說:「趕緊擦,要不然手就壞掉了。」
    
    記者留意到,這裡的洗髮水都是裝在白色大桶里,擠壓出來的白色液體看起來沒什麼異常,聞起來有一點香氣。記者在練習洗頭後拿毛巾擦手時,經理擰開一個瓶子對記者說:「這是凡士林,以後洗完頭一定要擦乾手並且抹這個。」
    
    第二天上班到下午休息時,記者發現泡了一天洗髮水的手有些起皮了。「手又癢了?擦點這個吧。」一名新來的女孩子小雨從自己的儲物櫃裡拿出一個小瓶子遞給記者,裡面是黃色的膏體,瓶上寫著「膚裂靈」。
    
    在此上班5個多月的湖南妹子阿玉好心地提醒記者一定要擦護手霜,「你看我的手,就像老太婆的一樣」。記者看到,只有18歲的阿玉的雙手乾裂、粗糙,有好幾個疤痕,手指就像胡蘿蔔一樣紅腫。
    
    「因為洗髮水裡有漂白水,」黃玉花說,「所以洗完發後一定把手擦乾且塗抹白凡士林。不然不單會癢,還會裂口子、長水泡。」
    
    大桶小桶自配洗髮水 對顧客敢稱原裝進貨
    
    記者臥底查證:屬實
    
    10月22日晚,也就是臥底記者上班的第二天,住進了員工宿舍。晚上下班後,記者跟另兩名員工來到宿舍。宿舍在一棟老樓的3樓,兩室一廳,住著5女3男。
    
    臥底記者觀察發現,客廳一角放有兩個一米多高的藍色大桶,其中一個桶上還有一個攪拌器。臥底記者打開蓋看到,桶里是白色液體,上面還漂著一些黃色顆粒狀雜質,味道和店裡用的洗髮水一模一樣。而在陽台上,還有兩個藍色大桶和一個白色小桶。大桶的標籤上印著「十二烷基醚硫酸鈉(70%)」字樣,小桶里的液體也散發著洗髮產品特有的味道。在客廳的床下面,也有幾個裝有同樣液體的小桶。在經理文某住的臥室里,記者又發現了兩個白色小桶,一個紙箱裡有七八個黑色塑膠袋,上貼標籤寫有「水楊酸」字樣。
    
    「歐×」髮廊的生意很好,店裡的洗髮水消耗得很快。10月23日下午,新員工小李告訴記者,店長讓我倆去宿舍提洗髮水。到了宿舍後,記者看到一個白色塑料桶,裡面有大半桶液體。記者試著提了一下,有十多斤重。
    
    第二天下午,記者在店裡看到,店長黃某將這隻大桶里的液體倒進已經空了的洗髮水瓶子裡。
    
    員工小趙告訴記者,只有梅花園店經理文某和店長黃某知道配製洗髮水和藥水的「獨家配方」,他倆每個月初都會在宿舍里配。「你看,這裡放著的都是原料……」小趙指著記者之前看到的大大小小的桶說。
    
    小趙表示,他剛做不久手就又癢又腫,還裂了口子,為了保護自己的手並且「照顧老顧客」,他通常都用高檔的洗髮水,「但那些所謂的高檔洗髮水裡也摻了一部分自己做的東西,只是相對來說比普通的好一點」。
     記者想起第一天上班時老闆讓記者熟記的「企業文化」,裡面有一條是:「如果客人問你們這裡的洗髮水是不是假的,要答『我們的洗髮水全是在名廠直接原裝進貨的,絕不做那些對顧客不利的事,請您一百個放心』。」
    
    24日下午,記者等幾名新手仍在接受洗髮培訓,小李在給小趙洗頭時一不小心將一大塊泡沫弄到了小趙嘴裡,可憐的小趙一聲哀嚎後忙拿毛巾使勁擦嘴,引得全堂鬨笑。「味道怎麼樣啊?我這次(配製)放了很多鹽,你有沒有嘗出來?」店長黃某一邊笑一邊說。
    
    小武和小顧告訴記者,以前,這家店裡準備了一些鐵棍,「因為有一次客人受騙後來鬧事,鐵棍就是招呼來找麻煩的客人的。」
    
    成本幾角要價幾百 假冒名牌做頭宰客
    
    記者臥底查證:屬實
    
    10月23日晚在宿舍,記者與另一員工小趙聊天,他告訴記者:「這裡的洗髮水都是自己配的。」看到記者一臉驚訝的表情,他意味深長地說:「洗髮水和燙染頭髮的藥水都是自己配的,這家店的老闆很會省錢。」
    
    「洗髮水和藥水不是本來就很便宜嗎?」記者問。
    
    「對啊,像理髮店的洗髮水都是幾元錢很大一桶的,燙髮藥水也是五六元一瓶,就算是歐萊雅那些好的也就20多元,但燙個頭髮一般要六七百元,有的甚至要上千元。」
    
    「已經很賺了啊,怎麼還要自己配呢?」記者問。
    
    小趙有些激動地說:「本來就是暴利嘛!但這家店的老闆更會節省成本,所以才能開幾家分店啊!」
    
    「那一瓶藥水是不是只要一兩元?」記者推測說。
    
    「連幾角錢都用不了,可能只要幾分錢!」小趙的回答讓記者大跌破眼鏡。
    
    臥底手記
    
    髮廊,無法停留
    
    我甚至沒有用到身份證就進入了「凱×」美髮店。進去之前我精心準備了一個假名,但是後來發現,在這裡名字是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的,當我問五號理髮師的名字時,得到的回答是:「你叫我五號就可以了。」
    
    第一天上班,我就被拉去改變形象,電了頭髮並且染了顏色。有員工笑我說:「你戴著眼鏡看起來像老師。」還有人問:「你讀了很多書?」我只得撒謊:「我高中畢業就出來了。」馬上就有人接著說:「高中畢業在我們這一行算是高才生了,我們這裡只有老闆是高中畢業的。」
    
    髮廊員工的娛樂設施是宿舍里放在兩張床中間的小電視和DVD機,反覆播放的碟片依舊可以給他們帶來快樂。我上班的第三個晚上,宿舍里放的碟是關於「性教育」的。而他們,下班後更喜歡去通宵上網……
    
    髮廊門前有鐵欄杆,員工阿振喜歡趴在欄杆上看馬路上來來往往的車流,他還喜歡把店裡廢棄的卡片一張張飛扔出去……
    
    有員工說,髮廊不是他們的家,只是暫時的無法停留的城,有的人來了,很快又走了,有的人走了,很快又來人了……
    
    而對於我,這座城,也許跟他們不一樣。因為我很慶幸,來這裡是因為另一種意味,只需要待三天。而他們不一樣,更多的意味里,是生存。
    
    只是我在想:當我提著行李離開時,他們會關心我去哪裡了嗎?
    
    幾乎家家髮廊外的招聘啟事似乎已經說明了:到來和離開在這裡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名詞解釋
    
    十二烷基醚硫酸鈉:易溶於水,具有良好的乳化、發泡、滲透、去污和分散性能,泡沫豐富,生物降解快,廣泛用於牙膏、香波、洗髮膏、洗髮香波、洗衣粉、液洗、化妝品以及製藥、造紙、建材、化工等行業。
    
    水楊酸:在化妝品中使用很廣,濕疹、乾癬、青春痘、去頭皮屑都可能用到,但高濃度水楊酸具有一定的傷害性。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新快報廣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1109/149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