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瘋狂父讓6歲女娃 除了吃飯睡覺都在跑圈

   海南又出了個6歲瘋狂女娃 除了吃飯睡覺都在跑圈
    兩天跑三個馬拉松,一天跑9個小時,除了吃飯睡覺都在跑圈
    
    專家警告:對低齡兒童採取這種驚世駭俗的訓練方式,有百害無一利
    
    你還記得那個一天跑一個馬拉松的海南小女孩張慧敏嗎?自從2007年年僅8歲的她連續參加全國各項馬拉松賽事以來,低齡兒童挑戰運動極限的現象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近日,海南竟然又爆出個舉動更瘋狂的6歲女童,在其父督促下,一天練習長跑時間竟然多達9小時,兩天跑了138公里,相當於跑了三個馬拉松。這個連絕大部分正常成年人都無法企及的任務,由一個本應當還在撒嬌的幼童來完成,實在是駭人聽聞。(文中楊峰和小依為化名)
    
    楊峰家住海口文化宮附近。原本3口之家,但今年初某一天,妻子突然不辭而別,家裡就剩下了楊峰和他6歲的女兒小依了。幾個月苦尋妻子無果後,楊峰有些絕望。獨自一人承擔家庭重任讓楊峰感到「壓力很大」,讓女兒儘快成長起來成了他最大的心願。
    
    讓年僅6歲的小女兒接受如此高強度的「魔鬼訓練」,楊峰稱「希望女兒快點成長,也希望她能跑出名堂,引起社會關注,喚回她的母親。」
    
    小依除了正常的學習休息和飲食,幾乎一閒下來就被父親帶到運動場裡訓練。晚上訓練時,有時甚至跑到晚上12點才停下。小依跑步時,楊峰就在一旁給她計算圈數。跑道一圈是400米,算下來,138公里要跑300多圈。經過一段時間的「魔鬼訓練」,小依目前僅用兩天時間就能跑完138公里。
    
    「她的腳都受傷了。」楊峰說。脫下鞋,記者看到,小依的腳趾發腫,趾甲里充滿瘀血。
    
    「心疼,但我沒有選擇。」楊峰說。妻子突然出走後,把存摺里近10萬元的積蓄也帶走了,家中負擔全壓在他一人身上,讓他不堪重負,他希望女兒能夠快點成長起來。
    
    在楊峰眼裡,小依有不同尋常的運動天賦,從5歲開始,小依就在他的督促下練習長跑。楊峰很關注海南本土的一些長跑選手,對有「海南長跑神童」之稱的張慧敏特別關注。
    
    「下次海南舉辦馬拉松比賽,我準備讓女兒去報名。」楊峰說。
    
    專業人士如此說
    
    訓練不科學 後果很嚴重
    
    「這種違反科學的長跑訓練極不可取,後果不堪設想。」海南省高級體校科研所一名科研人員告訴記者,楊峰對女兒的訓練方法走入了幾個誤區。一是動作要領不正確,這麼跑下去,再想改就難了;二是運動量過大,將導致孩子睡眠不足,影響發育;三是訓練不科學,基礎打不好,成績很難上去。
    
    海南又出了個6歲瘋狂女娃 除了吃飯睡覺都在跑圈


    
    這是張慧敏在去年海口馬拉松賽上的鏡頭,一旁騎車的是他父親,小慧敏的完賽成績為3小時45分。
    
    該科研人員認為,大運動量和不科學的訓練方式給小依身體帶來的損害,目前還不會明顯表露,但她正在長身體階段,如此大的運動量,會給她的骨骼、心臟、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帶來損害,持續兩三年後,這些損害會慢慢顯現出來。
    
    原音實錄
    
    「我不會理會別人怎麼說,只要女兒早日成長起來,我的壓力也會減輕。」
    
    ——面對社會輿論壓力,小依的父親楊峰說自己只能裝作聽不見。
    
    「你不能對孩子這麼殘忍,再跑下去會把她練廢的!」
    
    ——看見張慧敏在馬路上跑,一位50多歲的老司機暴跳如雷地攔在她父親張建民的面前喊。
    
    「即使不能成名成家,至少也能練就一副好身體。」
    
    ——張慧敏的父親張建民認為自己在為一個理想努力,但海南體育科研相關人士強烈反對,他們認為對於未成年人,一旦超負荷訓練量的潛伏期過後,副作用不堪設想。
    
    10歲的張慧敏還在路上跑
    
    曾經參加過西湖馬拉松賽,但被拒之門外
    
    本報訊 張慧敏今年10歲了,即使比2007年出名時大了兩歲,她在今年6月份的那次從成都到拉薩的高原之旅依然引得不少人關注。
    
    2008年10月,9歲的張慧敏在騎自行車時不慎摔傷,導致肝破裂。但據其父張建民稱,身體恢復不到一年,6月28日,張慧敏從四川成都出發,歷時51天,跑完2000多公里,最終終點到達中國和尼泊爾邊境的中尼友誼橋。期間共翻越了14座大山,最高海拔到了5470多米之處。但全程並無媒體跟蹤。
    
    受了傷的小慧敏怎麼能承受如此高強度的運動?張建民認為,正因為孩子恢復情況「好得讓他吃驚」,所以他才決定這趟魔鬼計劃照舊。
    
    4歲開始練長跑,8歲從三亞天涯海角跑到北京天安門,並參加了國內多項馬拉松比賽,從未接受過專業體育訓練的小慧敏,在父親的「指揮」下,跑出了這一段驚世駭俗的奇蹟。
    
    2007年,小慧敏也來過杭州,報名參加西湖國際馬拉松賽全程組,但被主辦方以年齡太小拒之門外。按照國際田聯的規定,不滿18周歲不能參加全程馬拉松。她最後還是完賽了,但並未以註冊運動員的身份。
    
    小慧敏是不是還要這樣不知疲倦地跑下去?「我們的想法是繞地球轉一圈!」張慧敏的哥哥張迪這樣說。   
    
    跑的不是寂寞,是瘋狂
    
    近年來,兒童成功「挑戰」各項紀錄已經越來越不是稀罕事了。2007年,9歲的吉林男孩王鵬程在父親的帶領下成功從三亞跑到了北京,9歲深圳男童胡淙泰挑戰生命極限——橫渡約20海里的瓊州海峽並獲得成功,山東9歲兒童鍾意成功橫渡膠州灣……
    
    現在這個年齡又破紀錄了,兩天跑三個馬拉松的小依,只有6歲。而這年齡的絕大多數小孩,還在媽媽懷裡奶聲奶氣地撒嬌。
    
    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由低齡兒童創造的恐怖紀錄嗎?
    
    一天跑9個小時,即使是成年人,你能想像會有人從上午8點到下午5點不停跑圈的嗎?就是驢拉磨,也該罷工了吧。
    
    小慧敏和小依肯定不是普通的女娃,這點已無庸質疑,但就算天賦異稟,也是血肉之軀,更何況是尚未發育的兒童。當年孫英傑前一天跑馬拉松,後一天跑一萬米,就有國外專家質疑其中蹊蹺:但凡正常人,就不可能承受這樣的運動強度。
    
    後來知道了,孫英傑是磕了藥的,就像打了雞血針,但問題是,對於6歲的娃娃,究竟什麼才是那根刺激她像驢一樣一天繞著圈跑9個小時的胡蘿蔔呢?
    
    兩位自以為是的父親應該慶幸,換個地方,他們早就被剝奪監護權了,甚至有虐待未成年人的嫌疑。
    
    我們知道,盛產長跑健將的東非大地上,大概還有不少這樣希冀通過每天像四蹄動物一樣的奔跑來改變自己命運的小娃娃,但那至少遠在天邊,當這樣的殘酷場景出現在我們身邊時,誰能忍心視若無睹呢?  伊志剛
    
    教育專家如此說
    
    家長壓力大 怎能孩子扛
    
    海口市教育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蔡蔚教授表示,孩子的成長發育是一個自然發展、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的教育一定要遵照科學規律,不能去犯拔苗助長的錯誤,否則會對孩子今後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損害。「家長的壓力不能轉嫁到一個小孩身上。」

責任編輯: 沈波  來源:海南特區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1124/150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