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江胡鬥 龍頭黨媒忽熱捧汪洋 意在薄熙來

—官方媒體突然熱捧汪洋 意在制衡薄熙來

分屬新華社和《人民日報》旗下的雜誌,近日不約而同地長文報導身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兼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的政績,稱他既有地方和中央的工作經驗,又是「 團派」出身,「前途無可限量,未來當有想像空間」。報導還稱他是個性情中人,偶然爆粗口、曾用青椒擲下屬,卻又是孝順母親的兒子。

1

新華社屬下的《財經國家周刊》在上月28日的創刊號中登了一篇《汪洋粵政》的長文,稱他十分強調執行力,有時甚至爆粗口。並指現年55歲的汪洋兩鬢已斑白,是少數不染髮的高官。他不時「微服私訪」,又叫傳媒減少報導他的活動,並在順德、深圳、東莞等地試驗行政改革。

而人民日報社屬下的《大地》周刊2009年第23期則刊載《「少帥」汪洋的仕途軌跡:從銅陵改革到南粵新政》,作者「朱中原」詳細分析汪洋上位軌跡,稱他「在地方打滾過,也在中央歷練過,既有鮮明的『團系』色彩,又是難得的財經好手,前途無可限量,未來當有想像空間。」

文章指,汪洋在工作表現中的超前思維和果敢作風,是他迅速升遷的主因。1988年,33歲的汪洋任安徽銅陵市長,當地戲稱他「娃娃市長」,他雷厲風行,打破「三鐵」(鐵飯碗、鐵交椅、鐵工資),逐漸得到民眾認可,亦受到中央的注意。

1992年鄧小平南巡,在安徽特別召見汪洋,認為他「是個人才」,汪洋不久後調任省長助理兼省計委主任。翌年,38歲的汪洋出任安徽副省長,是當時全國最年輕的副省長,力推財稅改革,時任總理的朱鎔基贊他「年紀不大、膽子不小」。

報導稱,2006年,時任重慶市委書記的汪洋到農貿市場視察,有隨行人員見菜農坐在地上,態度傲慢地叫菜農站起回話,汪洋突然從籮筐拿起一個大青椒,砸向該工作人員,「今天我對有些工作人員不客氣,幹什麼要群眾站起來說話?我們是人民的公僕,站的當然應該是我們!」

報導並稱,汪洋2007年底調往廣東主政,獲中央授意強勢治貪。2009年,廣東省政協前主席陳紹基、深圳市長許宗衡等紛紛落馬,是汪洋掃清本土保守勢力、刷新吏治的強勢舉措,或會引其仕途再上一層樓。

文章還披露汪洋是個孝子,少年時父親去世,身為長子的他進入工廠做工人。在安徽省及中央任職後,汪洋想把母親接到合肥、北京居住,但都被婉拒。曾有一次,汪洋自己乘火車從北京返鄉,沒有帶秘書,也沒有驚動地方政府,在家中過了一晚,第二天又悄悄離開。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明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102/154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