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最牛徵婚女」羅玉鳳:我是這個社會最底層的人

一個羅列出七大近似苛刻條件的徵婚女孩,一個從農村到城市尋找夢想的「80後」,羅玉鳳,一個普通的農家女,近日因為一番大膽公開的 「豪言壯語」而在網絡上火速躥紅,人稱「最牛徵婚女」。

  現在是過去的延續,羅玉鳳的奇特言行與她的成長經歷是密不可分的。那麼,在她 25年的人生中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近日,羅玉鳳在上海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


「我開出的七大徵婚條件一點都不苛刻。」羅玉鳳告訴本報記者。

  「不找『富二代』當男友」

  記者:現在網絡上每天都有你的消息,覺得自己成名人了嗎?

  羅玉鳳:這些沒有影響到我。不過我上班的時候,很多人來拍照,確實對我的工作有干擾。

  記者:你媽媽知道這件事情後好像不是很高興?

  羅玉鳳:(笑)媽媽想我回去,她經常反對我。我讀大學的時候在一家公司實習,她反對。她認為在公司干不如做老師穩定。畢業去黃泗小學教書,她又反對,認為那裡太偏遠。再後來,我來上海,她也是反對的(笑)。

  記者:你才25歲,真的想結婚?

  羅玉鳳:我非常想結婚,不是害怕當「剩女」,而是女人過了28歲就過了最佳生育年齡,肯定要趁自己年輕的時候嫁出去。而且,大多數的女人應該都不希望自己拖到30多歲才出嫁吧。

  記者:來上海之後交過男朋友嗎?

  羅玉鳳:沒有。我在讀大學的時候交了第一個男朋友,他對我影響很大,我和他交往了兩個月以後,發現他有了新的女朋友。那個女孩是個幼師,眼睛和我一樣大,有兩個酒窩,挺漂亮的,家庭條件也還不錯。不過和我比起來,她整體上又要差遠了。

  我並不介意人家說我家裡窮,這沒有什麼,一個人小時候家裡情況怎樣,那是父母的問題。但畢業後混得怎樣,那就是我自己的事情了。俗話說,「富不過三代 」,這就是我為什麼不找李嘉誠的兒子或者其他什麼富豪兒子的原因。我一定要找北大、清華的,一定要找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的。我主要看中的就是人的本質,而不是他的家庭。

  「我會堅持七大條件」

  記者:你怎麼看待愛情、婚姻?

  羅玉鳳:最重要的是兩人要有共同的人生目標,共同的價值觀,這樣,婚姻的穩定性就會大大增加。

  記者:那你覺得通過徵婚這種方式能找到你要的婚姻嗎?

  羅玉鳳:數量上有保證的話,質量上應該也有保證。

  記者:你不覺得這七大條件很苛刻嗎?

  羅玉鳳:一點都不苛刻。有報紙推測說只有6個人符合條件,即便如此,我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記者:媽媽希望你能實實在在的,而不是開出這麼高的條件?

  羅玉鳳:我會堅持我開出的條件,對不符合我條件而喜歡我的人,我當然不會考慮。人的一生只有短暫的幾十年,在這幾十年中,我希望自己能活得更好。

  我覺得幸福就是對自己的生活品質比較滿意,不管你選擇怎樣的婚姻生活,就是為了將來自己能夠快樂,所以我要堅持這樣的選擇。

  投了1萬份求職簡歷

  記者:你在2006年從重慶教育學院畢業就到了黃泗小學工作,聽說你也是比較喜歡當老師的,還簽了三年的約,怎麼才幹了兩年就離開了呢?

  羅玉鳳:我是喜歡當老師,我在黃泗小學的時候,是把學生當作祖國的未來來疼愛和培養的。但那裡比較偏遠,我和領導相處得不好,他們嫉賢妒能,不能理解我的教學方式,也沒有我這麼強的事業心。而且我年紀不小了,要找對象了。

  我對職業生涯的規劃是,做三年老師,然後轉入商業領域,所以我不可能在教書的時候找人生伴侶。雖然那個時候有個老師對我有好感,但老師和公務員從來不在我考慮結婚的對象之列,除非財政部、外交部的公務員,我才可能會考慮一下。

  記者:2008年8 月,離開奉節黃泗小學就到了上海,當時就進家樂福做收銀員嗎?

  羅玉鳳:我沒有資歷,如果一到上海就能進家樂福,那也太順利了。我到上海後投了不下1萬份簡歷,周一到周五在網上投,周末就去人才市場。

  記者:那挺不容易的?

  羅玉鳳:沒什麼不容易的,大家都這樣。雖然我在這個社會仍然屬於最底層,但比起那些每天要為一碗飯而謀生的人,我好多了。

  記者:你都往哪裡投了簡歷?

  羅玉鳳:我的首選是金融行業,其次是批發零售行業、寶潔和聯合利華這樣的快速消費品行業、電子行業、服裝行業、餐飲行業、房地產行業、廣告、網絡和諮詢行業。我投過總經理、總經理助理,還有前台、人事和業務員等崗位。對尊重面試者的公司,我都會有好印象。

  「干收銀員收入太低」

  記者:對現在的工作滿意嗎?

  羅玉鳳:我的性格非常外向,但從職業規劃的角度看,這份工作蠻適合我的,但我還是希望能有一個收入更高的管理職位。

  記者:想過怎樣才能做上管理職位嗎?比如踏實地從基層開始?

  羅玉鳳:我為什麼會進家樂福?當時我很想獲得管理職位,很想進大公司,但是當我投管理職位全部被拒絕之後,我就對自己說,我不需要做什麼管理職位,我只要能進大公司就可以了。

  記者:你放棄了一個條件,是因為認識到了以自己當時的資歷,從基層做起會比較好嗎?

  羅玉鳳:我這個人挺容易滿足的,我覺得做收銀員也蠻好的,每個月收入也夠吃穿用,最重要的是,這份工作比較穩定。

  記者:現在每月房租是多少?

  羅玉鳳:兩三百元。

  記者:工資能存下來嗎?

  羅玉鳳:有時候不能,有時候能存一兩百元。

  記者:所以想提高收入?

  羅玉鳳:可以改善生活品質。收銀員這份工作我並不反感,確實也適合我,但如果收入太低的話,就沒有生活品質了。

  記者:有考慮過通過其他方式來彌補工資收入嗎?比如做兼職?

  羅玉鳳:在任何一家公司我都不會去做兼職,會和上班時間衝突。

  刻意拓展人際圈

  記者:平時和同事們聯繫多嗎?

  羅玉鳳:我在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會和同事聯繫太多。平時和我家裡人聯繫也不多,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大地擴大自己的交際圈。

  記者:為什麼不跟家裡人聯繫?

  羅玉鳳:有一天我問自己,最親近的人有哪些,我發現只有父母和弟妹時,這讓我覺得很害怕,於是我刻意減少了和家人的聯繫。

  記者:那你主要通過什麼方式擴大交際圈?

  羅玉鳳:最大限度地和自己認識的人交往,最大限度地從自己認識的人身上學到東西。我在任何一家公司基本上都會這麼做,上班的時候認真上班,下班的時候立馬走人,休息時間不和任何同事聯繫,或者聯繫很少。

  這樣做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擴大我的交際圈,更新自己的人際圈子——從20歲之後,我就比較注意這個。另外一個原因是,這樣做可以更大限度地減輕工作壓力,可以增加我工作的穩定性。

  和同事交流太多容易禍從口出,心裡也會擔心,下班之後不再和他們交流,這樣工作的穩定性反而會增強。

  記者:你在上海朋友、同學多嗎?

  羅玉鳳:朋友還是蠻多的,但同學一個都沒有。

  記者:朋友主要是網友?

  羅玉鳳:也不能這麼說,可能有一半是網絡上的朋友,另外一半是我來到上海之後認識的。

  「工作不穩定就不回家」

  記者:我感覺你在上海的生活態度還是比較積極的?

  羅玉鳳:積極是積極,但你要知道,投出1萬份簡歷都石沉大海,這種滋味也是不好受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穩定的生活,但是我的生活並不穩定。我從2008年9月份到上海後就一直沒有回過家。

  記者:因為經濟原因?

  羅玉鳳:這是其中一方面,而且我工作不穩定,我有什麼勇氣回家呢?回去之後再回來,只會讓自己更加不穩定。你要回去,要麼辭職,要麼請假,這些都會讓工作的不穩定性大大增加。

  記者:所以你希望自己能在上海闖蕩得好一點了再回去見父母?

  羅玉鳳:不是說你只有闖得好點了才有資格回去,而是說闖得好點了才敢回去。在上海,你只有一份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了,才有好的心情去干點別的事情,比如說享受生活。

  記者:那你會認為現在改善你生活品質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個條件好的男人結婚嗎?

  羅玉鳳: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現在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份好的工作,不過,收銀員這份工作我現在不想丟。

  記者手記

  羅玉鳳的內心一定有一個強大的「小宇宙」

  羅玉鳳為什麼會成為今天的羅玉鳳?對女兒公開徵婚的事情,媽媽很不理解。在和羅玉鳳面對面的時候,記者也很想知道。

  在羅玉鳳的內心,一定有一個強大的「小宇宙」。她毫不掩飾自己的每一句豪言壯語,只是,在這個「小宇宙」里,失落、挫折和無奈,也無法掩飾地存在著。

  她說,雖然很多人看不起收銀員的工作,但是她對這份工作並不反感,只是希望收入能再高點,能夠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她說,自己喜歡去寺廟,但是不會去求籤,因為求籤也要花錢,「求人還不如求己」。

  羅玉鳳在上海沒有親人,也沒有同學,下班後也從不和同事聯繫,她的人際圈子還有哪些?

  雖然羅玉鳳自己說,來自網絡的朋友只有一半,但也許事實上,這個比例會更高。和很多「80後」一樣,網絡教會了他們很多,在他們的生活中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

  從2008年9月到上海,到2009年6月進入家樂福,在這大半年裡,羅玉鳳一直在找工作、換工作。初到上海找工作的她頗有點找不到北。

  在博客上,她仍然保留著一些當時發的帖子,如《找不到工作就回家種地,一個外來求職者想說的話》、《為什麼除了一些垃圾公司的面試電話簡訊,我連正規公司的門都沒見過?》、《誰告訴我簡歷該怎麼投啊》和《找工作什麼時候結束?》等等,記載了自己當時的困惑。

  在和羅玉鳳短短的三個小時的相處過程中,記者感覺到,她和很多同齡女孩一樣,真實、細心、懂事、勇敢。她在乎別人對自己容貌的評價,在乎別人對她的尊重。當然,她也有點狂妄、有點虛榮、有點自我。

  在這個信息海量的社會,她能通過網絡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麼豐富,但現實卻是,那些都只是別人的豐富,在她的生活里,那些都只是空中樓閣。

  25歲的羅玉鳳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對於這樣一個到大城市尋夢的「80後」農村女孩,我們的社會需要包容,而不是沒完沒了地去挖掘她的「雷事雷語」。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廣州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216/158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