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外媒:反對戶籍制度的反抗之風

周六出版的多份法國日報紛紛載有有關中國話題的報導。中國政府準備採取措施,改善社會不平等現象。這是右翼傾向的《費加羅報》以及法共機關報《人道報》關注的重點。報導指出:周五,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全國人大代表會議開幕之際表示:2010年的經濟形勢將「更加複雜 」,經濟復甦前景「脆弱」,中國總理強調:將努力縮減社會不平等現象,以保障國家的政治穩定局勢。

《費加羅報》駐京記者德-拉格朗日以中國的戶籍制度為主題報導說:戶籍制度雖然有效地扼制了農村人口的外流,卻造成了很深的不平等現象。《費加羅報》記者指出:媒體的聯合反抗出乎意料。中國十三家日報在同一天聯合刊登社論,敦促政府改革實施了五十多年的戶口登記制度,實為罕見。戶口登記,將中國人分為農村和城市居民兩個世界。剝奪了數百萬民工,在他們所就業的城市享有城市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中國媒體在三月一日發表的社論中嚴詞抨擊《戶口登記條例》侵犯人權,成為社會不公正的源頭和腐敗滋生的溫床,呼籲人大代表敦請政府當局採取措施,實施改革。報導指出:實際上,政界曾多次表示要研究戶口登記制度改革問題。總理溫家寶在去年十二月作出過相關表述。這一問題在今年一月份政府發布的「一號文件」中,也被列為優先改革的重點之一。但是,《費加羅報》注意到:中國領導人在這一問題上存有嚴重分歧。報導認為:如果說,媒體本次的聯合行動獲得了當權者內部某些圈子的黃燈,卻惹惱了另一部分人:社論發表的同一天,各報刊便接獲來自中宣部的電話,要求他們刪除各自網頁上刊出的相關文章。

中國的戶籍制度創立於1958年,當時大概具有其意義,它曾有效地阻止了農村人口的大規模外流。但是,如今卻剝奪了大批農民工享有城市居民在醫療、教育或住房補貼等方面的同等的權利。另外,戶口制度還滋生腐敗及犯罪行為。《費加羅報》記者最後指出:戶籍制度的改革與大批人口外流現象一樣令人棘手。三十年間,中國農村人口外流規模史無前例。而在未來的二十五年,還將有四億農村人口流入城市。

在即將迎來「三-八」國際婦女節之際,法國天主教《十字架報》刊載文章,報導了重男輕女習俗繼續在中國偏遠地區延續的消息。報導指出:二十世紀初,廢除了裹小腳的習俗之後,毛主義革命似乎為婦女解放提供了條件。儘管毛在1949年提出「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但是,古老的習俗卻得以延續至今。在農村,許多女嬰的命運依舊取決於男人統治的傳統。中國當局公開承認:有選擇地進行人工流產現象依然普遍存在,尤其在偏遠地區。北京社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男女出生比例嚴重失衡,令人憂慮。該報還報導了亞洲其他一些國家同樣存在男女出生比例失衡現象。指出:這種失衡現象已初步顯露。它將帶來可怕的後果:中國政府曾明確警告,女性匱乏將引發犯罪率上升、家庭及社會問題。

另外,《世界報》周六在不同版頁刊出兩篇有關中國的報導。首先,該報駐上海記者發表撰文,報導了基因改造產品逐漸引發中國民眾關注的消息。報導說:在不斷傳出食品醜聞之後,中國民眾才剛剛開始意識到基因改造食品的存在。目前,中國銷售的大多數基因改造產品沒有標籤。根據《南方日報》二月份公布的一份調查,52%的受訪者並沒有意識到他們選購了基因改造產品。針對基因改造產品,中國科學界持有兩種截然相反的立場。

《世界報》的另一篇撰文,報導了位於北京朝陽區正陽藝術區的藝術釘子戶遭遇強行驅逐的消息。報導指出:強行驅逐一周之後,正陽仍然顯現曾遭遇襲擊的痕跡。一些藝術家組織 「抵抗」行動,他們在北京寒冷的冬天露營。警方也派出配有攝影鏡頭的車輛。但是,報導提出「警方的部署究竟是為了保護這些藝術家免受流氓襲擊,還是為了從事監視?」的疑問。因為,一些遭遇襲擊的藝術家在常安街組織了示威。這是1989年天安門事件以來,公民首次在天安門遊行,儘管只有二十多人參與,卻引發關注。警方在一些示威者敢於拉出標語橫幅之際,驅散了這支遊行隊伍。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307/159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