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中國大陸西南大旱 外媒指瀾滄江大壩是主凶



    
    中國西南部的季風氣候並沒有在秋冬季節給當地帶來多少降雨量。而今年的旱季——加之去年延遲到來卻提前結束的雨季——使這一地區遭受了嚴重的乾旱。雲南省的官員估計大約有600萬人缺少飲用水,同時乾旱摧毀了冬小麥和其他農作物,造成15億美元的損失。
    
    乾旱的影響已經擴散到中國的整個西南邊境,引發與鄰國的局勢緊張,並且引起科學家的爭論。泰國生產的大米預計將受到嚴重的衝擊,同時湄公河——在中國名為瀾滄江——在多個水域深度不到1米,這是十幾年來瀾滄江最低的水位,使遊覽船隻和貨船根本不可能通行。研究者擔心低水位可能會影響漁業,尤其是瀕危物種比如湄公河大鲶,這種鲶魚通常會在未來幾周去湄公河上游產卵。
    
    泰國的環境組織和其他國家認為至少部分的責任要歸咎到中國。他們聲稱中國在瀾滄江流域建造的一系列大壩加劇了正在發生的乾旱危機。泰國媒體更是幫助煽起了這種情緒;泰國《曼谷郵報》上個月的一篇社論標題就是「中國大壩扼殺湄公河」。然而中國工程師以及一些其他科學家稱這種指責是無事實根據的。
    
    亞洲日益加劇的局勢緊張可能會引發關於資源的長期區域衝突,尤其是很多流經幾個國家邊界的主要河流。在亞洲,「對跨界水資源利用的競爭將會非常激烈,」位於昆明的雲南大學亞洲國際河流中心主任何大明說。中國將成為眾多紛爭的中心。中國流經19個國家邊界的河流和湖泊大約有110個,何大明說,「中國是亞洲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上遊河流沿岸國家。」
    
    這一巨大水資源庫的一個主要特徵就是總面積達80萬平方公里的瀾滄江-湄公河流域,這一流域為大約6000萬人提供水源。從青藏高原由冰川產生的河流源頭起,在進入緬甸、寮國和泰國組成的金三角地區之前,瀾滄江在中國整個西南部綿延2160公里之遠。這條河最終流入靠近柬埔寨的中國南海。在 1980 年代末期,中國開始在瀾滄江下游修建8個水電站大壩,目的是每年發電156億瓦。其中四個已經修建完成,包括小灣水電站,最高高度達292米。
    
    一些環境組織聲稱湄公河的水流體系已經被疏浚和大壩建設所改變,進而影響了湄公河的捕魚量。「暹羅的生命之河」(暹羅是泰國舊稱),一個設立在泰國清邁的非營利性組織,已經呼籲泰國政府「立即停止所有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水電站工程與河流開發。」
    
    然而瀾滄江下游的大壩只會在雨季,當水庫蓄滿水時,才會造成降雨徑流減少,據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的陳觀福稱。旱季水庫排放的水將使河水流量增加35%。「有很多指責稱中國的大壩加劇了現在的地水位,但是中國已經提前告知(下游國家),說在旱季他們將不會在任何水庫里蓄水,」羅傑·莫洛特(Roger Mollot)說,他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寮國首都萬象分部的漁業專家。大壩也將幫助控制洪水,位於北京的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的周世春說。
    
    大壩最大的生態影響可能是使流往下游的沉積物變少了,因為淤泥都聚集在水庫里。不過這是一件好事,周世春宣稱:這將使湄公河上的「灌溉和航行更加便利」。然而,其他人指出泥沙量的減少將可能導致對下遊河岸與湄公河三角洲的侵蝕。
    
    水電部門已經將大壩的生態影響納入考慮範圍,周世春說。其中一座大壩的修建——勐松大壩,按照設計它將被建在邊境附近——已經被無限期地延期了,他說,這是為了保護四種洄游魚類,其中包括湄公河大鲶,它的受保護級別還未定。在原定修建勐松大壩的位置沒有發現這種淡水巨型鲶魚,所以其他大壩也將不會影響它,周世春說。(譯註:規劃在瀾滄江中下游修建的8座梯級水電站分別是功果橋、小灣、漫灣、大朝山、糯扎渡、景洪、橄欖垻、勐松水電站,其中勐松水電站是最下游的一座。)
    
    這場生態危機的首個受害者可能會是湄公河大鲶,它們已經命懸一線多年。「現在還不能確定這次的乾旱環境是否將影響這種野生巨型鲶魚的成功產卵,不過低水位可能使得它們更容易被漁民捕撈,」莫洛特說。
    
    由於氣候變化事態可能變得更糟。在考察了天氣和樹木年輪的數據之後,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樹木生理學家范澤鑫,已經發現在過去40年雲南省變得更熱,也更加乾燥——這一趨勢在大壩修建之前很久就開始出現了。在熱帶植物園附近的一個自然保護區里,他從一株幼苗上摘下了一片葉子;葉子就像羊皮紙一樣乾燥,一摁就破碎了。「這些葉子中還有一些是新鮮的,」范澤鑫說。「我從來沒有看過它們像現在這樣糟糕過。」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網易探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322/161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