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觸目驚心:雲南興隆 一個正在死亡的村莊 高清



  


  張朗生說,自從化工廠建起來後,村里便不斷有人死於癌症

  


  興隆村外的山上有制灰廠,在山上堆放了大量的灰土。

  


  58歲的張朗生一家在提早收割地里的大麥。他說今年缺水,麥子長到一半就無法耕種下去。


  南方都市報3月24日報導 興隆村位於南盤江流域的雲南陸良縣西橋工業園區邊上,這裡有大量農藥化工廠、粉煤灰場,在過去幾年裡,人們突然發現,村裡的水源不能用了,耕地也不能種了。最讓村民們擔心的是,因患癌症去世的村民占死亡人數的30%。面對枯竭的河川,興隆村3000餘村民一籌莫展。該拿什麼抗旱呢?

  一頭水牛焦躁地踢打著麥地里的黃土疙瘩,路邊大片的胡楊林幾乎快要枯死了。通往興隆村的小路上被大片白色物質覆蓋。遠遠望去,猶如北方極寒之地的大雪,一片蒼茫。

  58歲的張朗生和27歲的兒子張紹明正在已經開裂的麥田裡忙碌著。這塊約5畝大小的麥地,是興隆村現存可以耕種的為數不多的土地了。

  被污染的小麥賣給誰

  低矮的小麥嬌柔無力地被一捆綑紮好。張朗生有些抱怨地說,今年的麥子賠本了。但更讓他擔心的是,這些自己絕對不會食用的小麥該怎麼處理?賣給誰?

  他說,這些麥子是被污染的。整個村子被覆蓋上的白色物質,是從當地粉煤灰基地和磷肥廠飄出的浮塵和生產廢料。那在當地村民眼裡,是「毒物」。

  「自從那些工廠建成,我們村子就完了。水源被大面積污染,人畜用水捉襟見肘。拿什麼來抗旱?」張朗生指著不遠處一個正在冒煙的大煙囪說,從上個世紀中期開始,數十家大型造紙廠、金屬製品廠、磷肥廠、農藥化工廠被引進到興隆村。

  2年後,空氣中刺鼻的腥臭和村中唯一的飲水來源「龍王潭」出現一種「黃鏽」。張朗生說,此時,村內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村民中患癌症的比例突然猛增。 「肺癌」、「胃癌」、「腸癌」,一份份診斷報告開始糾纏興隆村小新、擺基、興莊等幾個寨子。這些因病死亡的村民中年紀最小的僅二十六七歲。

  常黑寶、王小狗、王見明、劉模先、崔竹存、董時坤(均為音譯)……這些人的名字,被記錄在興隆村患癌死亡人員的名單上。27歲的張紹明說,那不是符號,是曾經活生生的人。其中的董時坤如果還活著,和他同歲。

  


  張朗生說,今年缺水,麥子長到一半就無法耕種下去。

  


  興隆村的化工廠外土地已經鋪上厚厚一層白灰,附近的水源遭到嚴重污染。

  


  興隆村外有多家大型化工廠,附近的水源遭到嚴重污染。被污染的水塘乾旱的時候底部也呈白色。


  當地一位村民介紹說,2008年和2009年,興隆村又先後有包括26歲的王路平、42歲的王紅兵和常萬榮的妻子在內的多人死於癌症。現在,村民常鴨福40多歲的妻子剛剛被確診,和多位患者一樣,正等待生命的終結……

  在刺鼻的腥臭籠罩下,南都記者昨日對興隆村周邊進行了實地調查。雲南銀河紙業、龍源鋅業有限公司、龍海化工的兩個廠區、東陸冶煉廠、富強磷石膏廠等數十家大型排污企業將興隆村圍了個水泄不通。其中龍海華工一個廠區,距離興隆村的小寨子不足千米。

  在這些廠區調查20分鐘過後,記者的喉嚨開始發癢、臉部有輕微刺痛感。而這些,在當地村民眼中都是「平常事」。

  51歲的村民李木金說,西橋工業園區中,最早進駐在興隆村的是銀河紙業,另外一家化工廠在此地也有近20年的歷史了。村民們就環境問題向有關部門多次反映,而陸良縣環保局等有關組織也曾到該村調查,但最終都不了了之。

  「環保局說,水源質量和空氣品質確實不達標,但不能確定患癌死亡的村民就是與這些工廠的生產排放有關係。」李木金說,為了和村民搞好關係,有工廠還曾為興隆村捐建小學。

  污水亂排重創水源

  在當地村民的指引下,記者對興隆村周邊的多個河道和水渠進行實地調查。在一處隱蔽的山丘處,一家無牌粉煤灰小廠將整個山坳占據,「嚴禁人、禽進入安全網內,內有有害粉塵,不聽忠告者後果自負」的紅色大字格外扎眼,旁邊的水渠因為多年的粉塵沉澱,已經荒廢。

  村民老劉說,周圍遍布的鐵絲網是礦主自行圈起的,類似這樣「自行圈地掙大錢」的情況在小白戶鄉村四處可見。

  「既然知道粉塵煤是有害的,為什麼還允許這樣的企業開在我們村子裡?」老劉說,因為不停地排放粉塵,水渠內有水的時候,村民也不敢用。

  為了圈地,這些私營企業主還大面積地砍伐已有植被。在興隆村邊上,大片剛剛長成的林木被貼著根部砍斷。記者目測了一下,僅在粉煤灰廠山坳邊,被砍伐的林木就有近10畝。

  在興隆村附近耕地的道路,大量生活垃圾堆放在路邊,綿延數公里。村民介紹說,生活垃圾除了是部分不守規矩的村民丟棄的外,其中絕大部分是附近工業園區的工廠夜裡派車偷運至此的。

  進村前,一條不知名的河渠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青紫色的水流沿著河渠一路向西流去。張紹明說,這是化工廠的排污渠,這些水隨著河渠全部流到了下游的河溝里,導致灌溉用水受到破壞。

  「他們在工廠裡面也挖了不少排污井,一些毒性太大的污水就通過排污井直接排到地下。」圍觀的村民說,這在當地是公開的秘密。雖然現在大旱,需要打井尋水,但他們絕不會在工廠邊上鑽探,這裡的地下水早在數年前就靠不住了。

  


  興隆村的化工廠排出大量刺鼻的氣體和塵埃,附近的居民在露天需要掩鼻而行。

  


  南盤江的水位已經明顯下降,水質十分惡劣,江邊的地段布滿垃圾。

  


  興隆村,龜裂的魚塘里不時可以發現死去的河蚌。


  廢料堆積耕地荒廢

  繞過興隆村前的廠區,「雪白」的泥土淹沒到腳踝。一輛滿載工業廢料的卡車經過,頓時狂亂飛揚的「雪花」讓人聯想到電影畫面中的「雪風暴」,不到1分鐘,記者口腔和鼻腔中已經被「粉塵」裹滿。

  就在距離一家化肥廠不遠的地方,一輛農用卡車正在向路邊傾倒白色泥狀物質。司機師傅說,這是從邊上的工廠里拉出的工業廢料。

  一些村民說,就是因為這些被就地屯放的工業廢料,興隆村位於廠區附近的耕地被侵占了,已經到了無法耕種的地步。而即便是距離廠區稍遠的其它土地,村民說,種出的蔬菜和糧食也靠不住。附近鄉鄰知道興隆村的情況,都不敢「關照」。

  對於這些,附近工廠的負責人在面對村民質疑的時候仍堅持「土地已經是我們的,與村民無關」。

  村民們說,這些土地都是早年被租賃或低價轉出的,現在他們擔心的是,合同期滿後,耕地的復耕還有無可能。在他們眼裡,這樣的環境破壞已經不可修復。

  水源絕流學校或停課

  在距離工業廢料堆積處不遠的地方,是「龍王潭」的所在地。村民昔日的生活水源已經被蓋起的廠房覆蓋。但在村民的引領下,記者還是找到了一處龍王潭的出水口,厚厚的粉塵覆蓋下,水源已經徹底壞死。

  沒有了龍王潭的水,村民意見很大。當地政府很快協調解決了村民的吃水難問題———從興隆村後面一個叫「大河沿」的抽水供給。這一舉措在當時立即見效。由於離廠區較遠,大河沿被作為村民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長期使用。

  記者昨日驅車趕到大河沿時,這裡早已枯竭。在興隆小學邊上開超市的村民劉燕坤說,目前,興隆村已經無水可飲。

  從今年2月開始,村民開始在村內設法打井。但長期的乾旱導致土地硬死,尋找地下水源的行動嚴重受挫。為了滿足興隆村小學400多師生的用水需要,當地新農村辦公室工作人員在大河沿放下水泵將一些死水(水窪)抽上來,灌入水塔專供該校使用。

  當地官員很清楚,大旱當前,這樣的做法只能救急,治標不治本。「沒辦法啊,流動水源沒有了。地下水如果還找不到,只能停課了。」興隆村新農村辦事處官員說,這樣的情況不僅在興隆村出現,附近的板橋、三岔河、馬街等鄉鎮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本報特派記者發自雲南陸良

  工廠老闆:

  例行檢查均達標村民胡攪蠻纏


  在調查過程中,記者多次試圖進入廠區內部採訪被拒。按照兩家工廠門前公開貼出的聯繫方式,記者昨日下午致電兩名工廠負責人。另記者意外的是,對於村民的投訴,這兩名負責人均表示「知情」。

  但他們同時宣稱,工廠與村委以及其上級主管部門簽有合同,不存在違規、違法生產的情況。一名工廠負責人還稱,在當地每年例行的「節能減排」考核中,他們均沒有被查出任何問題。對於村民多年的上訪和投訴,他們認為只是一部分「不懂法律」的村民在胡攪蠻纏。

  「這是狡辯,環保部門不可能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麼。就是不重視。」一位村民無奈地說。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南方都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325/161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