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武漢400別墅建成5年後要拆遷 官方稱為節約土地


3月17日,武漢市洪山區馬湖新村即將拆遷的小區一角。新華社郝同前攝


近日,武漢市洪山區馬湖新村剛剛建成5年的「聯排別墅」遭遇拆遷復建。此舉在網上引發資源浪費的爭議。專家建議地方政府在城市化的過程中不能單純以GDP 或者城市擴容作為政績標準。

  位於武漢市洪山區的馬湖新村內安置著原馬湖村的2000多居民,這裡是統一規劃和修建的三層小洋樓,如同 「聯排別墅」,每套房屋面積240平方米至360平方米。小區設施一應俱全。

  3月15日,小區二期公告欄貼出公告:馬湖新村二期和三期總計400餘套小洋樓近期就要拆遷。

  3月16日,馬湖新村拆遷「新建別墅」的事情在網上引起熱議。網友指拆遷復建時對社會資源的浪費。

  對此,武漢市洪山區「城中村」改造辦公室副主任程霖表示,雖然是「折騰」,但改造「城中村」實現了村民利益、地方經濟和商業開發等方面的「多贏」。

  專家指出,馬湖新村的遭遇是「拍腦袋」政策荒誕組合的結果,建議地方政府不能單純以GDP或者城市擴容作為政績標準。

  調查

  新小區讓地「城中村」改造

  村委會主任稱,為節約土地才拆遷,原先村民可享受城市待遇

  據調查,馬湖新村「短命」小區的由來有著複雜的歷史和政策原因。武漢市洪山區「城中村」改造辦公室副主任程霖介紹,馬湖新村的房子屬於農民還建房,讓地給城中村改造。

  農民還建房建成「聯排別墅」

  馬湖新村是馬湖村還建小區。2003年左右,湖北省高科技創業園及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高科技項目相繼在馬湖村徵用大片土地。為安置村民,項目開發商興建了馬湖新村。大體上分為2003年的一期、2005年的二期、2008年的三期。然而,按照當時的政策規定,農民還建房的建築高度不能超過三層,因此形成了現在的「聯排別墅」。

  「還建用地」變身「開發用地」

  武漢市城市規劃管理局2007年12月23日《關於批覆洪山區馬湖村綜合改造規劃的函》顯示,馬湖新村二、三期是規劃還建用地。區「城中村」改造辦公室有關人員介紹,目前二、三期的土地已經變更為開發用地,於去年12月30日在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的網頁上掛牌出讓。

  在一份洪山區洪山街道辦事處提供的情況說明上,記者看到,馬湖新村二、三期所在地塊已於今年1月被武漢潤城天地房地產有限公司摘牌。

  據程霖介紹,根據武漢市「城中村」改造的相關政策規定,「潤城天地」拿下了將拆遷、補償、還建安置等捆綁在內的「城中村」改造項目,也就是說,安置村民的高層小區由 「潤城天地」出資建設,而即將拆遷的馬湖新村二、三期地塊的商業開發權則被「潤城天地」收入囊中。

  面對「拆新房蓋高樓浪費」的說法,馬湖村村委會主任程愛山認為,並不存在浪費。「三層樓安置村民才是浪費,修成高層是為了安置更多的村民,為了節約土地才拆遷。至於原先的村民,可以享受城市的待遇,是好事。」程愛山說,村民中大部分人已經與「潤城天地」簽訂了搬遷協議。記者在馬湖新村三期看到,2008 年才建成的馬湖新村三期已開始拆遷。

  探因

  「拆遷復建」為「多贏」而折騰

  馬湖新村部分居民並不排斥「拆遷復建」,但他們希望「根據當地房價適當補償」。

  記者在拆遷戶與「潤城天地」的還建協議書上看到,村民可以在新建的高層小區里按照1:1的比例獲得商品房,原住面積超過300平方米的按照每平方米1200元的價格給予貨幣補償。

  村委會主任程愛山分析,馬湖新村開建的時候,地價很低,也沒有商品房開發。時隔5年,隨著城市發展,馬湖村已經被劃入三環以內,房價攀升。村民可以不花分文就拿到300平方米的商品房,按每平方米均價7000元算,一下子就成百萬富翁了。

  雖然是「折騰」,但在官員眼裡卻是一盤「多贏」的對弈。程霖分析說,改造「城中村」實現了村民變居民、土地集體所有變國有、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制改制等好處,村民利益、地方經濟和商業開發等方面獲得「多贏」。

  專家說法

  看似「多贏」實則推高成本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所長馮桂林認為,城市化過程是個物質升值過程,地方利益很容易為經濟效益馬首是瞻,而忽略了科學發展的真正含義。馬湖新村的遭遇是「拍腦袋」政策荒誕組合的結果。即便非得拆遷「新小區」,那麼也應該考慮合理規劃、杜絕浪費,考慮到弱勢群體的利益訴求。在拆建中,地方政府、開發商、城鄉居民看似都收穫了效益,但實際上「浪費了納稅人的錢,其結果就是推高開發成本,抬升房價」。馮桂林說,地方政府在城市化的過程中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和職能,不能單純以GDP或者城市擴容作為政績標準。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新京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325/161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