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西南大旱 政府袖手 民間自救"救災」網站上線

中國西南地區的乾旱日益嚴重,有中國網民開設救災網站,為外界及災民提供及時的信息援助,以彌補官方救援工作的缺失。自由亞洲電台香港特約記者心語的採訪報導

圖片:「救災」網站提供了地圖和詳細的救災資源分類 (心語螢幕截圖)



下載視頻


中國西南的大旱持續數月,雖然官方做了一些表面的努力,總理溫家寶兩會後馬上到當地進行考察,但是實際上面對嚴重的旱情,並沒有讓公眾信服的救濟措施。而溫家寶拔麥苗、和當地官員群眾交流的照片被占據在官方媒體主要位置,又被網民們批評為官方的再一次表演。除了大篇幅的宣傳內容外,官方的網站完全缺乏對災情信息的及時披露和有效的救濟導向。

網民們設計開發了一個專門用來反映災情和救濟資源流向的網站,並在星期三公布上線。

這個叫做「救災」的網站,採用了國際上領先的開放代碼軟體Ushahidi ,這套軟體專門為救災開發,在東南亞海嘯、海地地震以及台灣的地震救災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網站發起者之一羅先生星期五告訴本台記者:「就因為我們一直都參加救災,從2008年開始,到冰災、到地震,都有參與援助的事情。以前的經驗告訴我們,其實資源不是特別重要,不是特別大的問題,有很多人有熱情,有意願,但是信息的平台,是很缺乏的,就是需求和供給,還有行動透明。大家可以看到,可以互相協作的機制是從前沒有的。所以我們就想用這個平台。正好Ashahidi這個平台我們覺得比較成熟,因為以前在非洲也用,在海地也用,所以我們就用這個平台來漢化,再加上我們覺得合適的功能。」

羅先生說,網友們整理了各地災害狀況,以及所急需的物資和相關的聯絡信息。但他認為這樣的系統需要與官方 的資料庫有很好結合,然而官方的數據往往不真實,或者是秘密。一位在北京從事公益事業的網友Agaguk 告訴本台記者,「災害這樣的事情都是需要動用國家資源的,從政府的角度來說,他們會覺得這種事情可能會涉及到穩定,不希望民間有太多的介入,或者有行動。然後另外一方面,從民間來說也覺得災害這種事情通常都損失巨大,影響面很廣,也不太適合民間力量回應,但是也不是沒有這些可能性。汶川地震的時候,我們就討論過民間對災害和減災的響應機制。」
 
網友們認為,在災害面前,政府高調歌頌自己的「關愛」,實際的撥款卻十分有限。據《新華社》消息,財政部宣布給西南五省下撥兩次共1.55億元抗旱經費。網易新聞的網友說「西南五省,人口都至少也是1.55億人,如此平均每人一元錢。網民同時留意到中共政府援助貸款白俄羅斯超過10億美元。網民們對比後發現,中共政府在維繫其統治聯盟的努力遠遠超過對國民的關心。
 
與此同時,網民們發現儘管大旱當道,官方竟仍然宣布在雲南的西雙版納舉行潑水節,要維繫自己的政績面子。有網友說,「人都要渴死了,還要潑水。長期關注生態環境的網友海豚表示,政府要是真的維繫自己的政績面子,不是要借潑水,而是要從根本上去改善生態環境。「因為當地要發展經濟,就去亂砍伐那些原生的次生林,栽種一些特殊的樹苗,為了造紙,這是以極小的經濟利益換來了現在巨大的損失。政府方面要做的是計劃性的從長遠利益來考慮,恢復植被和生態的問題。西南五省1.5億左右人口,假如因為飲水問題導致各種疾病、難民潮,都是政府要考慮的問題,所以根本問題還是生態平衡, 保護自然環境的問題。」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327/161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