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今日古巴見聞 原來美國如此優待中共

—寒山:古巴見聞錄(1)

對於中國人來說,古巴是一個既遙遠又相近的國家。遙遠是說它的地理位置、歷史演變和文化傳統,相近則是因為自1959年古巴革命以來,這個加勒比海的島國走過了一段和中國1949年以後類似的道路;而當中國改鉉易轍之後,古巴仍然頑固守舊。這樣,今天的古巴,既可以讓中國人看到自己的過去,也可以讓自己對今天的社會現實有一個對比。

照片是古巴人在機場迎接從美國回來的親友。(寒山提供)


今年三月,我有機會從美國去古巴做學術訪問,在哈瓦那和聖地亞哥停留了將近兩周,對這個國家作了近距離的觀察。在以下幾周的節目中,我想和聽眾分享自己在古巴的觀感。

(一) 美國人怎樣去古巴?

一般來說美國人不可以以私人身份去古巴,在美國定居的外國人也是如此。這是因為在美國對古巴的經濟制裁政策下,美國人去古巴被認為是給古巴的經濟輸血,因為你要帶去外匯在那裡消費。

但是,美國政府有規定有這麼幾種人可以去古巴,他們包括職業的新聞記者、去古巴從事研究和參加學術會議的職業研究人員,和在古巴高等院校進修並積累美國高校承認的學分的學生。總的來說可以看成是為文化交流保留一定的餘地。如果你以這種身份去古巴,可以去美國財政部的一個部門申請去古巴的許可,然後到古巴設在華盛頓的聯絡處去辦簽證。

美國政府又規定,在古巴期間,你的消費是受到限制的,每天不得超過大約170美元,不得從美國攜帶任何比較珍貴的禮品,尤其是不得把這些禮品送給古巴黨政機構人員。除了書籍、明信片、CD和一些簡單的手工藝品,不得購買任何古巴商品,尤其是雪茄菸和蘭姆酒這些古巴特產。

但是,實際上,這些條件對那些真正想去古巴的美國人根本不起作用。他們可以不從美國直接去古巴,而是繞道第三國,尤其是墨西哥和加拿大,甚至加勒比海的度假勝地拿騷,在那裡獲得古巴旅遊簽證進入古巴。

古巴因為需要外匯,歡迎西方旅遊者,因此對這些遊客基本不作限制,來者不拒。由於美國和古巴之間沒有外交關係,無論是從美國還是其他地方去古巴,古巴的簽證機構都不把簽證印在美國人的護照上,而是發一張單獨的簽證紙,這些美國人進入古巴後,古巴海關也不在他們的護照上留下任何入境記錄。這樣,那些從第三國進入古巴的美國人從第三國回美國時,美國海關無法知道他們是否去過古巴。這樣做雖然簡單,但萬一在古巴遭遇麻煩時要美國政府出面,那就是一個法律問題,此外在古巴如果遇到醫療問題,回國後也很難讓自己的保險公司承擔。

但這些美國遊客並非美國人去古巴的大頭。從美國去古巴的,多數是那些通過種種途徑離開古巴在美國定居的古巴人。對於這些人,美國政府作為專案處理,允許他們回古巴探親,允許他們攜帶大量商品回古巴,也允許他們攜帶相當數量的美元。

在邁阿密國際機場去古巴的侯機廳和辦理行李託運的大廳,人們可以看到一個壯觀景像:成百上千生活在美國的古巴人推著行李車,上面堆滿了小山一樣的包裹。這些包裹由打包機統一用天藍色塑料薄膜包緊,從外觀上看不出裡面是什麼,但我到了古巴以後知道,裡面是從衛生紙、洗衣服到奶粉、服裝,應有盡有。此外,有些難以打包的,例如自行車和電視機,則一目了然。到了古巴,一走出簡陋的哈瓦那國際機場那扇狹窄的門,就看到兩邊擠滿了古巴人。他們都在翹首以待,盼望他們的親人和從美國給他們帶來日常生活用品。

那麼,古巴日常生活又是怎樣的一個狀況呢?我們下次節目再介紹。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402/16233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