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徐達內:目送 [512中共媒體的宣傳忽悠攻勢]

「即便最激進的觀察者在今天——汶川大地震兩周年之際,也不得不承認災後重建帶來的新面貌,這片曾浸染了人間最大悲苦的土地,是中國兩年來變化最大的地方」——南方都市報在深度特刊開篇語中這樣寫道。

特派記者們已經回到了四川,發出「5.12」兩周年時的見聞。雖然不比一年前的聲勢浩大,但各地媒體還是多在頭版宣示紀念,並製作專版。午後出版的新民晚報更得以用頭版頭條播報上午通車的震後四川首條城際快客。

聚光燈再次打亮時,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重拾對黨、政府和社會主義體制的讚揚,再謝全國人民之大愛與災區民眾之自強。所刊圖文通過新舊對比的方式,說明災區重建的巨大成就。 「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這正是央視出鏡記者們頻繁引用的評價,在介紹東汽重建步伐後,新聞聯播短評升華主題——「中國力量,世界讚嘆」。人民日報除了頭版頭條「人民滿意的壯麗答卷」、圖片專刊「震後兩年新生活」、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署名文章「這裡正從悲壯中生長希望」以及「讓人民滿意」的評論員指示外,還在頭版推薦了一篇來自副刊版的散文「春回映秀」,作者陳世旭讚美道:「又一個春天來了!誰也不能泯滅的生機正在蓬蓬勃勃地湧現」。

5.12兩周年,我們收穫了哪些進步?這是新華每日電訊的設問。評論作者寫道,「今天我們當然不能再沉溺於悲痛、糾結於遺憾;也不能僅是誇耀重建成績,或者說一切都已復原……兩年之後,我們已經可以淡化悲痛,但更要善用悲痛所積蓄的力量,凝聚大救援中形成的共識,留住災難中激發的大愛。這或許是對5.12最好的紀念」。

一些總編願意使用家常語氣,類似「災區親人們,你們都好麼」(山西晚報),以及「震痛兩年,汶川,你還好嗎?」,以統領那些對災民生活的重訪報導。瀟湘晨報繼續了封面素色大圖的風格,為兩周年祭選取的核心詞是「目送」,在記錄那些倖存者漸行漸遠的背景後,編輯許願「我們目送他們成長」。與「目送」之意相仿的還有南方日報頭條評論,寄望災民們「在重生中尋找自尊和自信」:當一座座學校、醫院、民房落成後,當援建隊伍陸續撤走後,災區幹部群眾會漸漸走出聚光燈,回到常態的生活軌跡。那個時候,他們要努力靠自己的雙手經營自己的家園,並在這種努力中,尋找到自尊和自信。或許這正是汶川重生最大的力量。

更加自信的語言還出現在四川當地媒體之上。成都商報使用了通版的特殊規格,展現兩個5月12日的都江堰影像,口號激昂:只要有偉大的人民,有黨的正確領導,哪怕重頭再來,我們也一定可以創造輝煌。在通欄標題「永留天地的銘記」下,作者再度引用了領導人的打氣:「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除了刊登「汶川抗震救災提供巨災應對範本」的研討會消息,以及傳達成都官方針對地震傳聞作出的闢謠外,四川全省暢銷的華西都市報在「北川老縣城15日起適度開放」的圖片引領下,提供專刊四大視角:災區新貌、民生巨變、感恩奮進、百姓信心。不過,網站編輯還是能找到他們更想要的新聞點,比如搜狐在專題中推薦的標題——「媒體:地震2分鐘震後跨越20年」。媒體系指華西都市報,而這句得到特別改編引薦的標題在紙面上本是「震後重生,都江堰一步跨越 20年」,刊於該報特刊第20版,原句來自都江堰市委書記劉俊林,這位官員認為,通過災後重建,該市整體發展水平至少提前了20年。

另一則由網易改編的標題沒能像搜狐那樣長命。新京報在第24版刊出調查報導,標題為「漩口政府人員率先入住安居房,汶川漩口鎮負責分房官員稱,擔心居民先入住會損壞房屋,居民尚不知分房時間」,網易編輯在新聞首頁要聞區推薦時將其意強化為:「汶川公務員率先入住安居房,普通居民至今仍在簡易過渡房內等待」。不過,午後,此稿撤出要聞區及相關專題,騰訊等曾作轉載的網站亦連結失效。

除了運用編輯技巧帶來傳統媒體原作不能企及的效果外,四大門戶也都在今天上午以新聞頭條位置打開了他們的多媒體紀念專題,新浪的特別策劃名為「走近生的力量」,網易推薦由21世紀報系發行人沈顥詩作改編的歌曲「哀悼日」。冠以「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啟示錄」和「災後重建的中國式路徑」之名,新華社和中國網所發稿件也獲得門戶推薦位,作者們再將海地地震與汶川、玉樹地震作比,宣告這條中國式路徑「通往永遠向前的方向」。

除了「多難興邦」和「歷史的進步為補償」這樣的高層語錄外,中國青年報甚至把胡錦濤的玉樹板書移向四川,用「新學校已成四川地震災區最美風景」的頭條消息來印證「新校園,會有的!新家園,會有的!」當然,除了玉樹災情可以向「5.12」兩周年紀念專題提供新鮮話題外(環球網:摸著汶川的石頭趟過玉樹的激流),世博會則是上海媒體需要關照的當下。市委機關報說的是「援建都江堰,延伸『世博精彩』」,其子報新聞晨報則以世博觀眾在城市生命館環幕電影播放室內觀看有關「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像為導,刊出記者在上海世博場館中探尋如何「重建更安全的城市」的心得。

能壓過全民紀念 「5.12」的大事要屬「雞毛蒜皮」。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成為多家市民報紙頭條,CPI漲2.8%逼近警戒線的消息與房價、菜價升幅得到標題宣告,連日來得到聚焦的大蒜暴漲行情再獲版面。華商報設計師在頭版畫了道弧線,以圖說明「房價沒降,12.8%」和菜價上漲28.7%間的關係,廣州日報更是加上一句壞消息:2647,股市創12月新低。不過,也有媒體願意提供希望。海口晚報告訴市民,「菜價開始降了」;南方日報對房價4月又大漲的分析是「最後的瘋狂?」

對房價瘋狂的這種驚恐之情反映在鄭州晚報的頭版頭條標題上就是三個大問號:「怎麼又漲了?這是為什麼?難道『史上最嚴厲房產政策』不管用?」只是內版答案並無出奇: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目前的統計數據來自國家相應政策出台之前,所以政策的作用還沒有反映到數據當中。房價指數仍在同比上漲,相信下個月的數據會顯示出房價下降的趨勢。

物價飛漲的數據沒什麼人出面質疑,下降的消息就大不一樣。近日熱載的那則北京房價「大降8000」報導遭到了公開質疑,新京報雖然昨亦刊出,但今又向作者提供陣地,懷疑其間有「數字遊戲」:人們普遍「不相信」這一數據,因為切身的感受是,身邊的樓盤沒有出現如此驚人的跳樓價。文章認為,「大降8000」 的數據是緣於有關部門暫停發售高價樓盤,於是就此反問「用局部替代了全部,雖不能說數據是假,但這種數字遊戲能夠真實反映房產市場的全貌嗎?」

更強有力的直接證言恐怕還得來自任志強。新京報和南方都市報還根據這位「大炮」地產商的微博記錄,提供報導「北京房價降了八千?任志強:自欺欺人」,南都副題為:有數據顯示新政後京城房價暴跌三成,網友感慨 「被下跌」。

與此同時,廣州和上海媒體提供的最新政策動向是:上海樓市調控細則近日出台,將開始徵收房屋稅;廣州明確不限購第三套房。

趙作海對刑訊逼供的指控細節得到了河南以外媒體的大段引用。曹林通過新京報表達對這位農民「有冤不申訴」的錯愕之情,感慨他入獄後感覺「生活穩定」不願離開中蘊含的反諷。這位時評家更是推測趙作海不申訴另有重要原因:如果知道申訴會換來更讓他受不了的刑訊逼供,叫法律法律不應,叫正義正義沒有回聲,趙作海還會去申訴嗎?

「被旅遊」的又何止趙作海一個?南方農村報5月11日曝光稱,廣東省興寧市為防止村民上訪,組成 「陪訪團」陪同遊山玩水,信訪花費已成為當地政府重要開支。於是,地方政府「花錢買穩定」、「人民內部的問題用人民幣解決」的維穩路徑,也成為連日來時評家們的一個熱點話題。中國青年報今刊評論,形容此為「鋸箭療傷」,籲求治本之道:「維護憲法所賦予的公民合法權利,有權利的保障才有相對的利益均衡,有利益的均衡才有社會的穩定」。

派出警察駐守幼兒園小學門口以防屠夫,這算治標還是治本?今日再發校園血案,新華社發出報導,引用陝西官方消息,稱南鄭縣一村民持菜刀闖入該村幼兒園,死傷20人。4月以來,中國各地連發多起幼兒園及小學血案,輿情沸騰,直至周永康公開承諾部署守衛,媒體間甚至還因描述兇殺細節會否導致模仿一事引發報導倫理爭論。

從目前情形看,這則衝破安全承諾的最新慘劇獲得了有節制的公開報導。至晚間7時,新華社至少曾發出兩則公開稿件。晚間,在四大門戶上,這則消息的典型位置是國內新聞區頭條,由央視新聞頻道提供的視頻畫面亦獲准引用。在搜狐早間曾提供的要聞區位置上,標題已然由「北京制止7起校園治安案件 ,控制10名嫌犯」的新京報消息替換,原本曾迅即建立的專題亦消失難覓。 

新京報上,陳杰人從正當性和可能性兩個方面著手,反駁了昨日長江日報作者劉敏的「全面禁菸涉嫌人群歧視」論:公共場所吸菸者對公共衛生和他人健康的侵犯,是一種原發性的侵權行為,它只是基於自身欲望的一種行為,缺乏任何正當性。

最新的國際新聞除了布朗哽咽辭職、卡梅倫成為英國200年來最年輕首相以及利比亞一架客機失事的突發事件外,要數朝鮮媒體對本國「自主研發出核聚變反應技術」的自豪宣告。在金正日「掩耳盜鈴」式訪華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九常委集體出動接待之後,這個已經被越來越多中國民眾感到「難以理解」的政權,宣布該項成果為「開發新能源打開了突破口」。不過,在騰訊專門提供的背景知識中,編輯以黑體字突出了以下段落:「比原子彈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是氫彈,就是利用核聚變來發揮作用的」。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FT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513/165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