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華語娛樂 > 正文

台北電影獎大贏家 《乘著光影旅行》獲百萬首獎

百萬首獎由「乘著光影旅行」獲得,導演姜秀瓊(中)、剪輯許 紘源(右)、出品人羅綸有(左)獲獎後合影。(圖/中央社)
台北電影獎大贏家 《乘著光影旅行》獲百萬首獎

第12屆台北電影獎今晚(10日)於台北中山堂揭曉,由侯佩岑、曾國城主持。《乘著光影旅行》奪得本屆百萬首獎、最佳紀錄片、最佳剪輯三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而《簡單作業》、《第四張畫》、《第36個故事》、《父後七日》各獲得兩項大獎。

不同於金馬獎的規則,「台北電影節」是以「電影」為單位做為入圍名單,因此一個獎項平均有10個入圍者,因此也發生了入圍者不知道自己入圍的趣事!此外,台北電影獎還有一個特有的「百萬首獎」,是由「最佳劇情長片、最佳紀錄片、最佳短片、最佳動畫片」四首獎中選出一部電影,除可獲得獎座一座,還可獲得新台幣100萬元,堪稱電影獎最大獎項。

本屆 「百萬首獎」由《乘著光影旅行》獲得,導演之一的姜秀瓊謙虛地表示,真的很不好意思,因為所有參展的電影她都看過,很感謝評審這麼支持獨立製作而且跨界的影片,她說,這部電影是獻給台灣所有參與電影的電影人。

她也覺得非常的開心,今天是從侯孝賢導演跟張艾嘉的手中拿過此獎,從電影新浪潮以來,今年能在電影節獲得此獎,特別具有意義,她同時也表示,是兩位評審打敗了這些電影,而不是我們。


高精度圖片
藝人郭采潔榮獲最佳新演員獎項。(攝影/李佩蓉)


高精度圖片
最佳女配角獎項由《父後七日》演員張詩盈獲得。(圖/中央社)


各獎得獎感言

《第 36個故事》獲得「觀眾票選獎」、「最佳音樂獎」。從40部影片中獲得「觀眾票選獎」,導演蕭雅全非常開心,他表示除了導演獎,這是他最希望得到的獎項之一,很高興觀眾可以喜歡。

「最佳導演獎」由鄭文堂以《眼淚》獲得。身兼宜蘭縣文化局長的鄭導演因為工務繁忙沒有辦法過來,由其女兒兼女主角鄭宜農代為領獎,並表達感謝,「我爸應該會覺得很爽,希望他能繼續拍下去。」

最佳劇情長片由《第四張畫》獲得,導演鍾孟宏人在大陸無發出席,由劇中演員納豆、畢曉海代為上台領獎,納豆並開玩笑的表示導演選他就會得獎。

影歌雙棲的郭采潔則以《一頁台北》獲得「最佳新演員獎」。原本因為在宣傳期而無法到現場。得知獲獎後立即趕到現場,他表示要兼顧歌手及演員的角色是很困難的,很抱歉一開始沒有辦法跟《一頁台北》的工作人員一起到現場,很感謝導演,謝謝他發現了我。

「最佳剪輯獎」由關本良、許紘源以《乘著光影旅行》獲得。關導演有事無法到現場,由許紘源一人領獎,許紘源表示關導演不同於台灣其他的導演,是以觀眾的角色去做電影,很棒!與導演一起工作的感覺?他說,因為關導有完美主義,所以跟他一起工作其實很辛苦。

《簡單作業》獲得「最佳動畫片」、「媒體推薦獎」。《簡單作業》導演吳德淳除了感謝工作人員,特別感謝太太,並在台上大聲說出「我愛你」,令現場一陣心跳與驚呼。導演獲得「媒體推薦獎」時表示,很感謝各位媒體的支持,目前還在思考如何做出更好的作品,很感謝大家!

《父後七日》獲得「最佳編劇獎」、「最佳女配角」兩項大獎。最佳女配角張詩盈表示,剛剛一路上接到手機才知道有這個消息(得獎),原本以為不會是自己。張詩盈感謝導演讓他有發揮的空間,演了很多種角色,也感謝父母支持以及表演老師杜思慧;至於其中孝女一角,她則表示是擷取生活中的印象經驗演出。

最佳編劇獎,《父後七日》原本是自由時報的文學獎作品,獲獎人劉梓潔同時有是該電影的導演之一,她表示獲得從得文學獎首獎到現在,獲得最佳編劇獎對她是一個更大的肯定,「爸爸應該有在天上保佑我吧。」她說。

最佳技術獎,由黃美清、陳柏任以《艋舺》獲得。黃美清表示很高興藝術獲得肯定,將現代美學加入80年代的元素,往下的發展是可以被預期的。

高精度圖片
最佳男演員為《第四張畫》男主角畢曉海(左),最佳女演員為「聽說」女主角陳意涵(右),兩人獲獎後合影。(圖/中央社)

高精度圖片
最佳劇情長片由《第四張畫》獲得,小男主角畢曉海(左)與納豆(右)領獎後,躍起接受媒體拍照。(圖/中央社)

評審的話

今年評審由小野與張艾嘉擔任主評。小野表示,與金馬獎不同的是,各影片都是自成一項,比較不那麼商業,以前百萬首獎只有「最佳劇情長片」可以獲獎,但經過討論再度恢復成為四個獎項皆可參選。

至於「最佳新演員獎」,其實今年的新演員非常多,所以在這一項非常難選,因為還有短片裡還有很多非常精采的演員,經評審後,認為郭采潔是最耀眼的一個。

女主角票數則非常接近,而且是一投再投。我們用三天的晚上,提前討論,因為辯論很久,從她以前的演出到現在的差別,包夸肢體動作,才決定下來。許多獎都競爭激烈,對於「艋舺」只拿下一獎,小野表示,這不表示拍不好,導演鈕承澤與製片李烈都對台灣電影非常有成就。

小野表示,做為評審,唯一能給電影人的,就是(肯定)他們的熱情、付出的時間,其實壓力很大,因為選了就代表這是今年最好的,選完之後回去自己還會再回想,不希望給錯,直到評審結束才發現最後的得獎獎項這麼平均。

至於畢小海獲獎,張艾嘉表示,我們也是為這個東西討論了很久,遊戲規則是差一票就全部再投一次,你們去看這部電影就知道為什麼畢曉海會得這個獎,跟他對手的演員都是很精湛的演員,影片中能看到他的光芒與吸引力,他就是演員。評審原本想他這么小的小孩,得獎會不會有壓力,但是最後還是回歸到最簡單的定義頒他這個獎。

葛香亭文英獲得終生成就獎

終身成就獎則是由葛香亭、文英阿姨獲獎,並由其家屬代領。

文英阿姨以60部影視作品傳達了強烈的戲劇性的演員形象,在政府大力推行國語時演出許多台語影片,以其特有喜感與魅力成為許多年輕人的最愛。文英阿姨的孫子上台時表示,阿嬤已經離開十一個月了,時間過的還蠻快的,但因為留下了這麼多的影片,透過這些影片還可以再次看見阿嬤。他也感謝跟文英阿姨一起共事的同事,因為有他們才有今天的、大家心中的文英阿姨。

香港藝人葛香亭演過超過170部電影,多次詮釋一個經歷戰亂、為家庭、為信念而委屈自己的角色,豎立了一個寬厚的父親形象,葛香亭並建立「演員工會」,為演員們爭取演員福利,並建立了一個很好的社會形象。葛香亭女兒上台領獎時,也特別感謝李行導演為其父親後事的幫忙。

台北市長郝龍斌並致詞表示,肯定及感謝葛香亭、文英的貢獻,並表示他們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本屆【台北電影獎】得獎名單如下:

(1) 台北電影獎:《乘著光影旅行》

(2) 劇情長片類:
◎最佳劇情長片:《第四張畫》鍾孟宏導演

(3) 非劇情長片類:
◎ 最佳紀錄片:《乘著光影旅行》關本良、姜秀瓊導演
◎最佳短片:《爸爸不在家》陳博彥導演
◎最佳動畫片:《簡單作業》吳德淳導演

(4) 不分類個人獎:
◎最佳導演獎:鄭文堂《眼淚》
◎最佳編劇獎:劉梓潔《父後七日》
◎最佳男演員獎:畢曉海《第四張畫》
◎ 最佳女演員獎:陳意涵《聽說》
◎最佳男配角獎:蔡振南《老徐的完結篇》
◎最佳女配角獎:張詩盈《父後七日》
◎最佳新演員獎:郭采潔《一頁台北》

(5) 不分類技術獎:
◎最佳攝影獎:廖本榕《臉》
◎最佳剪輯獎:關本良、許紘源《乘著光影旅行》
◎ 最佳音樂獎:雷光夏、侯志堅《第36個故事》
◎最佳技術獎:黃美清、陳柏任《艋舺》

(6) 其他不分類項目:
◎媒體推薦獎:《簡單作業》
◎觀眾票選獎:《第36個故事》
◎電影產業獎-劇情長片:《台北星期天》何蔚庭
◎電影產業獎-短片:《狙擊手》程偉豪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大紀元記者李佩蓉台北採訪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711/173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