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大陸流行天價幼兒園費用貴過上大學 政策是推手



  上幼兒園比上大學還貴?沒錯,以廣州為例,全城幼兒園價格「飛躍」,就連中低檔幼兒園的學費,都已經直逼甚至遠超大學學費,一年下來經常學費過萬

  天價幼兒園不是個新鮮事,卻成為了近期的討論熱點:《人民日報》上月連續發表5篇調查文章,分析了「入托難」的原因。還有人說,不能讓幼兒園成為資本牟利的樂園,應該在幼教領域「去民辦化」。

  入托難,收費貴,似乎已經成為全國通病。但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現行有關政策,正是天價幼兒園的「推手」。

  世界各國解決入托問題的三種方式

  


  福利派:國家提供的公立幼兒教育基本免費

  歐洲經合組織國家(OECD)主要是通過公共財政來支持幼兒教育。其中一些國家不論父母的就業狀況和收入如何,幼兒教育均是免費的;另外一些國家則是採用國家財政支持和根據父母收入交費並行的方式,父母所支付的部分一般不高於費用的30%。

  比如,英國兒童從4歲開始接受義務教育,全國94%的幼兒園都是公立幼兒園,完全免費。

  此外,免費派還有芬蘭、法國、荷蘭、比利時等

  自由派:放開市場競爭 鼓勵私立幼兒園發展

  美國和日本,是兩個私立幼兒園發展時間比較長的國家,各項政策也比較完善。

  一、立法保障「私立幼兒園與公立幼兒園同等的法律地位」

  美日兩國,均有多部法律進行了規定,把私立幼兒園納入國家的教育管理體制,且對公立私立一視同仁。

  對比:我國對私立幼兒園的定位是「公立學前教育的必要補充」,說白了私立幼兒園就是「二等公民」。

  二、光立法不行,還要撥款,政府出資金扶持這些私立幼兒園

  美國和日本政府一般會給予私立幼兒園一定額度的經費資助或者稅收方面的優惠。

  對比:我國絕大多數私立幼兒園都很少得到國家的財政補貼,它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家長繳納的學費。

  三、如果真的上不起幼兒園怎麼辦?國家來幫你

  美國政府規定,家庭年收入低於2.5萬美金的,就有資格申請專門的入托補貼;不算太富的中產階級,則可以將繳納的幼兒園費用憑證,在年終時交給會計師,作為抵消個人所得稅的費用。如果太窮,可以上免費的公立幼兒園。

  在日本,孩子的學費尺度是依父母的工資高低決定的。有錢的多交一些,窮一點的就少交。

  對比:在我國,入托就等於一個普通家庭的「戰爭」:人脈、財力、時間、精力……等多方面的考驗。

  如果「福利不到位,競爭不自由」,那就肯定要出問題了

  在這裡舉波蘭為例子,這個國家的入托難和中國有一拼,據說有的家長開始為未出生的孩子提前報名了。

  波蘭的學前教育機構一度受前蘇聯的影響,主要是由政府創辦。國家之前甚至不允許父母把自己的孩子送進私立幼兒園。而現行有關開辦幼兒園的法規所要求的條件非常苛刻,導致很多幼兒園被關閉。

  波蘭家長們和他們的東方難友一樣:提前通宵排隊、托熟人找名額、在入園名單前體驗「范進中舉」的感覺。

  中國是標準的「福利不到位,競爭不自由」

  


  「福利」問題1:投入少 不重視

  目前我國學前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平均為0.06%,不僅低於已開發國家,也低於巴西、墨西哥、印度等發展中人口大國。世界各國對早期教育的投入, 占教育總投入的平均水平大約為3.8%,而我國學前教育經費,一直在全國教育經費總量的1.2%至1.3%之間徘徊,還有十多個省份的幼教經費只占1%。

  我國的幼兒教育是非義務教育,並沒有規定幼兒園要有專項投入,財政當中沒有幼兒教育投入經費。我國對幼兒教育的投入一直是掛靠在中小學裡面,只從基礎教育裡面分一小塊給幼兒教育。由於九年義務教育是硬指標,跟幹部的晉級、業績考核是緊密相連的。所以,一個地區哪幾年在抓義務教育的普及率上等級上台階的話,那幾年幼兒教育就非常遭殃。

  「福利」問題2:有限的投入還用到了機關幼兒園

  除了公立、私立外,在中國還有一類奇特的幼兒園:機關幼兒園。這些機關幼兒園基本不面向社會招生,而是主要招收政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子女,以及教育系統工作人員的子女。

  據去年廣州市政府曬帳本時的預算顯示,市內9個機關幼兒園每年能得到高達6000萬元的財政補貼,分攤到每個幼兒頭上,一年一個孩子要花掉納稅人 21563元人民幣。

  經人大代表質疑,省財廳回復稱:機關幼兒園撥款不宜削減,也不宜進行社會化轉制、出售。

  「自由」問題1:私立幼兒園很難有「名分」

  最困擾私家幼兒園的是「黑戶」身份。達到審批條件要求幼兒園必須有幼兒活動室、保健室、戶外活動場地、每人一床的寢室等規定。申辦人還得拿到防疫站、消防、房屋品檢部門的審核許可,私園完全轉正幾無可能。

  「自由」問題2:政府樂於「管理」,卻很少扶持

  廣州的某家幼兒園,突然把每年學費上漲了兩三千元,讓許多家長大惑不解,結果幼兒園解釋說:我們要參選市級幼兒園,由於報名的學生超出評級規定,只能用漲價的方式,把孩子們「趕走」……

  公立幼兒園參加「評級」,可以得到相關部門補貼,而私立幼兒園無論如何也不會拿到補貼。但為了能夠在「不平等競爭」下拿到一個好名頭,有些幼兒園只能心甘情願地去參評。還有些幼兒園由於所在區教育部門有「配額」,所以被逼無奈去參評,雖然明知沒有好處,但為了不得罪主管部門,也只好努力參評。

  然而,為了參加評級,一些私立幼兒園動輒花費百萬元,每年都有為了評級投入過大而面臨倒閉的私立幼兒園。

  「自由」問題3:對待「窮人」幼兒園,習慣性關閉

  每個城市中,都有因經濟問題無法正常受教育的成員,比如進城務工人員,公辦的進不去,私立的進不起,他們需要的是很便宜的幼教場所,這是一類基數可觀的教育需求。

  既然國家力量暫時無法滿足,就自然會有社會力量觀注這個人群,比如北京的免費流動幼兒園「四環遊戲小組」。這個由來自北師大的志願者組成的團隊,用公益的方式摸索免費幼教的渠道。…[]

  但今年,一紙通知將其置於「無限期關閉」的境地,民政局街道辦轉了一圈也無法備案註冊。

  兩個需要澄清的問題

  


  私立幼兒園,不是漲出「天價」的禍首

  有人宣稱,「從公辦園和民辦園的比例看,就能解釋為什麼會出現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了」,或者是「不能讓幼兒園成為資本牟利的樂園」。

  實際上,所謂價格問題,終究是「供給」和「需求」的問題,簡單說來就是「物以稀為貴」。

  從上文中,我們已經不難看出,國外解決入托問題比較好的國家的兩種方式:要麼國家全都負責,舉財政之力辦免費教育,一個娃都不能少,統統進入公辦幼兒園。要麼就是國家充分支持市場競爭,大家挑選自己合適的私人幼兒園去上,如果實在經濟困難還有國家補貼。

  而在中國,國家既不站出來負責免費的「福利」,又不能夠有效的支持選擇的「自由」,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這才是幼兒園漲出「天價」的真正原因。

  目前狀況下,指望政府搞「福利」不如搞多元化「自由」

  還有些人說,是該把幼兒教育支出歸入政府財政的時候啦。

  政府不是不了解自己該做什麼,但總是把事情辦的比較糟糕:這些年政府對學前教育不是沒有投入,只是為數不多的投入,基本進入了少數的幾個公辦園了,不對實際情況進行評估,而是搞運動式的投入,這種方式根本無法解決實際的入園難問題,同時,還在不斷加劇著已經存在的幼兒園之間的不均衡。…

  而且由於缺乏競爭,公立幼兒園容易導致效率低下、人浮於事,如果給予私立幼兒園更多政策扶持和財政補貼,其辦學水平也不見得會比公辦園差。破解學前教育困局的藥方並非將其直接納入義務教育,關鍵是在不斷增加教育資源的同時,注重教育均衡化,真正形成多元化辦學的格局。…

  結語:外國的「入托難」常常是家長為了孩子能夠進更好的幼兒園而發愁,中國的「入托難」常常是家長為了孩子能不能進幼兒園而發愁……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騰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715/172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