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精彩太空照片:火星南極霜凍 月球兔子洞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報導,最近,美國宇航局又公布了一組精彩的太空照片,其中既有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恆星托兒所」、復活島日全食、月球上的巨型「兔子洞」,也有環繞年輕恆星的炙熱塵埃照片。

  1.火星南極霜凍


火星南極霜凍(圖片提供: NASA)

  這張照片於2007年3月6日拍攝,今年7月7日正式對外公布,展現了火星南極各種各樣的表面結構。美國宇航局的HiRISE(超高解析度成像科學實驗照相機的英文縮寫)拍攝這幅照片時,火星南極正值春季,地表被二氧化碳霜覆蓋。在這種霜凍的襯托下,南極的長槽(右側)、圓坑以及不規則的台地(中部偏左)顯得更為突出。類似這樣的地貌在火星南極剩餘的冰帽地帶較為常見。根據「火星環球觀測者」號探測器此前拍攝的照片,火星南極的冰帽正在快速萎縮。

  2.恆星托兒所


恆星托兒所(圖片提供: ESA/NASA)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恆星托兒所」,7月13日由美國宇航局 (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公布。歐洲航天局網站表示,形象地說,這個 「恆星托兒所」就像是一個喧鬧的大鍋,釀製奇異的宇宙佳釀。這幅超級銳利的照片展示了NGC 2467星雲的恆星形成區,亮藍色的炙熱年輕恆星散落在巨大的氣體和塵埃雲內。年輕恆星產生的強紫外線輻射讓這一區域呈現出鮮艷而明亮的色彩。

  3.復活島日全食

復活島日全食(圖片提供: Juan Carlos Casado)

  11日在智利復活島欣賞到的日全食景象,月球暫時遮住了太陽。日全食形成過程中,月球會在地球和太陽之間穿過,並在地球上投下一個圓形影子。在地面上,身在全陰影區域的觀察者可以欣賞到月球遮住太陽盤的景象,整個過程持續了幾分鐘。此時,只有太陽暗淡的上層大氣(日冕)仍依稀可見。

  11日,只有身在太平洋地區一個155英里(約合250公里)寬的狹長地帶的少數人有幸目睹此次日全食。月球投下的影子從紐西蘭北部開始,掃過一些偏遠的島嶼,最後終止於南美洲最南端。

   4.NASA低溫測試火箭發動機


NASA低溫測試火箭發動機(圖片提供: NASA)

  美國宇航局的下一代固體燃料助推火箭在低溫條件下能夠正常工作嗎?9月針對處於研發階段的發動機DM-2進行的測試可能給出答案。這幅未標註日期的照片在承包商ATK空間系統公司位於美國猶他州普瑞蒙特瑞的測試設施拍攝,7月6日對外公布。點火前,DM-2將被冷卻到40華氏度(4攝氏度),以確定火箭能否在低溫天氣下正常運轉。

  未來的助推器與用於太空梭的助推器類似。這種新型助推器在隔熱等很多方面加以改進,以提高美國宇航局未來運載火箭的安全性、性能以及可靠性。新型發動機是為「星座」登月計劃設計的。根據美國總統歐巴馬為宇航局敲定的新探索計劃(4月16日正式對外公布),「星座」計劃已被取消。


  5.波動作用




波動作用(圖片提供: NASA)

  照片由「地球觀測1號」衛星攜帶的先進陸地成像儀(ALI)於 2007年3月6日拍攝,美國宇航局7月10日公布。隨著巴倫島火山(左下)噴出 蒸汽,兩種類型的波浪Z字形穿過印度洋。拍攝時,「地球觀測1號」衛星位於安達曼群島附近。

  水平穿過海洋的微小波紋是洋流頂部的表面波。美國宇航局「地球觀測台」表示,長黑斜紋(右側)是洶濤海面出現的寬紋,這種海面所能反射的光線少 於更為平滑的海面。寬紋是內波產生的表面效應,內波穿過最底層的海水,從不直接湧出海面。

  6.月球兔子洞


月球兔子洞(圖片提供: NASA)

  美國宇航局網站表示,月球勘測軌道器(以下簡稱LRO)拍攝的照片揭示了月球瑪流斯小丘群的巨大「兔子洞」。LRO照相機項目首席研究員、亞利桑那州大學的馬克·魯賓遜表示:「它們可能通往一個地質上的仙境。我們認為這些巨洞就如同天窗,是在地下熔岩管頂部塌陷時形成的。」2009年,日本的 「月女神」號飛船第一次對這些巨洞進行了拍攝。

  7.炙熱塵盤


炙熱塵盤(圖片提供: L. Calçada, ESO)

  畫家想像圖,描繪了環繞一顆年輕恆星的炙熱塵盤。根據刊登在本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與低質量恆星一樣,大質量恆星周圍可能也普遍存在這種現象。長久以來,科學家便一直懷疑新形成的大質量恆星產生的輻射壓力阻止這種塵盤內的物質墜落,同時幫助形成這種結構,就像低質量恆星一樣。根據一些望遠鏡獲取的數據,類似這樣一個環繞恆星的吸積盤的熱物質質量大約是太陽的20倍。

責任編輯: 沈波  來源:新浪環球地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717/173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