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日本男人娶中國大陸女人 面面觀


      剛剛結婚的西村臉上放著光彩。他的33歲的新娘是中國人,來自東北的哈爾濱。新郎對他的國家的謙卑敬意無異於承認,沒有日本的經濟實力作靠山,他如今可能還是孑然一身。
      他的經歷折射了一種趨勢。2005年,日本每17樁婚姻中,就有一樁是日本人與外國人結婚——其中大多數是日本男人與中國婦女結婚。
      日本的國際婚姻最初引起注意是在上世紀80年代,那時基本上限於農村地區。年輕女性大量湧入城市,留在農村的男人們不得不從亞洲其他國家輸入新娘。
      韓國仍然是這樣,和日本競爭中國新娘的最大對手就是韓國。據一位韓國記者說,地方政府急切地想避免農村人口流失,因而對國際婚姻進行補貼。
      與此同時,在日本,國際婚姻近來開始轉向城市。白領城市人西村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英俊而富有的西村先生在東京區擁有3套房子,但他非常害羞,不知道如何與女性打交道。他45歲時到一家婚介機構登記,他在網上看了數千張未來新娘的照片和她們的簡介。
      兩年當中,他初步接觸了許多女性,但沒有人願意與他見面。他年齡太大,且高中學歷也不會給人留下好印象。「甚至從面相看上去比我大的女性,都看不上我。」他哀嘆。岐阜縣一家婚介所的負責人說:「當雙方都是日本人時,他們對年齡就特別挑剔。男人想要孩子,他們會找35歲以下的新娘。但年輕女性不會找40歲以上的男子,哪怕他一年掙1000萬日元。」
      西村先生起初通過視訊電話與未來的妻子見面,接著他親自到哈爾濱去。他們對彼此的印象不錯,於是就結婚了。一等她拿到簽證,就會到日本與他會合。
      在哈爾濱,記者採訪了那些想找日本丈夫的中國女性。一腳踏入不熟悉的地方,她們擔心嗎?一名來自農村家庭的22歲姑娘說:「我聽說日本生活條件好,日本男人有責任心。我有親戚朋友跟日本男人結婚,所以我不擔心。」
      為什麼在中國經濟迅猛發展的情況下還要選擇日本?農村也許是窮些,但中國的城市一派繁榮,到中國的城市不是更容易找到對象嗎?在中國從事國際婚姻介紹的土井健治表示並非如此,「一般的農村姑娘跟上海北京的富人結婚的機會十分渺茫。跨國婚姻仍是走向富裕的一種捷徑。」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陳曦發自東京「哎呀媽呀,生孩子咋還能想那麼多呢,女人不就得生孩子嗎?」來自中國黑龍江的崔女士怎麼也想不到,她竟然還能為解決日本的少子化問題做貢獻。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在日本成田機場偶遇崔女士的時候,她正準備回黑龍江老家看望父母。嫁到日本5年,她已經和日本丈夫育有一兒一女。
       潮湧日本
      其實像崔女士這樣嫁到日本的中國新娘不在少數。
      據日本厚勞省2008年9月發表的《人口動態統計》,2007年日本全國共有719822對新人登記完婚,其中國際婚姻40322對。也就是說,2007年結婚的每18對日本夫妻中就有1對是國際婚姻。而其中中日婚姻總數為12942對,占國際婚姻總數的32%。其中日本夫、中國妻的 11926對,中國夫、日本妻的為1016對。
      最近幾年,中國新娘嫁入日本的勢頭迅猛,從2001年起每年都以萬為單位湧入日本。她們有的是前來日本工作或求學,在日本遇到了自己的真愛; 也有的是為了得到日本國籍,有目的地嫁到日本。但無論她們的初衷如何,中國女性的勤勞、傳統和堅強,使中國新娘在日本漸漸顯現出了積極力量。
       生育新力量
      在國際婚姻成為日本婚姻形態重要組成部分的今天,在老齡化和少子化趨勢不斷加劇的日本社會,中國新娘成為積極生育的「生力軍」。2005年日本新生兒出生同比下降0.01%,2006年微增0.05%,2007年又呈負成長,為-0.003%。與此同時,國際婚姻,特別是中日國際婚姻中的新生兒出生人數則連年大幅上揚。2005年為4430人,2006年為4874人,2007年為5411人,增長率驚人。
      在日本,許多適齡女性排斥生育。她們或是忙於工作,或是厭惡小孩,或是考慮到孩子養育上的諸多困難。相對來講,中國新娘的想法就樸實傳統得多,結婚生子對她們來說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崔女士就說:「我可喜歡小孩了,現在日本政府也鼓勵生育,我還想再要一個呢。只不過這邊的公公婆婆都不幫著帶孩子,一個人帶有點累,等那兩個長大點再說吧。」
      崔女士和丈夫鈴木先生住在東京的練馬地區,丈夫是普通的上班族。她自己除了做家務帶孩子以外,也打一些零工,賺夠了機票錢就回國看看家人和朋友。她說老家很窮,5年前經在日本打工的朋友介紹,認識了鈴木先生,覺得他人老實實在,自己又能加入日本籍,就嫁了過來。現在雖說有點寂寞,但還是挺幸福的。每年可以給老家匯些錢,現在父母也不用再受窮了,比起那些在老家受苦的姐妹們,「我知足了」。
       職場生力軍
      但如果只看到中國新娘在生育上做出的貢獻,未免太委屈也太小看她們了。其實她們在日本社會的其他領域也正在成為一支真正意義上的「生力軍」。在日本的公司企業、學校醫院,都能看到中國新娘忙碌工作的身影。作為現代女性,更多的中國新娘並不甘於像日本女性一樣做全職太太。更何況中國新娘中也有相當大比例是高學歷、高能力的人。她們帶給日本社會一股清風。對來自中國的女性員工,日本企業的評價幾乎如出一轍:聰明、能幹。
      孫女士,瀋陽人,日本新瀉縣新瀉市某翻譯公司董事長。現在正在新瀉大學攻讀第二個博士學位。她在讀第一個博士學位時認識了現在的丈夫,一個地地道道的新瀉縣農民。現在,他們已經有一個女兒,過著幸福的生活。先生依然在家裡種田,孫女士則一心撲在學業和事業上,不但成立了翻譯公司,從事日中各種會議和活動的翻譯工作,而且還擔任著當地教育館的中文教師,為對中國感興趣的日本人講授中文和中國文化。
      久而久之,孫女士也成為當地頗有名氣的「國際交流員」,獲得了當地人的信任和愛戴。在當地生活的佐藤先生說:「孫桑(日語中對別人的敬稱)帶給了我們很多的活力,就像我們這裡的另一個太陽。她到哪裡,哪裡就有了生氣。」而孫女士的丈夫則始終在身後默默無聞地支持她。每次翻譯工作結束後,丈夫都會帶著女兒去會場接孫女士。
       民間使者
      孫女士帶給新瀉的活力,還體現在她給當地帶來的新文化、新氣息。中國新娘嫁到日本,必須過的第一關就是語言關。翻譯是她們的生活也是她們的工作選擇,她們要翻譯的不只是語言,還有文化價值觀念。在山形縣高田町的町政府,就有中國新娘做「生活支援翻譯員」等工作。作為常勤委託職員,她們在生活、育兒、醫療等方面積極幫助外國新娘在家庭與當地社會進行溝通,解決由於文化的不同引起的麻煩和衝突。她們也把在中國受到的傳統教育帶到日本,把在日本的生活感受講給國內的家人,無形中加強了中日的民間交流和相互理解。
      中國新娘用自己的善良、勤勞和聰明智慧帶給了日本社會無盡的活力,成為了日本社會中生機勃勃的力量。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搜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728/173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