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西方專家:中共國家資本主義威脅全球市場經濟

作者:

深圳高樓連苑起 中國模式造就的繁華

圖片來源: AP

深圳高樓連苑起 中國模式造就的繁華

當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在全球金融危機後經濟萎靡不振的同時,中國經濟依然保持高漲勢頭,學者們紛紛開始爭論,這是否證明中國獨特的經濟發展模式優於西方資本主義模式。

美國政治風險諮詢公司Eurasia Group創始人伊安·布雷默(Ian Bremmer)在他的新書《自由市場的終結》中指出,以中國為代表的「國家資本主義」正在成為全球市場經濟的最大威脅。

*「市場列寧主義」*

英國《金融時報》近日發表評論文章,稱中國模式為「市場列寧主義」,並將中國稱為當代國家資本主義的代言人。

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網站上的一篇文章說,中國的政策導向和國有企業的發展路徑表明,國有企業在特定領域進行的迅速擴張與主導性發展,成為2003年後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發展模式的重要特徵。

上海城隍廟的中外遊客

美國之音張明

上海城隍廟的中外遊客
*發展經濟 + 掌控權力*

布雷默說,國家資本主義是指政府在經濟中扮演主導角色、市場只是作為一種政治目的體制,它是在計劃經濟解體後,專制政府為了發展經濟的同時維持控制權而採取的一種「混合式」發展模式。

他說,「國家資本主義基本上就是專制政府採取的一種混合模式,他們意識到他們需要利用市場經濟的力量來發展,但同時又希望保持控制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一些不同的國家都出現了國家資本主義,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俄羅斯,當然還有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

*優勢:雷厲風行 規劃長遠*

布雷默說,國家資本主義的一個優勢就在於決策者在推行政策上可以更加迅速。

他說,「如果中共政府希望採取經濟刺激措施,你不用擔心內部制約和平衡問題,你可以在幾天之內就把錢花出去,開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這在發達工業化經濟體就不可能實現。」

美國夏威夷東西方中心的中國研究專家麥智滔(Christopher McNally)認為,中國發展模式的優勢不僅僅在於政策的快速推行上,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政府對經濟發展有一個長遠規劃。

麥智滔說,「中國發展模式一個真正優勢就是政府有一個長遠規劃,如何實施基礎設施投資、鼓勵創新以及如何建立整個新的行業,比如現在的綠色科技、電動汽車行業等,中國模式更有優勢就在於它有更好的中央指導。」

布雷默指出,實施國家資本主義的國家通常都占有地理優勢,比如海灣國家和俄羅斯所擁有的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這些國家資本主義國家控制了全球大量的資源。包括中石油在內的全球14個最大的國有石油公司所控制的石油,是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BP石油公司、殼牌石油等八家全球最大的私營石油公司所控制的石油的20倍。

*概念自身有矛盾 富貴榮華能幾時?*

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認為,這種由國家擁有企業、經營企業並管制經濟的體制和市場經濟或資本主義的概念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這種內在矛盾性使國家資本主義無法長久持續下去,而且縱觀歷史,也難以找出一個真正的國家資本主義成功的例子。

陳志武說,「因為市場經濟第一個核心原則就是,所有的經濟交換、交易應該是基於自願的、平等的交換,但如果市場上有一方是國有企業,它的背後是國家作為股東來出現,那很顯然國企就要比別的市場參與者更有權力,因為國家掌握了立法權、執法權、司法解釋權和行政權,這樣的話,慢慢就會使市場環境變成越來越不是基於平等、公平和自願的交換,而是一方的權力遠遠高於其他方,這樣就會使市場經濟的本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國企壟斷 效率必低*

布雷默指出,國有企業的壟斷地位必然造成效率低下。英國《金融時報》的文章說,大型官僚機構不利於創新,這是中國國家資本主義面臨的真正考驗。

布雷默說,「我並不是說中國作出的決定是錯誤的,但問題是,國家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體系根本就不相容。如果中國繼續走國家資本主義道路,我們會發現西方投資者越來越不願意到中國投資,這兩個體系越來越不能夠相互依存,這對雙方經濟都會造成損害。」

中國實施的一系列「自主創新」政策要求政府優先採購本土開發的產品,並在電動汽車產業政策中要求外國廠商提供技術以交換市場准入權,這些舉措已經令跨國企業感到不滿,抱怨中國的投資環境逐漸惡化。

布雷默說,如果中國不改變這些做法,不按照市場規則辦事,那麼西方國家和中國之間將出現更多貿易戰,全球經濟舞台上將出現更多摩擦和衝突。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921/179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