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外媒 美時代周刊比較印度和中共發展模式

美國時代周刊的一篇文章提出,中國和印度的發展模式不同,印度模式似乎更適合開發中國家,因為其包含諸多有可持續發展因素。

*文章命題*

最新一期的時代周刊(10月29號)刊登麥可.舒曼的文章提出,印度和中國發展模式,哪一個對開發中國家「最好」?在此之前,舒曼曾經發表了一系列分析中印經濟發展的文章。

舒曼的文章首先說,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吸引了全球貧窮國家的目光,他稱中國經濟增幅之快,有如籃球場上的「飛人喬丹」,並說後起直追的貧窮國家們, 都希望自己「能像中國一樣」。舒曼說,中國也自豪宣稱,在減貧、產業發展、創造就業、變經濟實力為政治實力方面成果卓著。

舒曼還說,中國的崛起令西方世界的一些人懷疑,他們一向珍重的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和民主制度原則是否繼續有效?換句話說,西方有人認為,由中共政府強力控制的半市場經濟,即所謂「國家資本主義」,是滿足現代社會需求的最佳模式。

*正反評議*

文章剛發表就引來不少熱評。第一位發表意見的網友斯特芬普寫道,自由資本主義使勞工大眾「一敗塗地」,請告訴我們,能夠效仿的樣板國在哪裡?

署名維吉爾的網友則斥責文章作者和發表這篇文章的時代周刊及其合作夥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作為一家美國公司,難道你們就這樣宣揚未來嗎?

*中國餐和印度餐*

帕薩.穆卡霍帕德伊是印度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談到印度和中國發展模式時,他首先對美國之音表示:「有人喜歡中國餐,有人喜歡印度餐;每個國家都應選擇最適合自己情況、自身資源、自身制度及自身社會的發展模式,我因此不認為,發展模式問題只能有一種答案。」

*印度模式三優勢*

時代周刊文章例舉了印度和中國的一些情況。文章說,同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相比,印度不斷落在中國後面;雖然印度進行經濟改革先於中國十多年, 但是還沒有像中國一樣迅速消除貧困。

不過作者認為,印度模式可以使後來者居上,他列出了三個理由。第一,印度的經濟增長更加平衡。中國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資,忽視促進民眾消費支出。印度經濟更加注重消費者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動力。

第二,在中國國家資本主義制度下,國有銀行、國有企業缺乏理性,勢力太強,極易受政府政策的控制。印度的銀行壞帳少,中國銀行壞帳多,可能就出於這個原因。中國國有企業產能容易過剩,而印度這方面的失衡較少。

第三,印度的經濟發展無須獨裁政府插手,他說,他對西方有些人「毫無頭腦」地對北京獨裁政治制度大加讚揚「深惡痛絕」。他說,中國的發展模式犧牲了公民所應享有的自由,印度20年來的發展,雖然比北京慢,但是公民權利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得到保障,公民社會穩固發展。

*印度專家談印度*

國家是否應該干預經濟?印度學者穆卡霍帕德伊說:「我們印度認識到,我們的國家在經營企業方面很不內行,因此我們成功的國有企業寥寥無幾,只有很少幾家國有企業,例如電信和天然氣公司,他們運行還不錯。不過總的來講,我們的政府在管理企業方面並不特別優秀,而中共政府顯然表現更好。」

對印度的民主制度,這位印度學者說:「在印度,我們極其堅決地捍衛公民自由。由於很多人希望借鑑中國方式,偶然我們也予以嘗試,例如在土地徵用上,不過結果都失敗了。我們認為,最好還是採用我們自己的方式,不能效仿和採用中國的做法。」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1031/183880.html